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作者:金錯刀

2024年最有排面的頂流運動,非F1賽車莫屬。

上周末落幕的F1中國大獎賽,各個圈子的頂流大佬都“打破次元壁”齊聚一堂。

體育圈有姚明、鄧亞萍、楊揚、谷愛淩等各個領域的明星冠軍。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娛樂圈來了吳彥祖、林俊傑、林志穎、韓寒、馮紹峰等賽車愛好者。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汽車圈來捧場的有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東風汽車董事長楊青,就連忙成陀螺的雷軍也跑到現場看比賽。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不僅如此,這次F1賽車還火成了全民運動。

在社交平台上F1成了熱門話題,小紅書上關于F1的筆記有80多萬條;微網誌上#F1#的話題有120億閱讀,持續霸屏熱搜榜。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比賽搶票環節比林俊傑的演唱會還瘋狂,連購票軟體都搶崩了。

幾十萬張門票瞬間被搶空,3萬元一張的VIP門票也是秒沒,就連草地票都炒到了上千元。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讓明星大腕、科技大佬集體捧場,F1比賽到底有什麼魅力?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史上最燒錢運動,一年花掉12億

F1雖然和奧運會、世界杯并稱為“世界三大體育盛事”,但并沒有火到家喻戶曉的程度。

因為F1賽車的門檻實在太高了。

F1賽車被稱為世界上“最昂貴”的運動,入了賽車的坑要做好花錢如流水的準備。

首先,一個F1賽車手每年的費用上億。

中國車手周冠宇,光走到F1的賽場上就花費了兩個小目标。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周冠宇8歲的時候,他父親花了1200多萬專門建了一條卡丁車賽道,并起名為“冠宇汽車公園”。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F1賽車的燒錢還展現在各個環節上。

一輛車=北上廣的一套别墅,在句話放在F1賽場上一點都不誇張。

F1賽車最貴的要8000萬,平均下來每輛也要4000萬,光一個汽車後翼就價值100萬。

這還不算比賽中的損耗,跑一場比賽光輪胎就要消耗20萬,如果不小心撞車就是大型燒錢現場。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F1作為史上最燒錢運動,養一個車隊平均一年要花掉12億。像梅賽德斯奔馳車隊,每年的預算是16億元,比一家上市公司利潤還多。

任何一個城市想舉辦F1比賽都得做好花錢的覺悟,光是造一個标準的F1賽場就要十幾億,很多城市因為造價太高舉辦一屆後便停止了。

像中國上海的賽道是全世界所有F1賽道成本最高的,僅一期工程投資就達26億元,且舉辦中國大獎賽每年上海要交3000萬美元給國際汽聯。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就連冠名F1比賽,也比其他大型賽事費錢。

中石化曾為了拿下F1中國站的冠名權花了8個億,泰康人壽的logo出現在索伯賽車後視鏡的背面就花了8位數,就算運動員身上一個logo也要上百萬。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F1賽車不僅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運動,也是最燒錢的運動。

燒錢燒出的高門檻,也使得很多普通人不會像關注奧運會和世界杯一樣關注F1。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5年前票都賣不完,今年為何火成頂流?

今年F1的爆火程度,在很多人意料之外。

據久事體育透露,F1比賽整體預約數超過總庫存的3倍,草地看台預約量是庫存的15倍,三日套票或單日周日場次的預約量超庫存的10倍。

預約量太多把購票軟體都擠崩了,上次出現這種情況還是春運搶票。

要知道5年前的F1比賽,連座位都沒坐滿。

5年前票都賣不完今年卻一票難求,背後有三雙推手。

第一雙推手:F1的“繼父”含淚爆改

2016年美國自由媒體集團花了44億美元,從英國富豪手裡買下F1,并在之後進行一系列爆改。

先在顔值上動刀,自由媒體換掉用了幾十年的老logo,友善大家在手機上看。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為了吸引更多觀衆、讓比賽更刺激,自由媒體的第二刀砍向比賽規則。

過去F1賽車比的是“錢力”,财大氣粗的奔馳車隊曾連續6年奪冠,比賽結果幾乎沒懸念。

為此F1和NBA一樣推出“預算帽制度”,規定每支車隊的年度預算不能超過1.35億,據說紅牛車隊還因為預算超支被罰了700萬美元。

自由媒體還把F1改造成MCN,專門給他們注冊了Tik Tok賬号,鼓勵選手在比賽間歇拍短視訊,這波操作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和女性觀衆。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在新爹的爆改下,F1不僅賺錢能力飙升閱聽人也更廣泛,徹底火出圈。

