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讀書日對話拉貝之孫:《拉貝與中國》回答年輕人最關心的問題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之際,南京大學“拉貝日記與和平城市”團隊,連線約翰·拉貝先生嫡孫、德國海德堡大學教授托馬斯·拉貝。他談及自己的新書《拉貝與中國》,與讀者分享了約翰·拉貝先生對和平的追求、拉貝家族的傳承以及托馬斯·拉貝先生新書對拉貝人道主義精神的傳播。

世界讀書日對話拉貝之孫:《拉貝與中國》回答年輕人最關心的問題

南京拉貝故居内的約翰·拉貝像

為拉貝家族提供榜樣,

四代人都與中國建立聯系

南京大學“拉貝日記與和平城市”團隊此前在科考項目中與托馬斯先生建立了聯系,此次南大“拉貝日記與和平之城”項目組的章文馨、卓泓傑等同學再次對話托馬斯。作為約翰·拉貝的孫子,托馬斯·拉貝同時具有“南京榮譽市民”、“中國近現代史客座教授”等身份,他在德國海德堡成立了約翰·

拉貝交流中心。

今年7月,團隊還将前往德國開展全球科考與科研訓練,追尋拉貝先生的足迹,對《拉貝日記》在德語國家接受影響進行跨學科研究,并深刻體悟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真理性。屆時亦将前往海德堡的約翰·拉貝交流中心與托馬斯·拉貝先生進行更深入的交流。

《拉貝日記——敵機飛臨南京》是約翰·拉貝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親筆寫下的日記,其中詳實記錄了侵華日軍在南京的暴行以及中國平民的苦難遭遇。這部日記是南京大屠殺的曆史見證,是侵華日軍罪惡行徑的鐵證。1997年,《拉貝日記》書籍中文版正式出版,之後,德文版、日文版、英文版也相繼出版。

拉貝以非凡的勇氣和堅韌記錄了罹難者的痛苦呐喊、城市的焦土痕迹以及人性的邊界。通過《拉貝日記》,我們不僅得以見證曆史的真相,也深刻認識到戰争與暴行帶來的人間悲劇。這部日記無愧于人類曆史上的重要文獻,它警示着我們珍惜和平,堅守人道主義精神,永遠銘記曆史,以免重蹈戰争的覆轍。

世界讀書日對話拉貝之孫:《拉貝與中國》回答年輕人最關心的問題

祖父在危險時刻選擇回到南京,守護他的雇員,守護南京安全區的難民,是什麼驅使了他做出這樣的英雄行為?托馬斯·拉貝表示:“我的祖父覺得自己對這些人負有責任。他說過:‘如果你們當中有人曾經坐在防空洞裡,兩隻手各抱着一個瑟瑟發抖的中國孩子,那就會明白我為什麼要留下來。’”在采訪中了解到,《拉貝日記》記錄了約翰·拉貝違背德國大使館與西門子公司的建議,即使身患糖尿病,在南京很難獲得胰島素,也堅持留下來保護難民。這些事迹給托馬斯·拉貝先生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拉貝日記》對世人了解南京大屠殺的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其中對曆史深刻的記載以及所蘊含的人性光輝同樣也激勵着拉貝家族為和平傳播做出努力。托馬斯先生說:“隻有通過一個具體的榜樣,才能使一個人在生命的跨度裡學習到些什麼”。

拉貝家族四代人都與中國有着密切的聯系。作為醫學教授的托馬斯·拉貝先生自2001年起便投入到推動中德和平事業及兩國在婦産科學、婦科内分泌學、生殖醫學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并在2018年榮獲中國政府友誼獎。此外,他還通過世界衛生組織在越南工作了五年,以改善當地醫療服務;也将30年的生命奉獻給了東歐、亞洲的發展援助事業。

世界讀書日對話拉貝之孫:《拉貝與中國》回答年輕人最關心的問題

托馬斯·拉貝先生展示新書《拉貝與中國》

新書回答年輕人關注的問題,

我可以改變什麼?

祖父的行為對後輩産生了深遠影響,托馬斯先生展示了他新近在國内出版的書籍《拉貝與中國》,他還說:“我祖父在中國逗留期間寫了20多本書,除戰時遺失的三本,我都儲存着。我還有很多他寫的原始檔案、信件等等。除此之外,我還找到了兩份以前從未發表過的親曆者證言,我也在書中加入了對幸存者的采訪。但我并不隻想借此去展示這件事有多麼可怕,而是讓我們不要忘記這段曆史。我必須以身作則,傳播我祖父的故事,并希望大家看到積極的一面,看到我祖父對和平的追求。”

據悉,《拉貝與中國》德文版成書後,曆經作者十多年整理、修改、補充,在大量利用約翰·拉貝的日記手稿、及其親友提供、授權使用的相關文獻基礎上,簡潔又完整地彙集了約翰·拉貝在中國30年的文獻收藏,從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拉貝家族與中國綿延至今115年交往的深厚情誼。

世界讀書日對話拉貝之孫:《拉貝與中國》回答年輕人最關心的問題

拉貝故居的大門口

關于這本書的創作,托馬斯先生說:“這本書前半部分是我祖父的傳記,而另一半是我後來與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産醫院合作完成的。我在海德堡、羅馬尼亞、西班牙、北京、南京都設立了約翰·拉貝交流中心,我也為中國的醫生們編寫了四本書,并每年都參加中國的婦科醫學大會,這些我都寫在了書中,這些都是為傳播和平做出的努力。”

當提到拉貝家族與中國的感情時,托馬斯先生講述了他與中國之間的一份情愫,“我一直很了解我的祖父為什麼喜歡中國,我父親也對中國充滿熱情,而我和妻子每次去中國都很開心。當我們來到中國,總是能欣賞到文化瑰寶,特别是在北京。而且我們還有很多朋友,能為我們解釋看到的美麗的一切。當然我也邀請了我的中國朋友到海德堡。我每天早上四點鐘起床,因為那是我的中國朋友給我發微信消息的時間。我工作一兩個小時後再繼續睡覺。”

世界讀書日對話拉貝之孫:《拉貝與中國》回答年輕人最關心的問題

通過這次在世界讀書日采訪的契機,希望約翰·拉貝一家的人道主義精神能感染更多人。在采訪的最後,托馬斯·拉貝先生也表達了他對《拉貝與中國》讀者的期待:“年輕一代可能對這些問題很感興趣:約翰·拉貝是誰?拉貝家族又是誰?他們在南京做了什麼?在我看來,他們會是這本書的讀者。我想用我祖父的例子來告訴他們什麼是責任、什麼是道德和上司力、什麼是為和平而努力、以及為和平而努力意味着什麼。我希望給讀者們提供一個榜樣,而不是教他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閱讀完這本書後他們應該得出自己的結論,去思考‘我在生活中可以做得更好,我可以改變什麼?’”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攝影 婁群陽、虞越、曾偲

校對 徐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