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肅順,清朝最後的權臣,挾天子令諸侯,卻被年輕慈禧輕松反殺

作者:正直蓋布裡埃爾9q2

在晚清腐朽的政治環境中,一個出身貧寒的宗室子弟憑借過人的才幹和膽識,一步步走上權力的巅峰。他是鹹豐帝的鐵杆親信,被授予"顧命大臣"的重任,手握軍政大權。然而,就在他權勢正盛之時,一個年輕的太後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辛酉政變"。肅順這位曾經挾天子令諸侯的權臣,竟然在短短數月内就遭到了徹底的打擊,最終被斬于菜市口。一代權臣的隕落,引發了清朝政局的劇變,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了這一驚天動地的變故?慈禧又是如何輕松擊敗肅順的?

肅順,清朝最後的權臣,挾天子令諸侯,卻被年輕慈禧輕松反殺

宗室子弟的崛起

愛新覺羅·肅順出生于1816年,是清初鄭親王濟爾哈朗的七世孫。雖出身宗室,但因母親是鄭親王的側室所生,屬于閑散宗室,無法封爵。年輕時,肅順一家居住在北京劈柴胡同,家境貧寒。

肅順,清朝最後的權臣,挾天子令諸侯,卻被年輕慈禧輕松反殺

然而,肅順自幼好學上進,勤奮讀書,對國家前途備加關注。1836年,二十歲的肅順被冊封為三等輔國将軍,在侍衛處任職。盡管隻是一個小小侍衛,但肅順并未就此止步,他刻苦鑽研,對嘉慶朝以來的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有獨到見解。

1850年,鹹豐帝繼位。此前肅順的嫡長兄端華曾任禦前大臣,與鹹豐帝交好。端華将肅順引薦給鹹豐,肅順是以結識了新皇帝。初次見面,肅順就提出了"嚴禁令、重法紀、鋤奸宄"的施政主張,與鹹豐帝有意整饬吏治的想法不謀而合。

從此,鹹豐帝對肅順另眼相看,不久便擢升他為内閣學士,兼任副都統、護軍統領等職。肅順由此正式步上仕途,開啟了自己的飛黃騰達之路。

接下來的幾年裡,肅順轉任軍隊,先後擔任正藍旗、正白旗滿洲副都統,表現出色。他不同于一般的庸庸碌碌的滿洲親貴,最大的特點是勇于任事、辦理周到,而且善于讨好鹹豐帝的喜好。随着時間推移,鹹豐帝對肅順的信任與依賴與日俱增。

肅順,清朝最後的權臣,挾天子令諸侯,卻被年輕慈禧輕松反殺

1857年起,肅順陸續被提拔為左都禦史、正紅旗漢軍都統、理藩院尚書、戶部尚書等要職,一步步成長為朝中重臣。1860年,他被授予禦前大臣的最高職銜,負責向皇帝奏報大臣的名單和次序,可謂是鹹豐帝的心腹重臣。

不久,肅順又兼任領侍衛内大臣、總管内務府大臣、鑲黃旗漢軍都統等職,掌管宮廷内外大權于一身。鹹豐帝對他更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可謂是赤子之信。至此,肅順已然成為鹹豐身邊第一紅人,權勢煊赫。

權力的巅峰

肅順在鹹豐帝臨終前被指定為"顧命八大臣"之首,可謂是權力的巅峰。這八大臣被賦予"贊襄政務"的重任,實際上就是要代理國事,執掌朝政大權。

肅順,清朝最後的權臣,挾天子令諸侯,卻被年輕慈禧輕松反殺

鹹豐帝駕崩前,曾親自下诏,囑咐八大臣共同輔佐年幼的載淳皇帝執政。诏書寫道:"皇長子禦名現立為皇太子,著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

在這八位大臣中,肅順無疑是最受鹹豐帝器重的一位。早在1860年,肅順就被授予禦前大臣的最高職銜,主管朝野大小人事的任命。此外,他還兼任領侍衛内大臣、總管内務府大臣等重要職務,可謂是掌管宮廷内外大權于一身。

