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矯健的水獺,美制M76水陸兩栖運輸車

作者:兵工科技

好消息,兵工科技2024年第7期《北韓試射新型高超音速飛彈》全新上市,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公衆号兵工科技快訊或者掃描文中二維碼進行購買!

代号為“水獺”的M76水陸兩栖戰車是一款服役于上世紀50年代的戰車,由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研制,采用了當時剛出現的一些新技術,比如發動機前置等。作為一款履帶式戰車,“水獺”可以在水面上行駛,履帶上的防滑釘和橡膠闆,可以讓“水獺”水陸兩栖運輸車在沼澤地帶行動自如。

矯健的水獺,美制M76水陸兩栖運輸車

“水獺”M76水陸兩栖戰車

接盤俠的新收獲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陸戰隊規模急劇膨脹,成為美軍在兩栖登陸和島嶼作戰中當仁不讓的主力,為了在登陸中抗衡敵方反登陸兵力,美國海軍陸戰隊裝備了大量坦克和裝甲車輛。但在早期的幾次登陸作戰中,一線指揮官們發現,不僅被寄予厚望的坦克經常陷在松軟沙地中淪為敵方炮火的活靶子,就連各種輪式運輸車輛也往往是自身難保,即使在深入内陸擴大戰果時這些裝甲車輛也經常被泥濘地形所限制,進而陷入“水牛掉井裡——有勁使不上”的窘境,這一點在太平洋戰場上展現得尤為明顯。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美國海軍陸戰隊和陸軍都引入了M29“黃鼠狼”(Weasel)系列運輸車作為補充,該車雖然防護較差,但車體輕便,不僅通過性強,可以穿越普通履帶式車輛無法通過的淺灘和水網地帶,甚至能直接穿越雷場而不會觸發反坦克地雷和反步兵地雷(爆炸時可以炸斷履帶),是以被廣泛用作人員和車輛運輸車、裝甲指揮車、裝甲救護車和裝甲架線車等。

雖然M29系列性能尚屬優良,但随着時間推移,其性能已經無法滿足美軍需求,是以引入下一代水陸兩栖運輸車就顯得勢在必行,M76應運而生。由于其具有水陸兩栖的特點,是以還被賦予了“水獺”(Otter)的綽号。

矯健的水獺,美制M76水陸兩栖運輸車

儲存至今的一輛美國陸軍塗裝的T46E1原型車

極緻輕薄

M76為全履帶式結構,車體全長為4.9米,車體寬度為2.5米,車體高度為2.31米,戰鬥全重為1.5噸,這樣的體積和重量對比下來,非常容易就可以看出其“薄皮大餡”的本質。與同時期的美制裝甲車輛相比,M76的最大特點就是一個“輕”字。

為了追求“輕”,該車采用了在當時堪稱是驚世駭俗的全鋁車身結構,進而在保證結構強度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整體車重,當然這也造成了其防護能力的極端不足,為其之後在戰場上的一系清單現埋下了伏筆。

與強調防禦的其他裝甲車輛不同,M76的發動機艙即位于車頭部分,駕駛艙則位于其後上方,結構上頗類似于民用載重卡車。該車采用一台大陸AIO-268型氣冷4缸汽油發動機,該發動機由航空發動機改進而來,額定功率為130馬力,最大公路機動速度可達50千米/時。

值得一提的是,M76的負重輪為類似卡車輪胎的充氣式設計,這不僅降低了全車的車體重量,也為其在穿越松軟地面和涉水時配合寬度為30.1英寸(約合76.5厘米)寬度的履帶提供額外浮力。M76采用扭杆懸挂,每側各有2個懸架,每個懸架連接配接2個車輪。

