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作者:國媽母嬰
《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随着現在鋪天蓋地的育兒知識和心理知識,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意識到孩子的安全感是多麼重要。

擁有安全感的孩子,生命的底色是暖色調的。

他們擁有健康的人際關系,沒有太多的情緒消耗,他們能集中能量去探索世界、學習新知。

誰都有過因為無法直面自己的挫敗感,而不自覺遷怒于孩子的時候,作者以平常小事為例,引導讀者發現事件背後那些曾經就未處理好的情緒。

當我們不再将自身的價值感與家人的認可、孩子的表現捆綁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是在給這些關系松綁,也是在給自己的人生留出空間。

《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童年缺愛的孩子長大能有多心酸

你們知道嗎,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的愛治愈,而那些不幸的人,卻一生都在治愈他們的童年。

心理學大師埃裡克森曾經說過,孩子在三歲之前,安全感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你會發現,那些從小就有安全感的孩子,他們的情緒穩定、性格平和,遇到困難也會積極主動想辦法解決,他們能很好地融入集體,過上健康快樂的一生。

反之,那些缺乏安全感的人,他們可能會内心敏感多疑、悲觀消極,或者冷漠無情、蠻橫無理。

現在有很多孩子容易陷入内耗,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對自己進行無休止的譴責和嫌棄!

想要打開“不被愛”的死循環,首先就應該明确一點,造成孩子性格敏感、自卑、不好相處的原因,是父母沒有好好的愛他們,是不成熟的教養造成了孩子缺乏愛的能力。

孩子在童年期沒有得到足夠的安全感,是以後面的一系列歇斯底裡的行為,都是一種自我保護和防禦。

《童年不缺愛》這本書告訴我們,作為父母,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安全感,給孩子一個充滿愛的童年,讓他們一生都有安全感。

我們所說的看見是我們清空大腦中所有的成見之後,透過孩子看到他獨特的性格特征,年齡階段,以及深藏于行為背後的内在需求。

《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别讓孩子在需要安全感的時候體會“匮乏感”

我們都知道,孩子在小的時候,總是會要這要那,特别是零食和玩具這一塊,在小孩的世界裡,是越多越好,對于這個問題,百分之九十的家長都會覺得不能慣着孩子,這會讓孩子變得很貪心。

是以對于孩子想要的東西,大部分家長都很嚴格,不會輕易随孩子的願,想要訓練孩子養成在物質上的自制能力。

在《童年不缺愛》這本書裡,心心媽指出,不給孩子他想要的東西,其實是在制造孩子的匮乏感。

這樣會讓孩子帶着匮乏感走進社會,變成社會裡喜歡囤積東西,錯誤追求物質一類的人,小時候在什麼方面上體會到了匮乏感,長大後在這方面便會有陰影,會想要在這方面上擁有得更多。

因為在小時候就體會到了匮乏感,内心又怎麼會擁有安全感呢?

心心媽也在書中認為,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種,而孩子的成長是循序漸進的,當孩子吃飽穿暖,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之後,才無須依賴物質帶來的滿足感,這個時候開始學習如何克己才是适合的。

先滿足孩子,再教孩子如何去克己,才能避免給孩子帶來“匮乏感”。

具體可以如何做,心心媽在書中舉了自己養育女兒心心的經曆:

心心現在5歲,在經曆了一段放學後總想買這買那的階段後,她給心心固定了零花錢的金額,而心心自從知道自己的零花錢有限後,開始不亂花錢了,而是把錢花在最想買的東西上。

在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心心媽先是滿足了女兒,然後再開始用一些方法,來教她學會克己。這樣的做法,比起一上來就嚴格要求孩子,不滿足孩子的要求要好得多。

要先讓孩子得到滿足感,安全感,再去追求更好層次的需要,才是正确的教養方式。

别讓孩子在需要安全感的時候體會“匮乏感”,但也不能一直縱容,學會觀察孩子的成長階段,在合适的時候,再對孩子進行更高層次的發展需求教導吧!