鹹豐帝對肅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赤子之信,可見肅順在帝心目中的分量。據說,當時朝中大臣若想獲得肅順的賞識,都要先取悅肅順的心腹幕僚。

1861年,鹹豐帝駕崩,肅順等八大臣開始執掌朝政大權。作為首領,肅順的權力可謂是空前絕後。他不僅主持政務,還掌控軍隊,手握軍政重權。

肅順,清朝最後的權臣,挾天子令諸侯,卻被年輕慈禧輕松反殺

當時,肅順的權力之大,可以從他對漢族官員的提拔看出一斑。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等漢族名臣,都是在肅順的大力支援下方能獲得重用。

尤其是左宗棠,年輕時因鋒芒畢露得罪湖廣總督,險些被革職。正是肅順力保,才使左宗棠免遭橫禍,後來更是成為平定太平天國的功臣之一。

另一方面,肅順為了鞏固自身權力,也采取了一些手腕。比如他曾建議鹹豐帝除去慈禧太後,以防後患。雖然這一建議未被采納,但也讓慈禧對他懷恨在心。

在對外事務上,肅順同樣展現出強硬的一面。1858年,黑龍江将軍奕山私自與俄國簽訂了《瑷珲條約》,準許俄國人進入外東北地區。

肅順,清朝最後的權臣,挾天子令諸侯,卻被年輕慈禧輕松反殺

肅順堅決不承認這一條約,并拒絕了俄方的各種威脅與訛詐,維護了國家的領土主權。這一做法也赢得了西方國家的敬重,俄國公使甚至稱肅順是"與歐洲為敵的頭号壞蛋"。

不過,就在肅順權勢正盛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政變卻将他推向了深淵。1861年10月,慈禧太後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辛酉政變",推翻了肅順等八大臣的執政團夥。

肅順被捕入獄,最終判處以大逆不道罪名被斬于菜市口,結束了他短暫而輝煌的執政生涯。一代權臣的隕落,也标志着清朝政局的劇變,步入了衰落的最後階段。

肅順,清朝最後的權臣,挾天子令諸侯,卻被年輕慈禧輕松反殺

肅順與慈禧之間的沖突加劇

肅順與慈禧之間的沖突由來已久。早在鹹豐帝臨終前,肅順曾建議除掉慈禧,以防後患。雖然這一建議未被采納,但卻讓慈禧對肅順懷恨在心。

鹹豐駕崩後,肅順成為八大臣之首,掌管朝政。然而"禦賞"、"同道堂"兩枚代表最高決策權的印把,卻分别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後掌管,對肅順的權力形成極大制約。

為了削弱慈禧的影響力,肅順在禮儀封号上對其進行了貶抑。不久,禦史董元醇在内閣大學士周祖培的授意下,上奏請兩宮太後垂簾聽政。

肅順,清朝最後的權臣,挾天子令諸侯,卻被年輕慈禧輕松反殺

肅順等人對此堅決抵制,雙方在内閣大學士衙門當面發生激烈沖突。據史料記載,肅順等人"恣意咆哮,哓哓置辯,已無人臣禮,肅順聲震殿陛,天子驚怖,至于涕泣,遺溺後衣。"小皇帝當衆被吓尿褲子,可見場面之激烈。

在肅順等人掌權期間,恭親王奕訢一直在暗中積蓄力量,圖謀奪權。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奕訢趁機與外國使節頻繁接觸,暗中獲得了西方國家的支援。

