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0歲下海,74歲二次創業,“中國湯圓大王”的生意經

作者:正和島

當了半輩子的外科醫生,50歲的時候毅然辭職下海,從一顆小湯圓起家,如今做到一年進賬80多億。他就是三全食品創始人、萬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澤民。

他發明了中國第一顆速凍湯圓和第一顆速凍粽子,開創了中國速凍食品産業,把小湯圓推向大市場。

為感恩和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的富民強國好政策,陳澤民将公司和産品命名為“三全”。

三全食品成長為全國最大的速凍食品企業、中國速凍食品行業首家A股上市公司。三全市場占有率常年保持在30%左右,連續多年位居行業第一。

74歲時,陳澤民第二次創業,進軍地熱發電行業。他利用自有創新技術實作了建廠周期是國外的1/10,成本是國外的1/2,在地熱領域創造了又一個奇迹。

今年82歲的陳澤民依然奮鬥在第一線,他說“工作就是鍛煉,快樂就是保健”“隻有科技創新才能讓企業順利健康地發展”。

前幾天,正和島案例探訪走進萬江新能源,以下是陳澤民和三全、萬江新能源的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口 述:陳澤民 三全食品創始人、萬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訪 談:陳為 正和島總編輯

編 輯:米麗萍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50歲下海,74歲二次創業,“中國湯圓大王”的生意經

一、小湯圓滾出大市場,靠的是創新

我兩次創業的成功都得益于國家的好政策及和平的好環境,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代,而且兩次創業能夠健康發展壯大,關鍵一點就是一開始就提出口号——品質求生存,創新求發展,特别重視科技創新。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創新是第一驅動力,如果沒有好的品質,沒有不斷地創新,就不可能健康順利地發展,我整個創業過程就是不斷創新、不斷戰勝自我的一個過程。

1989年我發明了中國第一顆速凍湯圓,在這之前我當了28年的外科醫生。

1965年,我從新鄉醫學院醫療系畢業,響應黨和毛主席的号召,自告奮勇支援三線建設去到四川的深山裡工作,在那工作的15年中向當地老百姓學會了做湯圓。

1979年我從四川調到鄭州第五人民醫院的時候,把在四川做湯圓的小石磨也背回了鄭州,逢年過節自己做湯圓吃。

我到鄭州以後發現北方人都是吃元宵,元宵和湯圓的做法不一樣,元宵是滾的,湯圓是包的。

那時候家家戶戶還沒有冰箱,但是醫院有,我知道冷凍是最好的實體保鮮方法,就把傳統季節性地方區域性的食品進行了一次小小的革命和創新,在1989年發明了中國第一個速凍湯圓。

我知道知識産權的重要性,就馬上去申請了速凍湯圓的生産方法發明專利和速凍湯圓的外形包裝實用新型專利。

50歲下海,74歲二次創業,“中國湯圓大王”的生意經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給了我極大的鼓舞和思想解放,我手頭有專利産品,又有改革開放的好政策,是以我就在1992年50歲的時候正式辭職下海創辦了三全食品廠。

50歲下海,74歲二次創業,“中國湯圓大王”的生意經

一開始我們是一個小作坊,因為我的産品好,大家都沒見過,排隊的回頭客特别多,生意非常好,全國各地專門開車來鄭州買速凍湯圓,産品供不應求。

50歲下海,74歲二次創業,“中國湯圓大王”的生意經

那會都是手工生産,因為産量有限,市場太大,我的工廠太小,滿足不了市場需求,是以很多企業都乘機模仿,都打着鄭州速凍湯圓的旗号一下火爆全國。

那時候我十年中搬了七次家,年年擴大,滾雪球式地發展,就這還滿足不了市場的需要,最多的時候員工兩萬多人,一個工廠中的房間都是一兩千人手工生産。

後來就不斷創新,不斷采用新裝置新技術,自動化裝置不斷改進,生産效率也不斷提高,現在都是全自動化生産,整個工廠中的房間都看不到幾個人。

50歲下海,74歲二次創業,“中國湯圓大王”的生意經

2008年,三全上市了,是速凍食品行業在國内A股第一個上市公司,也是當時最大的。

一個小湯圓能滾出一個大市場,靠的就是科技創新,開辟了上千億的産業,上百萬的單品銷量。

我們有國家級的實驗室,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博士後工作站,也是國家速凍米面食品标準委員會秘書長機關,參與國内國際有關标準的制定工作。現有各種專利技術500多項。

