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ESG評級應成為企業管理提升的基礎|解碼中國ESG評級

作者:南方周末

2018年A股“入摩”以來,ESG評級和相關議題開始成為社會熱點,監管機構、投資機構、學研機構、技術服務機構和上市公司等各個ESG生态圈的利益相關方,都從各自角度予以關注并開展相關工作。

2024年4月12日,滬深北交易所正式釋出了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自2024年5月1日起實施。指引要求上證180指數、科創50指數、深證100指數、創業闆指數樣本公司及境内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應當最晚在2026年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鼓勵其他上市公司自願披露。這标志着中國A股市場邁出了可持續發展資訊從自願披露到強制披露的關鍵一步。

ESG備受關注的同時,也迎來了更多的疑問。評級能否反應企業ESG真實的情況?ESG評級機構衆多,投資者和利益相關方如何選擇和使用ESG評級?評級機構如何確定其ESG評級的準确性和可靠性?

華測檢測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測)成立于2003年,旗下擁有中國首批成立并獲得國家準許認可的認證機構。十多年前,華測就開始布局低碳、能效、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業務闆塊;至2021年6月,華測完成對内地市場滬深300與香港市場H股上市公司的ESG評級并對外釋出。

此次訪談中,華測集團副總裁周璐表示,華測ESG評級的核心目的在于真實地呈現企業管理水準和長期價值,并以此為企業的管理提升提供方向和指引。“就我們的觀察發現,企業在關注ESG評級時,往往過度關注評級結果而忽略ESG具體表現,這種傾向可能會導緻企業忽視了ESG評級的核心價值——推動企業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搭建ESG評級資料基礎

南方周末:華測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開始ESG評級服務?

周璐:早期涉足ESG評級服務的機構,多數在此之前已有可持續發展的服務或産品經驗。華測也是在十幾年的可持續發展業務的基礎上,開展了ESG評級服務。

不同于可持續發展業務,ESG評級涉及更多結構化的名額,制定合理的ESG評級方法論是開展評級首要考慮的問題。由于國内外ESG評級機構和标準衆多,且各有側重點,開展評級工作不僅需要參考和對标如SDGs、GRI、SASB等國際通用的ESG報告架構和指南,還需要不斷跟進ESG發展趨勢和最佳實踐,以確定評級方法和标準的科學性、可比性和适用性。華測ESG評級标準的特點在于兼顧了國際主流标準和國内本地實情兩個考量,産生的評級結果可以與國際評級機構的評價結果進行某種程度的橫向比對,以此找出差異原因幫助企業做進一步的管理提升。

同時,由于A股上市公司在ESG資訊披露上普遍存在諸如覆寫不全、資料失準、标準不一、驗證機制匮乏等問題,在采集ESG評級資料時,需要整合企業自主釋出、媒體公開報道、非政府組織的研究成果等多元資訊。而在ESG評級發展初期,很多機構由于成本的原因,都使用Excel表格做評級工具,資料的處理能力和結果的精準度有限。為了更好地研究企業的非财務風險和ESG表現,華測就依據評級方法論搭建了ESG資料庫CTI-ESG DATA,成為全國首家上線的第三方ESG資料庫。

截至目前,華測依托自主研發的CTI-ESG資料庫,已對中國A股市場上超過3000家上市公司的ESG績效進行了評級,資料覆寫時段自2018年至2023年,囊括了所有行業與細分闆塊,能夠為投資者提供全方位的ESG資訊與評價服務。

南方周末:華測ESG評級在名額設定上考慮了哪些因素?

周璐:不同行業、區域的ESG風險和機遇是有差異的,ESG名額的設定應根據行業的特點和需求,選擇和賦權相關的關鍵議題,以反映行業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趨勢。例如,對于能源、材料、工業等高污染高排放的行業,環境因素的權重應當更高,而對于金融、科技、消費等高創新高服務的行業,社會和治理因素的權重應當更高;同時,不同地區的ESG法規和标準是不同的,名額的設定應遵循和對标相關的ESG架構和原則,以符合地區的監管要求和市場期待。

華測在名額設定上更多地考量了行業、區域等環境因素的影響,在對标國際标準的基礎上,設立了中國特色名額和行業特色名額:中國特色名額考慮到中國企業發展階段,制定和篩選出可以反映中國上市公司ESG表現的名額;行業特色名額則根據不同行業ESG要求和具體實踐而制定的。華測ESG評級名額體系分為四級,衍生出300餘個底層名額因子,根據各因子資料和各名額在不同級别的權重,量化名額因子資料,最後得出企業的ESG評級分數。

ESG評級應成為企業管理提升的基礎|解碼中國ESG評級

圖:華測ESG評級方法學

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鏡子”

南方周末:你如何評價企業ESG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周璐:随着全球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ESG資訊披露,将其作為提升競争力和社會責任的重要手段。

但大部分中國企業還缺乏對ESG評級的重視和了解,認為ESG評級與自身的核心業務無關,或者隻是為了應付監管和投資者的要求。這将導緻企業忽視ESG方面的風險和機遇,ESG實踐缺乏對戰略和目标的管理,以及有效的評估機制。

企業需要深入了解ESG的内涵,通過分析ESG評級的各項表現,系統地了解自身可持續發展水準,找出優勢和差距,并識别和改善ESG風險和機遇,制定和執行更為有效的ESG改進計劃和措施。同時,企業也要明了ESG實踐不僅僅是一個部門的事情,會涉及整個企業從戰略層、管理層到執行層所有人員的工作,需要企業在機制上予以保障。

南方周末:ESG評級如何幫助企業實作管理提升?