肅順,清朝最後的權臣,挾天子令諸侯,卻被年輕慈禧輕松反殺

西方列強希望在中國擷取更多利益,是以暗中支援奕訢發動政變,以換取日後的利益。奕訢也借此機會結交外國人,為奪權做好準備。

肅順為掃除積弊,嚴懲A錢腐敗,得罪了不少權貴。比如在"科場案"、"戶部寶鈔案"中,肅順秉公辦理,不徇私情,共懲處各級官員數百人。

肅順,清朝最後的權臣,挾天子令諸侯,卻被年輕慈禧輕松反殺

另一方面,肅順在軍隊中也樹敵不少。當時手握重兵的兵部侍郎勝保、蒙古親王僧格林沁等人,都對肅順掌控軍權深感不滿。

此外,肅順在提拔用人上"輕滿員、重漢人",也引起了滿洲旗人的不滿。像曾國藩、左宗棠等漢族名臣,都是在肅順的大力支援下方能獲得重用。

這種做法赢得了廣大漢族官僚的擁護,但也加深了肅順與滿洲上層的沖突。一旦肅順失勢,滿洲旗人對他的仇恨就會迸發出來。

肅順,清朝最後的權臣,挾天子令諸侯,卻被年輕慈禧輕松反殺

權力的隕落

就在肅順權勢正盛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政變卻将他推向了深淵。1861年10月,慈禧太後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辛酉政變",推翻了肅順等八大臣的執政團夥。

這場政變的導火索是慈禧太後與肅順等人在垂簾聽政問題上的沖突。當時,鹹豐帝遺诏中雖然指定八大臣"贊襄政務",但代表最高決策權的"禦賞"、"同道堂"兩印卻分别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後掌管。

為了削弱慈禧的影響力,肅順在禮儀封号上對其進行了貶抑。不久,禦史董元醇在内閣大學士周祖培的授意下,上奏請兩宮太後垂簾聽政。

肅順,清朝最後的權臣,挾天子令諸侯,卻被年輕慈禧輕松反殺

肅順等人對此堅決抵制,雙方在内閣大學士衙門當面發生激烈沖突。據史料記載,肅順等人"恣意咆哮,哓哓置辯,已無人臣禮,肅順聲震殿陛,天子驚怖,至于涕泣,遺溺後衣。"小皇帝當衆被吓尿褲子,可見場面之激烈。

在這場沖突中,慈禧太後雖然暫時退讓,但卻對肅順等人懷恨在心,并開始密謀反擊。與此同時,恭親王奕訢也在暗中積蓄力量,圖謀奪權。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奕訢趁機與外國使節頻繁接觸,暗中獲得了西方國家的支援。西方列強希望在中國擷取更多利益,是以暗中支援奕訢發動政變,以換取日後的利益。

1861年10月,慈禧太後和奕訢終于聯手發動了政變。他們先是将肅順等人軟禁起來,然後在宮中召開"上谕會議",宣布肅順等人"罪行滔天"。

接着,慈禧太後下旨将肅順等人革職查辦。肅順被控"大逆不道"罪,最終被判處以極刑。1861年11月28日,肅順被斬于菜市口,結束了他短暫而輝煌的執政生涯。

一代權臣的隕落,也标志着清朝政局的劇變。慈禧太後垂簾聽政,奕訢成為實權掌控者,清朝由此步入了衰落的最後階段。

肅順的失敗固然有其個人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他所代表的漢人政權在晚清已經無法獲得滿人的認同。滿洲上層對肅順"輕滿重漢"的做法深恨已久,一旦他失勢,滿洲旗人對他的仇恨就會迸發出來。

此外,肅順在處理外交事務上的強硬作風,也使他得罪了西方列強。西方國家暗中支援奕訢發動政變,正是希望扶植一個對自己有利的政權。

最後,慈禧太後與奕訢的聯盟也注定了肅順的失敗。慈禧太後雖然年輕,但手中掌握着"禦賞"、"同道堂"兩大權力象征,而奕訢則擁有滿洲上層的支援。相比之下,肅順的權力基礎就顯得單薄許多。

結尾

總的來說,肅順的失敗是多種沖突的集中爆發,标志着晚清政治版圖的重新洗牌。他的隕落為清朝帶來了劇變,但同時也為晚清政治開啟了新的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