2013年我們全資收購了巴菲特手下的美資企業一一龍鳳食品。

三全公司全産業鍊上有7800多家相關中小企業,其中上遊供應鍊有2600多家,下遊有5200多家,我們成立了企業産業鍊品質安全聯盟,大家互相幫助,這樣的話可以解決資金安全、品質提高和銷售問題,在這方面進行了組織創新。

我們在鄭州、佛山、成都、天津、蘇州、武漢都有生産基地,目前産品有600多種,每天3000噸的産量,速凍食品已經成為河南的支柱産業。

我第一次創業是從一顆小湯圓起家,我從幾個人到上萬人,從一個産品到幾百種産品,這種發展壯大的曆程說明了什麼?說明企業隻有靠創新才能健康發展。

二、74歲,用賣湯圓的錢,開啟二次創業

2009年我退居二線,把三全交給年輕團隊去管理,大膽放手,結果他們幹得比我還好,他們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很快,收購外資企業,從一個廠到八個廠都是他們幹出來的。

是以一定要大膽相信年輕人,他們有大作為,你要放手、放權、放心,要信任他們。

我們家非常民主,大家有什麼不同看法都提出來,最後達成共識、統一行動,這樣也提高了效率。

我是理工男,1961年考大學考的是無線電專業,最後陰差陽錯給我分到了醫學專業,幾乎當了一輩子的外科醫生,但是對電氣和一些先進技術還是很感興趣并在不斷學習。

退居二線以後,我看到霧霾天氣嚴重,就下定決心要尋找清潔能源來代替傳統石化燃料,要不然人人深受其害。最後走遍世界發現地熱是最好的清潔能源,是以我才緻力于用清潔能源改變世界,開始涉及地熱領域。

我是連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多年來每次開會我都提出來要關注地熱的利用,那時地熱利用并沒有被列入國家戰略,規劃意見裡隻說國家要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比如風能、太陽能、水能、核能、生物質能等等,把地熱列入到“等等”裡面去了,我說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都在大力發展地熱能,其中有27個國家在大力發展地熱發電,是以一定要重視。

地熱穩定、持續、清潔,環保可再生,24小時365天長年忠實地給你提供清潔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地球就是因為内部能量太多了才火山爆發,才不斷地震,去年光我們國家三級以上地震發生了400多起,去年冰島、日本、紐西蘭、印尼火山都爆發了,現在還在爆發,這不就說明地球能源太多了嗎?

