天天看點

美媒稱中國若做好這幾點,會繼續“稱霸”全球光伏競賽

美媒稱中國若做好這幾點,會繼續“稱霸”全球光伏競賽

觀察者網

2024-05-21 17:25釋出于上海觀察者網官方賬号

【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在西方不斷炒作中國光伏等新能源領域産能“過剩”之際,美聯社5月21日發文稱,如果中國能通過加強儲能、電網調配、峰谷調節等提高對産能的消化,那中國會繼續在全球光伏競賽中保持領先地位。

文章聚焦了中國山東省試點地區“借光生金”的農村屋頂光伏項目,稱該項目彰顯了中國光伏産業的優勢,并借機炒作所謂“産能過剩”。不過,報道提到,中國正在積極探索促進供需平衡的方案,在業内分析人士和光伏企業看來,如果中國能解決好制約新能源高效利用的問題,“前景依然光明”,有巨大的潛力和機遇。

美媒稱中國若做好這幾點,會繼續“稱霸”全球光伏競賽

圖為鋪設在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黃山鋪鎮寺前官莊村民房屋頂的光伏闆。新華社記者楊文 攝

文章稱,與中國大力發展的許多基礎設施項目一樣,中國正以“驚人的速度和規模”安裝太陽能裝置。2023年,中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2.16億千瓦。中國農村居民家的屋頂上“長出來”的一塊塊太陽能闆是中國大力提升綠電利用效能的展現,家家戶戶房頂上的“新‘作物’彰顯中國光伏産業的優勢”。

山東農村的一對夫妻告訴美聯社,2021年,他們通過出租閑置的屋頂實作陽光收益,增加了收入來源的多樣性,“太陽一出來,你就賺錢了。”

報道稱,長期以來,中國一直主導着全球太陽能制造業,但此前并不總是在國内大規模安裝太陽能裝置,這種情況正在改變,因為政府在發展綠色經濟的同時,也把重點放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上。

根據中國國務院2021年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機關國内生産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機關國内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為實作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美聯社稱,為實作這一目标,中國向各級政府和企業提供了廣泛的補貼,在工業光伏領域和家用光伏領域起到了推動作用。

文章試圖以此炒作所謂補貼驅動的“産能過剩”,稱2023年山東省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約1400萬千瓦,在白天某些時段,該省有能力生産比所需電力更多的電力,這意味着該省遇到了“快速發展光伏帶來的難題”。

美媒稱中國若做好這幾點,會繼續“稱霸”全球光伏競賽

沂水縣黃山鋪鎮寺前官莊村,多數民房屋頂鋪設了光伏闆。(無人機照片,圖源:新華社)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媒渲染屋頂太陽能項目是中國“産能過剩”的表現之一時,美國正在大力推動這種項目。上個月,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将為家庭住宅屋頂太陽能項目提供70億美元的聯邦撥款,幫助中低收入社群的90多萬戶家庭安裝屋頂太陽能裝置。

美聯社承認,分析人士和光伏企業都認為,如果中國能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前景依然光明”。

報道提到,中國正在積極探索促進供需平衡的方案。比如,中國的電池企業、電動汽車制造商和電力部門正在發展儲能技術,并希望看到電網調配更加合理。

其他解決辦法如轉向更加靈活的市場定價,中國電力部門經過深入研究後已經落實峰谷分時電價,鼓勵使用者低谷時段用電,這也促使企業通過合理安排工作時間來節省成本。

報道援引光伏産業分析人士的話稱,預計中國最終将轉向“完全由市場驅動”的電網定價。

與此同時,中國正緻力于改善電網排程。今年2月,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電網調峰儲能和智能化排程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正式釋出,提出到2027年,電力系統調節能力顯著提升,保障新型儲能市場化發展的政策體系基本建成,适應新型電力系統的智能化排程體系逐漸形成,支撐全國新能源發電量占比達到20%以上、新能源使用率保持在合理水準,保障電力供需平衡和系統安全穩定運作。

琅韬咨詢集團(Lantau Group consultancy)研究中國能源産業的進階經理戴維·菲什曼(David Fishman)表示,世界上每個正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國家都面臨“這些可變的間歇式發電所帶來的挑戰”,但他們都在尋找智能方式、人工智能或者至少是模型支援的方式來配置設定這些能源,并以最高效的形式利用這些能源,“這也是中國的發展方向。”

美聯社采訪的山東太陽能安裝商王先生對自己的前景感到樂觀,稱他已經計劃投資更新光伏發電變壓器。他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高速發展趨勢很感興趣。報道提到,中國正在探索在充電樁使用率較低的農村地區,建設提供光伏發電、儲能、充電一體化的充電基礎設施。

“我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山東的王先生說道。

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北京辦公室負責人高女士(Grace Gao)稱:“中國有巨大的潛力和機遇,使其電力行業到2025年之前達到碳排放峰值。我期待看到山東真正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的上司者,并将其最佳實踐推廣至中國其他地區。”

近年來,全球太陽能産能部署速度大大加快,光伏行業波動明顯,西方開始頻繁炒作所謂補貼驅動的中國“産能過剩”。

實際上,如國家發展改革委研究室主任金賢東4月在新聞釋出會上所說,對于産能問題,要從經濟規律出發,客觀、辯證看待。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供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普遍的,适度的産大于需有利于市場競争和優勝劣汰,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有些方面把産能問題與國際貿易挂鈎,認為出口商品多了就是産能過剩了,這是站不住腳的。

從業多年的清潔能源行業觀察者金鑫告訴觀察者網,中國光伏行業,從技術水準、行政管理成本、産業鍊完整度、産業鍊內建度、人力成本和技術人員數量等幾乎所有方面來看,都已經是歐美業界完全無法與之競争的了。“無論産能是否‘過剩’,那都是我們自己的事情,都沒有他們什麼機會。”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檢視原圖 38K

  • 美媒稱中國若做好這幾點,會繼續“稱霸”全球光伏競賽
  • 美媒稱中國若做好這幾點,會繼續“稱霸”全球光伏競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