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傷害,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作者:國媽母嬰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傷害,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我們每一個人都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有着切不斷的聯系,這些聯系很有可能會改變甚至影響着孩子的一生。

畢竟,每一個孩子的性格養成、品行習慣都與其原生家庭有着很大的關聯。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傷害,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傷害,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家庭需要溫暖

周沖的短篇《人間味》,裡面有這樣一段描寫:

“母親此生積怨頗多,貧困、卑微、辛勞與冷漠使她無從舒展,我的蠢笨令她失望,父親的美貌又令她緊張,她日益敏感易怒,神經如履薄冰,微薄小事便輕易令她發作。”

她的家庭,父母長期處于歇斯底裡的狀态,對孩子的關心止步于吃飽穿暖,基本沒有任何精神層面的交流。

母親從家庭收到的戾氣,不經意間宣洩到子女身上,夫妻之間似乎隻剩下搭夥吃飯的感情,互相拆台、惡言惡語像家常便飯。

試問一個嬰孩,從小要在這樣扭曲的家庭中度過十幾年,她怎麼可能不受影響?

她曾經鄭重地發誓,不想成為這樣的父母。

但有一天,她悲哀地發現,自己的個性和行為中鬼使神差地充滿了來自原生家庭的暴戾,它仿佛一條寄生蟲潛伏在她體内,無聲無息。

等着在某個時機忽然露頭,邪惡又黑暗,好似瞬間就要把她生生毀掉。

人就是環境的産物,原生家庭每天的耳濡目染,就能把一個先天還不錯的孩子生吞活剝。

美國蘇珊·福沃德博士的《原生家庭》一書中提到:

“父母在我們心中種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種子,它們會随我們一同成長。

在有些家庭中,父母種下的是愛、尊重和獨立,而在另一些家庭裡,則是恐懼、責任或負罪感。”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傷害,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傷害,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從家庭中逐漸獲得社會最初體驗

家庭對孩子來說是整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他生活、行動、觀察并學習成年人的喜、怒、哀、樂和同情心。

他在家庭中也會有最初的交往,了解人們之間怎樣生活,逐漸獲得最初的社會經驗。

家庭對孩子來說,幾乎是他個性形成的唯一社會大學。

學前兒童具有心理生理學上的特點,由于有這些特點,他周圍最親近的人們必然對他個性的逐漸形成産生無法估計的影響。

孩子在家庭内形成了最初的公民意識。

在這裡,父母的表率、父母與人們的關系、對勞動以及對社會,國家的責任感都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父母具有廣泛的興趣,在對我們國家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采取的積極态度中,表現出他們所固有的堅定的道德立場。

那麼孩子就會受到父母的良好道德的熏陶,不知不覺地參與他們的事業和操勞,這是顯而易見的。

要知道,孩子用大人的眼睛看世界,認識世界,并對待周圍的現實。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傷害,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傷害,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養育者給予的好壞,影響後天的成長

英國作家奧利弗·詹姆斯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中提到:

“平凡的我們,雖沒取得那麼大的成就,但我們的性格、處事風格,以及生活理念等方面都離不開父母的影響。

特别是被原生家庭的非正常影響的那些人,更是離不開家庭關系的影響。”

也就是說,對孩子影響的并不是誰生了他,而是誰陪伴他成長,給他愛、關懷和照顧,養育者給予的好壞,影響後天的成長,是否能夠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家庭,有時候會是一個以愛的名義設定的牢籠,其恐怖在于,門上無鎖,你卻不敢推門而出,隻能咆哮地接受一切愛的安排,直到最後溺亡其中,或是被時間所離散。”

是的,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總是潛移默化的,等我們意識到的時候,那些影響早已經深入骨髓。

有人說,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影子,不管你怎麼掙紮掙脫,終其一生也無法擺脫。

這種感覺,大概就像:當我發現我抱怨的内容,語氣,神态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樣的時候,我感到一股寒意從脊背上竄上來,深深的無奈與悲哀,終生難忘。

要知道,幾十年的耳濡目染,是比任何東西都要強大的力量。

它就像雨滴,一滴一滴落在我們身上,開始時總是難以發覺,發現時早已濕了衣裳。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不管我們想不想承認,基因就像是刻在靈魂深處的烙印,先是影響性格,繼而影響生活态度,到最後可能就影響了整個人生。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傷害,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傷害,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寫在最後

原生家庭的核心是父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良好的夫妻關系才能使孩子感受到愛的靈魂。

是以,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你的教育方式決定了他的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