我們把地球本身多餘的能量用一點點,就可以取代煤、石油。地熱清潔能源,零污染、零排放、零噪音,可以減少霧霾的發生。

後來終于十三五規劃,十四五規劃都重視地熱了,把地熱的開發利用列入規劃了。

我想我反正退休了,青少年時就關注半導體溫差發電,如今興趣和愛好使我重拾舊夢,緻力在地熱清潔能源綜合利用方面摶一摶,決心在這方面冒險試一試。

決心要在鄭州三全公司院内打一口6000米的地熱科探井。當時給省市上司多次打報告申請,最後終于準許了。

我有了省委書記和市委書記的批示。我後來又找到中科院汪集晹院士作為我們的顧問,他現在已經90歲了,是地熱方面的權威專家。

我們和中科院合作,三全那個井作為中科院的試驗基地,成為中科院一号科探井,這樣我們在2016年5月1日就開始在三全院裡打當時最深的地熱井了。

為了這個項目,我用老兩口20多年賣湯圓賺的錢,用來做科學實驗,沒有用政府和三全的錢。

雖然有風險,一旦失敗,我幾十年賺的錢,就全打水漂了。但我不怕失敗,就是要敢冒險、敢嘗試、敢創新、敢拼搏。

後來我發現雲南德宏州的地熱資源特别好,就轉移到雲南德宏州瑞麗市,決定在哪裡建一個地熱發電站。

從選址、立項、打井、完井、安裝裝置、調試裝置,到并網發電僅僅用了七個月時間,在國外沒有七八年是建不好的。

我們隻用了國外1/10的時間,1/2的建設成本,用自有的技術,用當地的地熱發電成功,創造了又一個奇迹。

50歲下海,74歲二次創業,“中國湯圓大王”的生意經

現在萬江公司有各種專利200多項,在地熱清潔能源綜合利用方面,在技術上、規模上已經走到了全國的前面,是全國的高科技企業,重點的後備上市企業。

萬江清潔供暖項目覆寫了河南省21個縣區,簽約面積1.2億平方米,供暖能力達到了3900萬平方米,目前還在不斷發展。我們不但立足鄭州,走向全國,也走向了世界,發展勢頭非常好。

世界地熱大會去年9月在北京召開,我們萬江在會上發表了8篇論文,我們的展位也在會場最突出的位置,數千位國内外專家企業家,冰島原總統以及世界地熱大會的主席都到我的展位上參觀。

50歲下海,74歲二次創業,“中國湯圓大王”的生意經

世界地熱大會期間,冰島前總統來到萬江展台

我創業的時候還沒有想到要實作“雙碳”目标,隻是想用清潔能源服務社會,在地熱利用方面積累有了一定的經驗後,國家有關“雙碳”目标的政策出台了,國家出台了很多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政策,企業發展如虎添翼。

這樣一來,我們國家有戰略,群衆有需求,企業有技術,一下子就結合起來了。

國家的戰略是我們發展的方向,人民的需要是我們發展的動力,我們應該順勢發展,乘風而行,現在搞清潔能源的形勢比任何時候都好。

三、用興趣和熱情,專注、專心、專業搞一件事

陳為:聽您的創業故事,很有感觸。在速凍食品和地熱開發領域您都是開創者和先行者,你幹的事都是别人不敢幹或者不想幹的事。越新的事挑戰越大,當時大家都不看好地熱的時候你為什麼敢幹?

陳澤民:我高中的時候是無線電愛好者,會組裝真空管收音機,那時候學校提倡學習與生産勞動相結合、與科學技術相結合。

我就在工廠實習、鍛煉,學到了很多技能,學會了電機修理、無線電安裝、電氣修理等很多課外本領,我還向科學畫報投稿,做的五管收音機和萬能機床摸型還拿到北京青少年宮展覽,對溫差發電、海潮發電很感興趣。

工作以後我也經常免費為同僚們修理電視機、收音機。我在鄭州第五人民醫院工作的時候,發現他們有一台幾十萬的X光機報廢了,我就給它拆開重新打磨,重新鋪線,重新組裝,不但翻舊如新,而且在那個基礎上把它改裝成了第一個電視X光隔室自動對講透視機。

這樣改善了醫療條件,醫生不吃射線,病人少吃射線而且費用降低,好多年以後醫院還在用那台裝置。

一次我到北京工業展覽參觀,看到日本的洗衣機,我以前沒有見過,我看到以後就買廢料搞了一個土造洗衣機,那時候家家戶戶還沒有家用洗衣機,沒有家用冰箱,但是我都超前搞出來了速凍湯圓、洗衣機等等,就是因為喜歡小改小革小發明,愛科學愛創新的這種興趣和愛好給了我無窮的動力。

在大陸,企業家通常不會涉足長線投資和高風險項目,因為這些項目周期長、回報慢。許多企業家也沒有足夠的實力承擔長時間的無收入投入,是以更傾向于短期、立竿見影的項目。這種短視行為導緻大陸在創新和發明方面落後于其他國家。

我之是以能夠在這個領域取得突破,是因為我願意冒險,有失敗的心理準備。我曾經用賣湯圓賺來的錢用于投資搞試驗,雖然風險很大,但幸運的是我成功了。如果我失敗了,可能會被嘲笑,但沒有冒險就沒有成功。

我在雲南打第一口井就失敗了,打到500米的蒸汽溫度是150度,但打到1500米以後溫度反而變成75度了,後來發現是地質結構的問題。以後我換個地方就打300、500米,不往下打,結果口口都成功。

我認為,企業家就是要敢于冒險,幹别人沒幹過的事,幹有風險的事。我的夢想是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通過科學實驗和探索為社會做點貢獻。