對于想要把孩子養育得更好這件事,所有家長的想法都是一緻的,但是,我想在這個更好裡,孩子幸福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吧?

在孩子的童年,滿足孩子愛與安全感的需求,讓孩子的童年不缺愛,這樣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才會幸福快樂。

《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如何做到真正的看見了解孩子

身為父母,要了解孩子獨特的性格特點、年齡階段以及深藏于行為之下的真實需求,就能在孩子發出信号的時候給與正确的回應。

這才是孩子真正的被“看見”,說白了就是孩子被全然接受。

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做父母的的尤其要注意這一點,不能和别的孩子相比較,但可以通過學習了解孩子那種氣質。

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和年齡階段,因為孩子的每個年齡階段都有一個敏感期。

懂得這些規律後,父母就不會再抱怨為什麼2歲的孩子不能安靜規矩地坐在餐桌邊吃一頓飯,也不會疑惑4歲的孩子為什麼沒辦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作者特别強調說所謂的看見不是盲目的鼓勵,而是用心地陪伴和捕捉孩子言行的細節,看得到孩子展現的品質,和付出的努力。

而不是盲目的誇大事實和敷衍了事,實事求是地鼓勵孩子,才能引導孩子建立自己的自尊,而無需依賴他人的評價定義自己。

傾聽孩子的心聲

美國著名教育家狄波拉·瑪雅有一句名言:學校最重要的是,傾聽兒童的心聲。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有自己表達情感和需求的方式或方法。

也許是叛逆的行為,也許是大聲的哭泣,也許是難聽的話語,也許是不良的表現。

父母能透過這些表象看到孩子的真實需求,合理地給與愛,讓孩子在愛中感受到安全。這才算是做到了傾聽孩子的心聲。

父母首先要修為好,我們就是溫暖的港灣,放手讓他們遠行,不追問歸期,随時等候孩子的歸來。

特别喜歡作者說的一句話:

“我親愛的小孩,我希望我也準備好,哪怕你伸過來的是一把會刺傷我的尖刀,我也想要變身為一團柔軟的棉花,包裹住“惡意”,回報你溫暖。

我要讓你透過我,感受到整個世界寬厚無邊的愛與暖暖的善意。”

龍應台曾說:

“玩是天地間學問的根本。”

孩子正是在不斷的玩耍中,學會了人際交往,學會了各種生存技能。

是以父母要想了解孩子,就要使用孩子的語言和孩子溝通。

當我們用遊戲的語言和孩子真誠溝通時,孩子才能感受到安全、踏實,才會願意聽父母的話。

我們要如何用遊戲語言和孩子溝通呢?

借助遊戲幫孩子表達

這種“角色互換”遊戲,讓孩子站在權力一方,會緩解他們的緊張害怕,也能讓父母看到孩子真實的狀态。

正如心心媽在《童年不缺愛》裡說:

“當孩子參與到遊戲中,将真實的場景戲劇化地表演出來時,我們往往就能借機看到事情的全貌,直覺地了解孩子的處境與感受。”

是以當父母感覺孩子的狀态不對,詢問孩子,孩子又說不清時,就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遊戲,幫孩子表達出來。

當我們主動走進孩子的世界,學會用孩子的語言,才能真正實作和孩子有效溝通。

《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寫到最後

作者從自己以及朋友真實生動的育兒案例出發,用聊天的方式,從“看見”孩子、懂得孩子、建立聯結、有效溝通、情緒平和、家庭和諧六大方面,闡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安全感,給孩子不缺愛的童年,讀完受益匪淺。

在孩子生命的前幾年,生理的安全感,和心理的安全感,都同等重要。

缺乏安全感的人,會用一生去尋找它。

媽媽們與其關注各種早教教育訓練,緻力于雞娃,真不如把重點放在孩子的安全感的培養上。

擁有安全感的孩子,一生都是幸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