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一貪官将斬首,兒子拿出500年前免死鐵券,朱元璋是怎麼做的

作者:趙趙的期待

前言

一個貪官之子憑借家傳的免死鐵券,成功求得父親的赦免,而另一個開國功臣卻因涉嫌謀反而遭到滅頂之災。這究竟是何等的命運轉折?免死鐵券究竟是一張通往生路的通行證,還是一紙無用的空文?

在明朝這個封建王朝中,免死鐵券曾經是一種極具象征意義的賞賜,代表着皇帝對臣子的特殊恩寵。然而,它的效力究竟有多大,卻往往取決于皇帝個人的意願和利益考量。

明朝一貪官将斬首,兒子拿出500年前免死鐵券,朱元璋是怎麼做的

第一章 錢家的免死鐵券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建昌知府錢用勤因A錢被揭發,很快就被官兵逮捕。這位貪官的兒子錢悝,在父親即将被斬首的關鍵時刻,拿出了一件家傳的免死鐵券,急忙趕往京城求見朱元璋。

這件免死鐵券可以追溯到500多年前的唐朝,是錢家先祖錢镠因功受賞時,被唐昭宗親自賜予的。鐵券上刻有"卿恕九死,子孫免三死"的九個大字,意味着持有者可以免除九次死罪,其子孫也可以免除三次死罪。對于錢家這樣的普通官員來說,能夠獲得如此殊榮,實在是難能可貴。

明朝一貪官将斬首,兒子拿出500年前免死鐵券,朱元璋是怎麼做的

當時的朱元璋,對于貪官污吏的深惡痛絕是衆所周知的。他登基後,就以鐵腕手段治理A錢腐敗,一旦發現官員有A錢行為,必定會嚴懲不貸。在這樣的背景下,免死鐵券成為了一種極具争議的存在。

朱元璋在得知錢悝的來意後,也感到十分納悶。他頒發的免死鐵券數量有限,對于每一份的去向都了如指掌。在他的記憶中,錢家并未有資格獲得免死鐵券的賞賜。難道錢悝膽敢僞造鐵券欺君罔上嗎?

明朝一貪官将斬首,兒子拿出500年前免死鐵券,朱元璋是怎麼做的

然而,當朱元璋仔細檢視了錢悝遞上來的免死鐵券後,他發現這确實是一件真品無疑。鐵券上的字迹和印記都證明了它的真實性,而且它的曆史可以追溯到500年前的唐朝。朱元璋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思考着如何處理這件棘手的事情。

他知道錢用勤是平叛反賊的功臣之後,但也明白免死鐵券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最終在經過一番權衡利弊之後,朱元璋決定給錢用勤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明朝一貪官将斬首,兒子拿出500年前免死鐵券,朱元璋是怎麼做的

于是,在即将行刑的前一刻,朱元璋下令赦免了錢用勤的死罪并将其釋放回家。這一舉動無疑讓錢家感激涕零同時也讓其他官員和百姓看到了朱元璋的仁慈和英明。

然而,朱元璋之是以這麼做并非完全出于仁慈,而是從自身利益出發的考慮。他知道即使不殺錢用勤也對自己構不成什麼威脅,反而可以通過此事博得好名聲和民心。

明朝一貪官将斬首,兒子拿出500年前免死鐵券,朱元璋是怎麼做的

這件事無疑讓朱元璋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大為提升。作為一個出身草根的皇帝,他深知民心的重要性。通過這種寬恕的舉動,不僅可以展現自己的仁慈,也可以增強百姓對他的信任和擁護。這對于一個剛剛登基的皇帝來說,無疑是一個不錯的政治手段。

同時,朱元璋也明白,即使錢用勤曾經有過功勞,但如果他真的A錢腐敗,也必須受到嚴懲。是以,在赦免了錢用勤之後,朱元璋也沒有放松對他的監管,而是要求他必須改過自新,否則仍然會受到嚴厲的懲罰。這種既寬恕又嚴懲的做法,無疑展現了朱元璋作為皇帝的智慧和手腕。

明朝一貪官将斬首,兒子拿出500年前免死鐵券,朱元璋是怎麼做的

第二章 李善長的悲劇

就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爆發,牽連了衆多官員,其中就包括了李善長。李善長作為開國功臣之一,一直備受朱元璋的器重和信任。然而在胡惟庸案中,李善長卻被指控與胡惟庸勾結謀反。

盡管有人為李善長求情并拿出了他的免死鐵券,但朱元璋卻并未是以而赦免他。相反,他堅決地處死了李善長,并将其妻女弟侄70餘人一并處死。

明朝一貪官将斬首,兒子拿出500年前免死鐵券,朱元璋是怎麼做的

李善長在臨死前也曾掙紮過、哀求過,但都無濟于事。當他拿出免死鐵券希望求得一線生機時,朱元璋卻讓他看鐵券上寫的字——"謀逆不宥"。這四個字意味着即使持有免死鐵券,謀反也是不可饒恕的罪行。

十年前,當朱元璋第一次得知李善長與胡惟庸有關聯時,他選擇了寬容和信任,免去了李善長的死罪。然而十年後,當舊事重提時,朱元璋卻不再願意給李善長任何機會,而是堅決地将其處死。