盡管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失敗,但克服困難後就會取得成功。在西藏4800米的高原上,跟我一塊去的年輕人都有高原反應,我看到石頭縫裡冒出高溫蒸汽,興奮得不得了,跑來跑去,忘記自己的身體狀況了,這就叫興奮點的轉移。

我的興奮點已經不在自己身上了,你隻要對這個事業感興趣,就會有無窮的動力,我天天幹起來很有勁頭,走起路來比别人都快,天天看到我想幹的事情成功了比吃保健藥都強。

快樂的心情,就是最好的保健,工作就是鍛煉,快樂就是保健,創業給我帶來無窮的快樂和動力,越活越年輕。

陳為:“工作就是鍛煉,快樂就是保健”,我了解快樂是一種天賦,也是一種能力,可能更多要靠自己心态的調節。您是怎麼保持快樂的呢?

陳澤民:當你對某事充滿興趣和熱情時,就會全身心投入其中。這種熱情不僅驅使我在遇到困難時堅持不懈,而且每當我克服了困難、解決掉難題時,我就會感到非常滿足。

就像我義務幫同僚朋友修收音機一樣,又費時間又費精力還要倒貼錢賣零件,這種助人為樂不求回報,隻求解決難題後的成就感而感到内心的滿足。

我曾讀到一句話:“工作即快樂”,這句話深深影響了我。我相信隻要我們享受工作,就會感到快樂和有價值。

在工作中,敢想敢幹敢沖敢闖,我的活力往往讓年輕人驚訝,工作本身就是跑來跑去,就是一種鍛煉,不需要刻意鍛煉,快樂就是保健,你事業成功了,困難排除了,一下子就高興了,那就是快樂,快樂的心情對健康大有好處。

陳為:在企業接班方面,三全是一個典範案例。2009年您把企業交給陳南、陳希兩兄弟的時候,年營收是13億左右,現在已經80多億了,速度很迅猛。您在培養企二代方面有何心得,他們為什麼這麼有出息?

陳澤民:我開始創業是為了增加點家庭的收入,提高一下生活水準,當然也是為兩個兒子的前途着想。

後來大兒子從學校畢業後成為鄭州一家知名國營商場的部門經理。他起初不贊同我下海當個體戶,後來也加入,從搞銷售開始。

二兒子留學回國後也從基層做起,是以他們不是企二代,應該是企半代,我交班的時候老大已經是總經理了,他們都是一個部門一個部門鍛煉成長起來的。

2009年我交班時,老二是副總經理當總經理,老大是總經理當董事長,這麼交班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交接以後他們對各個部門非常熟悉,我就放手讓他們大膽幹,我們的口号就是品質求生存,創新求發展,講誠信,是以我這個企業的文化傳承非常好,他們繼承的不是資本,而是文化和管理方式。

我們雖然是家族企業,但也是規範的上市公司,是現代化的管理制度。兩個兒子合作默契,我們都住在一起,在家裡我為他們提供後勤支援。

市場競争很激烈,他們也都很辛苦,我很心疼他們。他們也非常關心我,每年安排時間陪我旅遊。全家人非常和睦,家和萬事興!

陳為:企業家每天都要做大量的決策,決策失誤會成為最大的管理成本。很多時候教訓比經驗更值錢,陳總能不能給我們一些提醒,就是哪些坑不能踩或者決策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陳澤民:每個人的經驗和條件不同,我适合專注于專業。我專注于食品相關的事,沒有涉足與食品無關的多元化領域,當時我拒絕了各種賺錢的機會和誘惑,如兼并即将倒閉的國企,沒有涉足我不熟悉的房地産,沒有去搞很多賺快錢賺大錢的行當。

因為我知道我的能力有限,精力有限,時間有限,财力有限,人要量力而行,要有自知之明,我堅持幹自己熟悉的行業,不熟悉的領域堅決不踫。

很多企業倒閉不是餓死的,而是撐死的,你如果量力而行就死不了,是以我這幾十年來就是要專注、專心、專業把一件事搞好。

排版 | 沈望望編輯 | 小米 輪值主編 | 夏昆

50歲下海,74歲二次創業,“中國湯圓大王”的生意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