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石膏治療心肺胃熱所緻的大葉性肺炎效果好(二)

作者:經方中醫張先生

治汗出而喘、無大熱者之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麻黃四兩、杏仁五十個、炙甘草二兩、石膏半斤);治肺脹、咳而上氣、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之越婢加半夏湯(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生姜三兩、大棗十五枚、甘草二兩、半夏半升);治煩躁而喘之小青龍加石膏湯;治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用吐下法不愈之木防己湯(木防己三兩、石膏十二枚雞子大、桂枝二兩、人參四兩);治咳而脈浮者之厚樸麻黃湯(厚樸五兩、麻黃四兩、石膏如雞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幹姜二兩、細辛二兩、小麥一升、五味子半升)。上述皆為咳喘而用石膏者,因郁熱在中,氣迫于上,故用石膏降化其蘊蓄之熱,氣下熱散則咳喘自消。

石膏治療心肺胃熱所緻的大葉性肺炎效果好(二)

竹葉石膏湯(竹葉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麥門冬一升、人參二兩、炙甘草二兩、粳米半升)所主傷寒解後虛羸少氣之氣逆欲吐,及竹皮大丸所治之婦人虛煩嘔逆,此兩方之嘔逆皆為虛熱氣逆所緻,用石膏解熱則氣平,嘔逆遂止。

是以我們就可以知道,你再熱的陽明熱證,一派火熱,這時請出石膏這隻白虎,也可以幫你涼降下去。是以說石膏甘寒,能夠解肌而消煩渴,這種煩渴就是熱火亢盛,爍傷津液則渴,擾動心脈則煩。石膏一出馬,頓清陽明實熱。

有個病人,大葉性肺炎,病人不單發熱,而且還咳吐濃痰,非常黃濁。一摸脈勢亢盛搏指,這明顯是一個上焦心肺胃熱盛,煉熬津液成為痰濁。

大葉性肺炎的那麼多痰濁是怎麼來的呢?

我們看,人們熬粥,剛開始熬是清稀的,越熬到後面就越稠,或者是熬藥膏,熬到後面黏糊糊的。這說明火能夠煉津液成黏着,你要把黏着恢複清稀,有兩個辦法。一方面是趕緊撤火。另一方面是往鍋裡加水。

石膏治療心肺胃熱所緻的大葉性肺炎效果好(二)

就用這簡單的水火思想,他服用了麻杏石甘東加千金葦莖湯。這裡頭既有石膏撤火下行,也有桃仁、薏苡仁、冬瓜子、杏仁,導肺部痰垢往下走,還有蘆根、甘草能增潤津液。

病人隻服用了兩服藥,熱就退了,本來黃濁的痰現在也變清了。三劑藥吃完,病就去了七八,再休息幾天,沒有服藥就好了。

中醫認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這裡的毒并不是說真的有毒,而是說藥物有它的偏性。是以病人三劑藥下去,咳吐膿濁變清稀了,變白了,說明熱勢已經退下去,不需要再趕盡殺絕了,身體自動都會去收拾殘局,清理戰場。

專家說大葉性肺炎用抗生素很容易耐藥,而我們中醫中藥就有這個特點,天然的藥草用了幾千年都沒有耐藥的先例,因為你随便就可以組合出各種藥方,那細菌病毒怎麼能跟得上你組方的變化呢?

這真是以自然之藥來治療自然之病,一物克一物,病邪無法耐藥。從中可見石膏對于肺部痰濁火熱上蒸的效果是杠杠的。

大家要用好石膏,一定要看張錫純是如何用石膏的。張錫純堪稱把石膏發揮到淋漓盡緻之人,可以稱它為石膏王。他用石膏退熱,認證準,劑量大,常常一劑之間将大熱退除,病人覆杯而卧,病去若失。

石膏治療心肺胃熱所緻的大葉性肺炎效果好(二)

石膏為陽明胃經與太陰肺經辛涼解熱之品,能解本經實熱,為治壯熱不退、心煩神昏、谵語發狂、口渴咽幹、肺熱喘急、胃火頭痛、牙痛、口舌生瘡,及熱毒壅盛、發斑發疹之要藥。如吳塘的化斑湯(石膏一兩、知母四錢、生甘草三錢、元參三錢、犀角二錢、白粳米一合),治太陰溫病、不可發汗、發汗而汗不出之發斑者。以斑色正赤,不獨在氣分,此氣血兩燔之證,故清火生津與涼血解毒之藥相佐,兩清氣血,使邪熱退而斑自消。

石膏治療心肺胃熱所緻的大葉性肺炎效果好(二)

号稱“張石膏”的張錫純言石膏治外感實熱者直勝金丹,他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多論及石膏在内外諸證中的變化使用。其用石膏粳米湯治溫病初得、脈浮而有力、身體壯熱,并治一切感冒初起、身不惡寒而心中發熱者。藥用生石膏二兩、粳米二兩半,以水煎至米爛熟,約可得清汁兩大碗,趁熱盡量服用,使周身皆微汗出,則病無不向愈。其在書中稱,臨證四十餘年,重用生石膏治愈之證當以數千計,有一證用數斤者,有一證而用至十餘斤者,其人病愈之後飲食有加,毫無寒胃之弊。

陳士铎在《本草新編》中指出:“或疑石膏瀉胃火,有用至一兩,而仍不解,幾幾有發狂之變,又将何藥以解之乎?曰:舍石膏,再無别法也。夫發狂之病,此胃火熱極,不可以常法治者也,必須用石膏至二三兩,加人參亦必二三兩。又不可拘于前說,用石膏十之七,而人參用十之三也。蓋火盛之極者,土衰之極也,不用人參以補元氣,而唯用石膏以救其火炎,未有不敗者也。此等之病,必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見水而入,大罵大叫,神欲外越,此呼吸存亡之秋,不得不以變法治之。”

石膏治療心肺胃熱所緻的大葉性肺炎效果好(二)

臨床多用生石膏以清散邪火、除煩止渴,若經煅至酥松、晾涼碾末後,則有收斂生肌之功,專供外治瘡瘍潰不收口、金瘡出血及湯火燙傷。有治諸金刃所傷、血出不止者,以煅石膏,槟榔,黃連(去須)各15g,黃柏6g。上藥共研細末,摻敷瘡上而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