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蘭州牛肉面的上海複興

作者:上觀新聞

一百多年前,惠馬寶子開始走在蘭州的大街小巷,喝着自己的火鍋牛肉面。

這種碗面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逐漸發展起來,打得蘭州牛肉面的名字,成為全國家喻戶曉的美食名。

但走出蘭州,尋找一碗真正的蘭州牛肉面似乎并不容易。街道上到處都是"蘭州拉面"的招牌,總是難以辨認。

現在,在上海,幾個新品牌正試圖扛起複興正宗蘭州牛肉面的旗幟。

1.蘭州牛肉面随處可見?

一夜之間,上海的蘭州牛肉面店似乎到處開花。

商圈、商場、寫字樓、人流密集的場所,随處可見陳向貴、馬繼勇、張拉臘的招牌。

這些奇怪的名字總是讓人覺得自己來自遙遠的蘭州。

店内銷售似乎證明了這一點,蘭州牛肉面,韭菜,烤肉串...拉面是手工制作的,和蘭州本地的,可以選擇毛細、細、三細、韭菜等面條,還有牛肉面一定要搭配辣味。

所有的感覺都指向兩個詞:真實。

但事實上,這三個品牌都是在上海制造的。

2019年7月,上海華僑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注冊成立,馬繼永品牌正式開始營運。一年後,上海陳祥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誕生了。一個月後,張拉拉的上海張拉拉餐廳管理有限公司開業。

三個上海品牌在蘭州牛肉面賽道上迅速擴張。

隻需打開熱門評論搜尋,您就會驗證這一驚人的趨勢

僅在上海,陳向貴就已經開了58家門店,準備開46家。馬雲在上海有46家門店,其中還不包括即将開業的33家門店。張拉拉在上海也有30多家門店,其中15家尚未開業。

如果沒有這種密集布局的增長率概念,比較一下這組來自蘭州牛肉面大資料報告的資料

"東方宮"是蘭州牛肉面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超級一線城市擁有數量最多的傳統品牌。到2020年第三季度,它在超一線城市隻有40多家門店。

換句話說,這些新興品牌的開放速度遠遠快于舊品牌。

為什麼這麼兇猛?有錢。

資本背後的力量是新蘭州牛肉面品牌繼續開拓版圖的最大原因。

陳向貴已完成超億元A輪融資,領投正鑫谷資本、雲九資本和投資,老股東源資本和天使投資人宋煥平再次增持,估值接近10億元。

馬繼勇先後獲得天使輪融資,投資機構為挑戰者資本、風險高峰資本、凱輝資本、高層資本、紅杉資本、紅杉資本據說已發出估值高達10億元以上的投資意向書。

舜為資本,金沙江創投等知名資本也投資了張拉臘。

在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面後面,是一場更熱氣騰騰的資本争奪戰。

2. 麥當勞在中國?

為什麼選擇蘭州牛肉面?

因為Capital希望它成為麥當勞在中國。

一直以來,中國餐飲市場"拼湊大魚小"。當涉及到這種現象時,總是被引用的資料

2019年中國餐飲業将達到4.7萬億元,2010年至2019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1.4%。但中國的連鎖餐廳比例約為10.3%,比美國(54.3%)和日本(49.7%)有更大的改進空間。

這種升降空間,意味着巨大的利潤想象空間,資本肯定不想錯過。

事實上,近年來,資本一直在中國尋找麥當勞,在中國餐飲市場尋找這條大魚。

随着中國消費更新,包括餐飲在内的許多行業逐漸從"抄襲"海外道路轉向以中國消費需求和習慣為重點的"本土"模式。一些中餐廳品牌,如Underwater Fishing,已經逐漸有所作為,但與麥當勞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此時,蘭州牛肉面作為民族菜之一,開始受到首都的關注。

這是一道标準的"無味"曲目,一碗牛肉面,似乎把中式快餐的所有元素都做大做強了。

首先是速度。更快的速度意味着更多的利潤。蘭州牛肉面流水線生産效率很高,一般5分鐘就能上菜。吃一碗面條不會超過30分鐘,轉率很高。三大新興品牌單價約40元,月營業額50萬~60萬元。