周璐:在我看來,ESG是一個理念,一個工具,更是一套準則。ESG評級就是以這套準則為“鏡”,将企業管理水準及長期價值呈現出來,供利益相關方尤其是投資者所參考和采信。從這個角度看,ESG評級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視角來審視自身的營運和管理。通過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評級發現,企業可以識别出自身在這些領域存在的風險和問題,進而制定相應的改進政策,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而作為評價者,要讓ESG評級成為反映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鏡子”,不僅需要有紮實的資料基礎,包括資料庫和資料資産,更需要評級團隊對于資料底層邏輯的深度了解。作為老牌第三方機構,華測提供的各種國際管理體系認證服務、低碳綠色能效專業服務,正對應着ESG細化名額包含的内容,對企業的不同部門在從管理到實踐ESG工作的每一個重點環節都有着深入的了解;同時,作為少數擁有第三方ESG評級業務的上市公司,華測也是被評價者,對公司治理、資訊披露、投資者關系等議題方面有着更為深刻的了解和體驗。

南方周末:就你的觀察了解,ESG評級高的企業是否具有好的ESG實踐?

周璐:ESG評級是對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表現和風險的評估,不同的評級機構和标準可能會有不同的方法和側重點,但都試圖衡量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ESG評級高的企業往往能夠利用ESG促進其在科技、市場、社會等方面的快速變化,應對不确定和複雜的外部環境。對于重視ESG實踐的企業,ESG評級已成為其創新發展的重要動力,通過識别ESG風險和機遇,推動在産品、服務、模式、管理等方面的創新和轉型,進而提高抗風險和适應能力。

當然,我們也要關注到全球範圍内出現的企業急功近利的“漂綠”現象。非營利智庫InfluenceMap于2023年底釋出的一項研究顯示,嘉能可、埃克森美孚和Stellantis巨頭都在遊說與其減排承諾相沖突的政策。這份報告評估了福布斯2000強榜單中的293家公司,發現那些擁有淨零排放或類似氣候目标的公司中,近60%因遊說目标而面臨“漂綠”的風險。

提升專業性,推進ESG評級發展

南方周末:當下,中國ESG評級發展需要關注哪些問題?

周璐:2023年大陸ESG投資規模整體延續了高速增長的态勢,總規模較2022年上升了34.4%,創出曆史新高。截至2023年末,大陸已有近140家機構簽署了PRI原則,ESG投資發展趨勢良好。

ESG評級的底層邏輯,是要為資本市場找到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企業,不僅要被企業所關注,更要被資本市場“看見”。但對于中國評級市場,無論從對企業的影響力,還是ESG投資對評級機構關注度,ESG評級與ESG投資市場的發展情況并不比對,更多的投資方還是關注如MSCI、标普、晨星Sustainalytics等國際機構的評級。投資機構對國内評級方法和名額體系的差異性、資訊抓取的完整性、評價結果的不一緻等方面仍存在顧慮。

近年來,中國ESG資訊披露制度經曆了從自願性向強制性過渡的重大變革,這一轉變不僅增強了中國ESG評級的可比性和可靠性,更有力地改寫着中國ESG評級長期處于投資界視野邊緣、信任度不足的局面。中國ESG評級日漸成為映射中國企業财務穩健性與長期可持續發展潛力的“鏡子”,引導資本更精準地識别并支援具備優異ESG表現的企業。

南方周末:面向未來,你對ESG評級市場的良性發展有何建議?

周璐:面對ESG監管要求的變化,ESG評級機構應深化評級體系的專業性,不斷完善和豐富ESG資料産品,為企業精準識别并規劃其可持續發展路徑提供支援。

同時要看到,要使ESG評級切實發揮其呈現企業深層價值、有效篩選ESG投資标的的功能,單靠評級機構單方面的努力顯然不夠,需要包括投資機構在内的整個生态系統的通力協作。企業須堅實地構築ESG根基,通過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ESG資訊披露和透明度,確定自身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達到高标準;評級機構則需嚴謹推進評級工作的科學性與公正性,通過不斷完善評級方法、加強資料收集與分析能力,確定評級結果客觀、準确;投資機構應積極參與ESG投資實踐,通過深入研究ESG評級結果、挖掘優質ESG投資标的,引導資本流向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的企業。

當那些緻力于可持續發展的企業能被“看見”,才能有望赢得更多發展機遇,進而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這是一個理想的可持續商業循環,它的圓滿運作需要所有利益相關方的共同努力與耕耘。

南方周末研究員 闫靜

責編 孫孝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