2023年約有300家公司和品牌贊助了10支F1車隊,是十年前的兩倍;2024賽季F1獲得了近5億美元的贊助收入。

第二雙推手:中國主場+首位中國車手

今年F1在國内如此火爆,有很大的情緒推動力。

2004年F1比賽首次進入中國,三天時間觀衆達26萬人,決賽日吸引了15萬人現場觀賽,創下中國有史以來單項賽事單日現場觀衆人數最多紀錄。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2024年是中國大獎賽20周年,F1比賽回歸上海,再加上中國首位F1車手周冠宇将主場作戰可謂雙喜臨門。

中國主場+中國選手,極大地刺激了中國網友的熱情。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在這波明星大聚會中,有很多都是周冠宇的粉絲,也為F1比賽爆火添了把柴。

第三雙推手:全球科技大佬争相秀肌肉

和其他比賽不同,F1不僅是體育競技還是一個展示尖端科技的平台。

從空氣動力學設計到混合動力系統,F1賽場更像一個高科技産品的展覽會。

是以很多科技大佬搶着去,無論是以冠名的形式還是以制造商的形式參與,都是品牌秀肌肉的巨大舞台。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這次F1比賽中,谷歌、聯想、甲骨文、商湯科技等各個領域的科技品牌的加入,讓F1像是科技圈的春晚。

這三雙推手下F1賽車正逐漸走下高台,成為新頂流運動。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速度與激情背後,技術是最硬背景

有人說,賽車運動看上去是一項體育競技,但本質卻是商業活動。

确實,F1被稱為全球商業化營運最成功的年度賽事系列之一。

在上世紀 30-40 年代,傳統歐洲汽車商業口中流傳着一句名言:如果你能在周日赢得賽車比賽,新的一周你就能賣出更多的車。

但F1發展到今年,已經不止是一項體育運動或是營銷場這麼簡單。

這個看起來隻是在“開車繞圈”的比賽背後,技術作為最硬背景,推動着不少行業發展。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舉個例子,周冠宇的賽車曾在比賽中翻滾沖出賽道,撞到護欄才停下。

在如此劇烈的碰撞後,周冠宇沒有骨折且意識清醒,這背後多虧了保護賽車手安全的Halo。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其實,十幾年前的F1賽車上能保護車手安全的隻有頭盔,F1比賽也被稱為“玩命賽車”。

直到2014年,24歲的法國選手朱勒·比安奇 (Jules Bianchi) 因事故不幸離世,大家才意識到保護車手的重要性。

2018賽季的F1比賽引進了Halo系統,Halo的重量不超過7千克,但卻能夠承受住12噸的沖擊力,相當于頭頂一輛雙層巴士,能把車手的生還率提高17%。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有傳言稱,在2018賽季前的政策小組會議中,10支車隊有9支投票反對Halo系統。

梅賽德斯奔馳車隊經理沃爾夫公開表示,“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想用一把鋸子将Halo鋸掉。”

但也是從該賽季開始,Halo系統靠實力逆襲,在多起緻命的事故中救了車手的命。

曾經不支援Halo系統的格羅斯讓也被Halo“救過一命”,死裡逃生後他表示:“Halo是最偉大的發明,沒有它或許我就不能再和大家說話了。”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近50年除了Halo系統,柔性油箱、防火賽車服、碳纖維頭盔、單體殼座艙、HANS系統,還有事故發生之後以秒為機關到場的救援,一系列高科技裝備都在不斷更新。

比如FIA防火賽車服最新的測試标準規定,賽車服必須在800°C大火中堅持20秒完好無損。

看似不可能實作的要求,還真被F1卷出來了。

2020賽季巴林站,車手格羅斯讓的賽車受到撞擊,電池組遭受撞擊後引燃了油箱導緻爆炸并引發大火。

大火撲滅後格羅斯除肋骨遭受撞擊外,格羅斯讓僅有手腕、腳踝處輕微燒傷。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而這些經過F1賽車極限測試的技術,其實很多已經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

像阿斯頓·馬丁Valkyrie AMR Pro、瑪莎拉蒂的全新超跑MC20、邁凱倫塞納等超跑上用的碳纖維單體殼車架,最早都是用在F1賽車上的。

現在新能源車企經常當成賣點宣傳的高強度車身,也是從F1賽車上獲得的靈感。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再舉個例子,新能源車的續航問題一直是大痛點,為了提升續航各家廠商會在外觀及空氣動力學設計上,大量借鑒了來自賽車領域的經驗。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消費者會吐槽“新能源車外觀造型相似”,還有現在汽車上廣泛應用的定速巡航,最早也是源于F1賽車。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這也能了解為什麼雷軍在宣布造車後,曬出的第一本和汽車相關的書籍,就是紅牛車隊首席設計師紐維的著作《How to Build a Car》。

每天花上百萬!最燒錢的運動,憑什麼讓雷軍“上頭”?

在F1的賽場上,不僅是速度和金錢的比拼,更是科技的較量。

賽車或許有門檻,但熱愛和技術沒有。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