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高血壓14090,而美國13080,是别有用心?哪個更科學?

作者:樂天派楊柳青青

在我的醫療生涯中,我見證了高血壓這一診斷随着時間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作為一名醫生,我了解到高血壓不僅僅是一個數字問題,它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挑戰,涉及到無數個體的生活品質和長期健康。但是,您可能不知道,不同國家對高血壓的診斷标準并不統一。以中國和美國為例,這兩個國家在高血壓的診斷标準上就有明顯差異:中國的标準是140/90mmHg,而美國在2017年調整為了130/80mmHg。

這些數字背後的故事充滿了醫學判斷和預防政策的考量。例如,曾有一位患者,李先生,他在美國生活多年,按照美國的标準被診斷為高血壓病人并開始接受治療。幾年後,他回到中國,發現按照中國的标準,他的血壓實際上是處于正常範圍内。李先生困惑地問我:“這是不是意味着我其實并不需要那些藥物呢?”這個問題引發了我對兩國高血壓診斷标準差異的深入思考。

中國高血壓14090,而美國13080,是别有用心?哪個更科學?

美國高血壓診斷标準:130/80mmHg

原因與動機: 該标準的修訂基于多年的研究和資料,顯示較低的血壓門檻值有助于更早地識别風險群體,進而預防高血壓相關的心血管事件。研究表明,血壓在130/80mmHg以上的人群心髒病和中風的風險顯著增加。是以,通過降低診斷标準,醫生可以更早介入,采用生活方式調整或藥物治療來管理血壓,旨在減少長期的心血管問題。

預防政策的強化: 新标準的推行,意味着更多的美國成年人(近半數)現在被分類為高血壓患者。這不僅提高了人們對高血壓潛在危害的認識,也強化了預防措施的重要性。醫生現在更傾向于推薦病人采取健康的飲食習慣、定期運動和維持健康體重等非藥物方法來控制血壓。

早期幹預的好處: 通過降低血壓标準,可以在疾病早期對高血壓進行診斷和治療。這種政策有助于避免或延遲心髒病、中風、腎病等嚴重健康問題的發展。早期幹預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還可以減輕醫療系統的負擔,降低因晚期高血壓并發症導緻的高昂醫療費用。

公共衛生影響: 新的血壓标準推動了公共衛生政策的改變,促使政府和健康組織增加對高血壓防治的投資。這包括更廣泛的血壓監測計劃、健康教育項目和社群健康活動,以提高人們對健康生活方式重要性的認識。

通過降低高血壓的診斷标準,美國的醫療專家希望能夠更有效地控制高血壓,進而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這一政策雖然将許多人納入了高血壓的範疇,但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公衆的健康,防止疾病的發展。

中國高血壓14090,而美國13080,是别有用心?哪個更科學?

中國高血壓診斷标準:140/90mmHg

科學依據

中國高血壓診斷标準的設定,考慮了國内多數地區的經濟條件、醫療資源分布和人口特征。中國的高血壓防治指南強調,140/90mmHg作為診斷起點能夠有效識别出需要臨床幹預的高風險群體。這一标準也與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其他多個國家的标準相接近,確定了全球公共衛生政策的一緻性。

對健康的長期影響

采用140/90mmHg作為診斷标準,有助于醫生在實際臨床操作中更好地平衡治療的緊迫性和藥物治療的副作用。該門檻值以下的個體可能仍通過生活方式的調整來控制血壓,避免過早或不必要的藥物治療。

比對國内疾病流行狀況

中國高血壓的流行率較高,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中。目前的診斷标準能夠輔助醫生更準确地識别和管理高血壓患者,尤其是在農村和偏遠地區。此外,這一标準也有助于政府和衛生部門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更有效地配置設定醫療資源和進行健康教育。

中國的高血壓診斷标準140/90mmHg是根據國内的具體疾病狀況和醫療實踐經驗設定的,目的是為了最大化地預防高血壓相關的心血管疾病。這一标準考慮了中國的特殊國情和人群特性,是對國内健康狀況的一種科學和實際的反映。

中國高血壓14090,而美國13080,是别有用心?哪個更科學?

标準差異的科學根據與争議點

科學依據

美國在2017年将高血壓的診斷标準從140/90mmHg降至130/80mmHg,主要基于廣泛的流行病學研究和臨床試驗。這些研究顯示,130/80mmHg以上的血壓水準與心髒病、中風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是以,美國的标準調整旨在通過更早的診斷和介入,降低長期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相較之下,中國維持140/90mmHg的标準,這反映了對中國人群特定的流行病學資料和健康風險的考量。中國的研究表明,将診斷門檻值設定在140/90mmHg可以平衡早期幹預的必要性和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設定,避免過度醫療和不必要的治療壓力。

中國高血壓14090,而美國13080,是别有用心?哪個更科學?

争議點

标準的調整引發了廣泛的争議。一方面,支援美國新标準的專家認為,降低門檻值有助于提前識别風險群體,實施生活方式的調整和藥物治療,進而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然而,批評者指出,這種調整可能導緻大量健康人群被過度診斷為高血壓患者,進而承受不必要的醫療幹預和心理壓力。

在中國,維持現有标準的決策被視為一種謹慎的做法,考慮到治療資源的限制和人群健康狀況的實際情況。然而,也有觀點認為,随着心血管疾病負擔的增加,中國可能需要考慮根據新的流行病學資料調整其高血壓的診斷标準,以更有效地預防和管理高血壓及其并發症。

最終,每個國家的高血壓診斷标準應當基于當地的疾病流行趨勢、醫療系統的容量以及人群的健康需求來設定。美國和中國的标準雖有差異,但各有其科學根據和合理性。關鍵在于如何在早期診斷和有效管理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同時考慮到社會經濟因素和公共衛生政策的實際影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