明朝一貪官将斬首,兒子拿出500年前免死鐵券,朱元璋是怎麼做的

這一轉變,不僅讓李善長一家遭遇了滅頂之災,也讓其他官員和百姓,看到了朱元璋在處理謀反問題上的嚴厲和決絕。

李善長的悲劇,無疑讓其他官員感到心驚肉跳。作為開國功臣,他竟然也難逃一死,這無疑讓他們意識到,即使是最得寵的大臣,也無法完全依賴皇帝的恩寵。

在朱元璋看來,謀反是絕對不可原諒的罪行,即使是功臣也不例外。他之是以在十年前選擇寬恕李善長,可能是因為當時的政治環境還不太穩定,需要依靠這些開國功臣來鞏固自己的統治。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朱元璋的地位越來越穩固,他也就不再需要過多地依賴這些功臣了。

明朝一貪官将斬首,兒子拿出500年前免死鐵券,朱元璋是怎麼做的

是以,當舊事重提時,朱元璋毫不猶豫地下令處死了李善長。這不僅展現了他對謀反行為的零容忍,也顯示了他作為皇帝的絕對權力。他可以随意處置任何一個臣子,即使是當初最得寵的功臣也逃不過他的法網。

這種做法無疑讓其他官員感到惶恐不安。他們意識到,即使是持有免死鐵券,也無法完全保證自己的安全。隻要觸犯了皇帝的忌諱,即使是再大的功勞也無法換來寬恕。這種生死懸于一線的處境,讓整個朝廷籠罩在一種恐懼和不确定的氛圍之中。

明朝一貪官将斬首,兒子拿出500年前免死鐵券,朱元璋是怎麼做的

第三章 免死鐵券的局限性

從錢用勤和李善長的不同結局中,我們可以看出免死鐵券雖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但并非萬能的神器。它的效力取決于皇帝的個人意願和利益考量,以及當時的政治環境和社會背景等多種因素。

在封建王朝中,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他們的想法和決策,往往難以被常人所了解和揣測。是以即使是持有免死鐵券的功臣或貴族,也不能完全保證自己的安全和命運。

朱元璋在處理貪官和謀反問題上表現出了鐵腕手段和決絕态度,展現了其作為封建君主的絕對權力。他不僅能夠随意赦免或處死臣子,還能根據自己的意願來決定免死鐵券的效力。

明朝一貪官将斬首,兒子拿出500年前免死鐵券,朱元璋是怎麼做的

這種君主專制的統治模式,也讓免死鐵券這一特殊的賞賜,逐漸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和價值。它不再是一張通往生路的通行證,而更多地成為了一件象征性的禮物,取決于皇帝的恩賜。

免死鐵券的效力之是以會如此不确定,主要是因為它的頒發和使用,完全取決于皇帝個人的意願。作為封建君主,朱元璋擁有絕對的權力,他可以根據自己的利益和需求,來決定是否赦免一個臣子。

對于朱元璋來說,免死鐵券并不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即使一個人持有這樣的特殊恩賜,隻要觸犯了他的忌諱,也難逃一死。正如他對李善長所做的那樣,即使是開國功臣,也無法憑借免死鐵券來逃脫懲罰。

明朝一貪官将斬首,兒子拿出500年前免死鐵券,朱元璋是怎麼做的

這種做法無疑讓其他官員感到惶恐不安。他們意識到,即使是持有免死鐵券,也無法完全保證自己的安全。隻要觸犯了皇帝的忌諱,即使是再大的功勞也無法換來寬恕。這種生死懸于一線的處境,讓整個朝廷籠罩在一種恐懼和不确定的氛圍之中。

這種君主專制的統治模式,也讓免死鐵券這一特殊的賞賜,逐漸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和價值。它不再是一張通往生路的通行證,而更多地成為了一件象征性的禮物,取決于皇帝的恩賜。這無疑是明朝這個封建王朝的一個縮影,也是我們必須深思的曆史教訓。

明朝一貪官将斬首,兒子拿出500年前免死鐵券,朱元璋是怎麼做的

結語

免死鐵券的興衰,折射出了明朝這個封建王朝的特點。它不僅代表着皇帝對臣子的特殊恩寵,也展現了君主專制統治下的生死博弈。

錢用勤和李善長的故事,生動地展現了免死鐵券在明朝的局限性。它的效力并非絕對,而是取決于皇帝的個人意願和利益考量。即使是持有這樣一件珍貴的禮物,也無法完全保證自己的安全和命運。

這種生死懸于一線的處境,不僅讓臣子們時刻提心吊膽,也讓整個社會籠罩在一種恐懼和不确定的氛圍之中。這無疑是明朝這個封建王朝的一個縮影,也是我們必須深思的曆史教訓。

我們應該從中汲取教訓,反思封建專制統治下的種種弊端。隻有擺脫了這種生死懸于一線的處境,才能真正實作社會的公平正義,讓每個人都能夠安心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夢想。這不僅是我們應該努力的目标,也是我們應該為之奮鬥的方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