然後是标準。去世界上任何一家麥當勞,你都可以買到同樣的漢堡包。餐飲業要形成規模化,标準化是唯一的出路。蘭州牛肉面本身日常需要的原料并不複雜,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供應鍊體系。不難發現,三大新品牌的崛起,銷售品類基本相同,門店元素也高度統一,背後是标準化供應鍊的支撐。

最後是品牌。蘭州牛肉面,沒有市場教育,品牌效應已經深深紮根于百姓心中。而三大新興品牌在此基礎上,通過對門店、産品、服務的更新換代,打造出自己的調優。他們的店面設計更精緻潮流,食材更精緻,店員的服裝也以日本拉面店為藍本,整體給人一定的視覺沖擊力,擺脫了過去蘭州牛肉面街店的形象。為了加深消費者的印象,馬繼勇甚至提供了"免費面條",這是蘭州牛肉面前所未有的舉動。

有了這三個要素,新興的蘭州牛粉品牌要做的就是最大化單店利潤,完善标準化和流程商業模式的優化,進而尋求快速擴張,占據更多的市場佔有率。

當然,這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援。是以資本來了。

對于資本的普及,一位投資者解釋說,現在網際網路電路相對薄弱,熱錢也在找新的方向,受茶道的影響,資本對未來連鎖擴張餐廳的期望非常高,是以他們紛紛進入遊戲。

"因為錯誤可能比錯誤的投擲更令人無法接受。

3. 從上海被殺?

蘭州牛肉面曾經有過上市夢。

2009年,蘭州50家小牛肉面店準備集結攻擊創業闆。

當時,私募股權投資機構"蘭州城鄉建設發展投資中心"想建蘭州牛肉拉面有限公司,以選擇幾十家經營良好的牛肉拉面店,以店鋪為股。

公司成立後,門店将采取"自主經營、獨立會計、自籌資金"的經營模式,每家門店應按照上市公司标準送出相應的财務資料、憑證。但是,每家門店的年淨利潤需要達到30萬元,才能滿足當時的創業闆上市要求。

然而,公衆很難調和,計劃最終很難産生。

十多年後,蘭州牛肉面在資本的幫助下卷土重來,這一次他們選擇從上海開始并非巧合。

上海正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城市人口密集,國外人口比例高,為品牌提供了大規模的流量基礎。如果能站在上海,品牌和模式已經得到了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白領消費者的認可。有了這種認可,品牌就可以在其他一二線城市甚至國外迅速推廣。

上海也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品牌表現在這裡,肯定會受到各種資本的關注,口碑相傳,獲得融資會更加友善。一位牛肉面創始人曾經說過,在上海,他追逐顧客,投資者追逐他。這是創業者願意看到的麻煩,畢竟每一筆新的融資,都與他們下一輪的發展息息相關。

有人說,這些新蘭州牛面品牌,符合新時代年輕人的消費特點——倉促、孤獨,但追求的是一定的消費體驗。

但随着快速擴張和資本的增加,蘭州牛肉面能否從上海成功殺到全國乃至全世界?

還有很多問題。

有人認為資本會鼓勵幼苗。

像Rai這樣的故事太多了。手融資大型開店,迅速燒錢搶占市場,然後選擇上市機會。資本一直都是這樣,但對象卻一個接一個地發生了變化,這個過程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在這種模式下,一個餐飲業能開放多久?如何管理這麼多快速增長的商店?

其他人則認為中餐不适合快餐。

就蘭州牛肉面而言,拉面師傅才是關鍵。培養一個合格的拉面師傅需要時間,這樣開卷的速度,優秀的拉面師傅能跟上嗎?

外賣也是一個肘部,麥當勞可以帶走,帶走吃,而牛肉面一旦做完外賣,味道會差很多,而且缺乏"鍋氣"。

這些問題能否得到解決,或許是蘭州牛肉面能否成為"中國麥當勞"的關鍵。

但新興品牌的這些嘗試最終将取得成功,并且隻會受到市場的考驗。資本的看漲和賦權不是原罪。一條好的軌道肯定不會阻止熱錢的湧入。

可以肯定的是,蘭州牛肉面不會是最後一個用資本實作民族性格複興的地區。

也許很快,我們将看到另一批新的上海制造。

這當然不是一件壞事。

專欄編輯:張揚 文字編輯:張楊 标題:塗蟲 圖檔編輯:蘇偉

來源: 作者: 張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