矯健的水獺,美制M76水陸兩栖運輸車

一輛投入越南戰場的M76,其油箱位于車體側面後部,固定武器座未安裝機槍

作為一種具有兩栖能力的裝甲車輛,M76的車頭部分為船形結構,有利于其在涉水時降低阻力。為了提高水上機動性能,M76不僅可以利用履帶劃水,還在後部的牽引鈎下方安裝一個螺旋槳式推進器,使其最大水上速度達到5.3節(約合10千米/時)。當車輛在水中需要轉向時,一側履帶停轉,進而形成阻力,使得車輛在差動作用下完成轉向。

M76的駕駛艙為雙人布局,其中左側為駕駛員席位,右側則為副駕駛席位,兩個席位之間由包裹着傳動軸的大型圓柱形結構分隔開,副駕駛不僅需要輔助駕駛員操作車輛,還需要在戰鬥中操作全車唯一的固定武器——位于其席位頂部的一挺M2HB型12.7毫米機槍。駕駛艙後部為人員和貨物艙,可以最多容納8名士兵和總計3000磅(約合1360千克)貨物。

由于其他裝甲車輛并不具有較強的通過能力,是以M76和其“前輩”一樣被賦予了較強的牽引能力,該車在人員和貨物艙内配有一個5000磅(約合2268千克)級的拖曳絞盤,可以拖拽各種輕型車輛。

矯健的水獺,美制M76水陸兩栖運輸車

一輛加裝了“炮台”防護的M76

冰火兩重天

在越南戰場上,M76充分證明了其“水獺”的綽号并非浪得虛名——雖然身形(相對于其戰鬥全重)非常高大,鋁合金裝甲防護聊勝于無,僅有的一挺M2HB與其說能為其提供自衛能力不如說是更容易讓其遭到火箭彈攻擊,而且故障率奇高,但卻能在水上行動自如,甚至于能穿行在其他水陸兩栖裝甲車(例如LTVP系列)都無法通過的地域,“無視”各種水中障礙物,在掃蕩任務中起到的作用甚至不亞于坦克。

矯健的水獺,美制M76水陸兩栖運輸車

兵工科技雜志微信商城,長按或掃描二維碼進店購買

雖然M76具有可封閉的人員和貨物艙,但乘員經常選擇坐在車頂,一方面是由于越南戰場環境濕熱,長時間作戰封閉艙室中容易出現中暑等症狀,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該車車底沒有防雷設計且沒有射擊孔,坐在車頂有利于搜尋周圍敵情,并在遭遇伏擊時使用攜帶的輕武器發揚火力,同時在遭遇地雷時減少自身傷害。為了加強防護,一些車組選擇就地取材制作附加裝甲,包括在車窗上附加金屬闆以及在M2HB機槍座周圍附加環形裝甲(這一裝甲被稱為“炮台”)。

随着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武裝力量不斷壯大,不僅深入其根據地執行掃蕩任務的駐越美軍已經幾乎沒有“安全”的時刻,甚至在“後方”的二線機關也經常遭到襲擊,由于M76缺乏防護,是以一旦遭遇攻擊車組成員往往傷亡慘重。除了在越南戰場,M76還曾在極地地區被使用,使用結果表明,該車不僅能在熱帶環境下發揮出色,在嚴寒氣候下同樣運作良好。

矯健的水獺,美制M76水陸兩栖運輸車

越南戰場上,一個正在通過沼澤地帶的M116車隊

未停止的接力

雖然M76在越南戰場上損失慘重,但依然展現出了不俗的戰術價值。而在該車逐漸推出現役後美國海軍陸戰隊也并沒有将這一車型一“退”了之,而是以後繼型号M116“哈士奇”(Husky)予以替代。相比起M76,M116車體更大,設計更合理,即使在退役後也依然在美國民間被使用。

就在美軍發展M76這類車輛的同時,其他北約成員國甚至一些華約成員國也發現了此類車型的戰術價值,并且推出了一系列同類産品,最終形成了“全地形車”這一新概念。這些車輛普遍不追求較強防護,但通過能力較強,并且運載量大,不僅可以用于作戰,也可用于包括科考、勘探等在内的民用用途,至今依然廣受歡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