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南韓總統尹錫悅而言,“期中考”可以算的上是慘淡收場。
在4月11日結束的第22屆南韓國會選舉中,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及其衛星政黨赢得300個席位中的175個,以壓倒性優勢獲勝,繼續保持國會第一大黨地位。而總統尹錫悅所在的執政黨國民力量黨則遭遇慘敗。
這樣的選舉結果意味着,在尹錫悅剩餘的總統任期内,韓政府及執政黨将面臨更多來自在野黨的阻礙。
選舉結果一出,包括南韓總理韓德洙在内的多名政府高官集體“火速”請辭。
一時間,尹錫悅政府如同風中蘆葦,搖搖欲墜。
南韓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官員清點第22屆國會議員選舉選票。
國會選舉亂象頻生。
事實上,南韓國會制度是學習美式民主的“傑作”。
南韓國會選舉每4年舉行一次,每名選民同時投兩票,一票投給所在選區候選人,一票投給支援的政黨。
各政黨争奪共計300個國會議席,選舉結果直接決定未來4年國會主導權,還将影響下屆總統選舉格局,是以是南韓政壇各方争奪的焦點。
今年的“國會選舉”中,朝野各方比拼的不是施政藍圖和政策願景,而是互相揭醜、惡意攻擊。整個競選活動亂象頻生,堪稱“比醜大賽”。
夫人們相繼翻車。
去年9月,南韓第一夫人金建希從牧師崔在英處收下價值300萬韓元的迪奧包,事件曝光後引起軒然大波,随後消失近4個月,首次缺席了韓“三一節”重大活動。
南韓總統夫人金建希收受迪奧包的視訊截圖。
今年2月,南韓檢方指控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夫人金惠景,在李在明參加總統競選期間于首爾餐廳招待共同民主黨黨務人員等6人,花費10.4萬韓元,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
黨員們借機斂财。
去年5月,共同民主黨國會議員金南局涉嫌利用職權之便,非法擷取資訊用于虛拟貨币投資,擷取大量資金,最終被迫退黨。
今年2月,南韓媒體報道稱,國民力量黨成員、國會副議長鄭宇澤2022年10月涉嫌收受某咖啡店主提供的政治資金,最終被取消國會議員候選人提名。
大佬們山頭林立。
去年12月,國民力量黨前黨首李俊錫由于與黨内大佬存在利益沖突,憤然宣布退黨成立新黨。
今年1月,共同民主黨前黨首李洛淵認為共同民主黨淪為李在明的“一人政黨”,宣布退黨并成立新黨。
今年3月,前南韓法務部長官曹國成立祖國革新黨,在競選過程中發誓要讓尹錫悅“首先成為跛腳鴨,然後成為死鴨子”。此次國會選舉,祖國革新黨成功獲得了12個議席。
競選中意外頻發。
更有甚者,今年1月李在明在釜山出席活動時,竟遭到反對者“割喉”襲擊,60%的頸内靜脈被切斷,而兇手行刺的理由竟然是為了阻止“共同民主黨在國會獲得多數議席”。
韓最大在野黨黨首李在明遇刺瞬間。
國民力量黨議員張日因在黨内提名名單中落選,試圖以自焚抗議,随後被送往醫院。
可見,南韓競選輸赢并不取決于誰為群眾做的好事多,而在于誰演的“醜戲”少。
選舉結束并不能扭轉亂局。
雖然在野黨赢得勝利,南韓保持“朝小野大”局面,但可以預見的是,尹錫悅會利用美國的支援繼續掙紮。
政黨鬥争更為激烈。
很明顯,尹錫悅政府已陷入“跛腳鴨”困境。
在野黨黨首李在明勢必會利用在國會的席位優勢對尹錫悅政府發起猛烈進攻,比如推動國會通過《金建希特檢法》《梨泰院特别法》,甚至對尹錫悅發起彈劾。
而尹錫悅帶領的國民力量黨為了下屆總統大選,一定會使出渾身解數,更加深入地、無底線地挖掘在野黨“黑料”,甚至對在野黨關鍵人物下“黑手”。
經濟民生難有起色。
尹錫悅上台以來“親美至上”“唯美是從”,将經濟問題“政治化”“工具化”,使得南韓國内通貨膨脹、物價飛漲、民怨沸騰。
雖然在野黨在國會赢得多數席位,但對尹錫悅政府的施政基調依然影響有限,韓經濟民生前景不容樂觀。
韓美同盟不會改變。
近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高調出席第三屆“全球民主峰會”,為親美的尹錫悅及國民力量黨站台助威,企圖以此來提高韓執政黨在民間的支援率。(另見本号文章《兩個快被“民主”趕下台的總統,合起夥來張羅了一場“民主峰會”》)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韓出席第三屆“全球民主峰會”。
雖然國民力量黨在國會選舉中遭遇慘敗,但美國仍然控制着南韓的經濟、軍事命脈。
在野黨赢得多數席位後,顯然也不會公開和美國叫闆。
是以,無論選舉結果如何,韓美同盟都會繼續存在。
半島局勢不容樂觀。
雖然今後執政黨在國會處于弱勢一方,但是有美國在尹錫悅背後撐腰,韓美對北韓聯合軍演、經濟封鎖、輿論攻擊等動作不會停止。
為了鞏固執政地位,尹錫悅很可能會極力渲染“北韓威脅”,甚至主動更新局勢,遊說南韓群眾支援其對朝強硬政策,以提高自身支援率。
北韓半島局勢大機率會繼續更新,發生沖突的風險也将進一步加劇。(另見本号文章《“同族”變“異族”??!!》)
總而言之,無論南韓選舉如何熱鬧,歸根結底都是漂亮國在幕後操縱的一場“比醜戲”而已。
南韓的政治亂象表明,生搬硬套過來的西式民主在東亞國家明顯水土不服。在尹錫悅之前,南韓幾乎曆任總統都不得善終。
盡管尹錫悅搬出了青瓦台,但“青瓦台魔咒”似乎依舊沒有被打破。從種種迹象來看,尹錫悅估計最後很難善終......
文中圖檔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