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霍元甲腳下已無死角,張三甲的身影又如何消失?在清朝末年那波瀾壯闊的曆史長河裡,是否真的出現過這樣一個少年英雄——他刀光劍影間建立的傳奇,又是如何在槍林彈雨中消失的?這是一個關于奪取和失去的故事,我們不妨細細品味。
天資聰穎,武藝大進
張三甲生于一個普通農家,父親卻有遠見,發現了兒子異于常人的天賦。當時正值晚清時期,社會動蕩,民不聊生。為了保家衛國、自保平安,許多人投身國術修練。張家雖然一貧如洗,還是不惜傾家蕩産,延聘大名鼎鼎的國術宗師為三甲講學。這位宗師不僅武藝高強,還博聞強記、道德高尚。
他嚴格要求三甲刻苦習武的同時,還必須讀書明理、禮義廉恥,并深入了解當時中華民族所面臨的内憂外患。在他悉心指導下,張三甲武藝突飛猛進,從小有力氣,長大後臂力過人,尤其擅長各種短兵器。根據記載,他曾單手舉起過數百斤的石鎖,輕盈落地,令所有人震驚萬分。宗師見他武藝已臻化境,内外兼修,遂命他下山曆練,将所學回報社會。
于是,二十歲的張三甲告别師父,來到父母老家附近山村。他經常到村裡幫助鄰裡,抱病人到醫生那裡治療,修理損壞的房屋等,赢得了人們的稱贊。村民們都說,三爺的到來,是老天保佑他們的。三甲便在山下買了所破房子,開始教授村子孩子們讀書識字和武藝防身之術。
起初隻有幾個孩子來找他學藝,後來越來越多,最後成了一整個武館。村裡的父母們也紛紛讓孩子到三甲那裡學習,深感三爺興教育之德。三甲還組織青壯年到縣城學些手藝,許多人後來在縣城裡有了自己的作坊和生意。村民們都非常感激三甲,紛紛給他起外号“武聖”。從此,張三甲的聲名遠播,無數人慕名前來找他學藝、求教或拜他為師。
江湖曆練,聲名遠揚
張三甲先後拜入幾大武林世家門下,廣交朋友。他注意吸收各家的長處,和許多年輕人切磋技藝,向各路前輩請教。三甲謙虛好學、樂于助人的美名,也在武林中傳播開來。
江湖中人無不對這位英俊不凡、武藝高強的青年俠士贊不絕口。據說,張三甲曾救下被土匪搭讪的少女,将她送回家中;又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共同對抗盜匪,解救被擄民女。這些傳聞無不令三甲的名聲愈發響亮。
有一年春天,張三甲路過一處深山,聽說山賊出沒,威脅村民,搞的人心惶惶。他順手解決了幾波山賊,受到村民歡迎。三甲便在山下買了所破房子,教授村子孩子們讀書識字和武藝防身之術。他還組織青壯年到縣城學些手藝,好多人後來在縣城裡有了自己的作坊和生意。
村民們非常感激三甲,紛紛給他起外号“武聖”。從此,張三甲的聲名遠播,無數人慕名前來拜他為師。據說,單單河北一省,自稱是三甲弟子的便有幾十人之多。而張三甲不聲不響幹好事的作風,也深得人心,無數武林中人都要結交這位少年英雄。
奪魁武舉,一戰成名
當時,武舉考試在武林中仍是金字招牌。有人說它已經成為權貴們籠絡人心、顯示武功的政治工具;也有人認為這是真正俠士好漢的最後場所。二十二歲的張三甲毅然報考,想一較高下。首輪篩選,他輕松過關,獲得“一甲第一名”的稱号。
預賽中,三甲連續和幾名老将對壘,分毫不讓。他們個個身懷絕技,出手狠辣,想要考倒這個青年人。但是三甲輕功奪目、出手飄逸,撐過三局比試。一舉擊敗全部對手,奪得武狀元。
奪魁的消息立刻在京城傳開,三甲一戰成名。清廷大臣們争相讓兒子拜他為師,文人學士們也紛紛前來讨教,還為他寫下不少傳奇故事和長詩。其中有一首最廣為流傳,贊美他“一戰功成名就,誰人不稱武聖”。
宮廷戲班子裡也出現了以“武聖傳”為名的新編劇目,深受臣民喜愛。張三甲也以武狀元的身份,受聘進入清朝禁衛軍,立下不少防備外敵、保衛民安的戰功。為嘉獎他的功勳,朝廷賜他由八匹駿馬拉的華麗馬車一輛,還有數萬兩白銀。京城裡無人不知張武狀元大名。
名師授業,技驚四座
那時,霍元甲的大名也已經遠揚武林。他出身書香門第,繼承族學,酷愛武學。後來他流連名山大川,拜入數個武林世家,師從楊式太極宗師,終得真傳。練就一身天下無敵的本領後,他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從不與人争強鬥勝,隻求超越自己。三甲也對這位前輩頗為崇敬,認為他才華橫溢,又有得道成仙的仙風道骨。
一日,霍元甲路過張三甲處。聽聞三甲大名,他決定較量較量這位當世小英雄的武藝。于是邀三甲切磋。三甲自然不敢怠慢,使出了平生武藝全力以赴。兩人先是客客氣氣地試探着對方的底細,然後漸入佳境,雙方都使出了平生所學。隻見招招實事,勁風縱橫。三甲騰挪遊走,輕靈如燕;霍元甲根立不動,凝重如山。
忽然之間,霍元甲連續三腳,攻向三甲的要害部位,招式變幻莫測。三甲在千鈞一發間,全然不動,臉上卻已見汗。這下連霍元甲也大吃一驚,他無法想象這青年的内力深厚到何種地步,防守如鐵桶一般。不禁贊歎三甲已得宗師真傳,确是珠聯璧合的英才。
于是遂收起沉重殺招,撫掌大笑,高聲贊賞後輩。随後鞠躬施禮,口稱三甲為朋友,将自己畢生所學悉數相授。三甲也畢恭畢敬地跪下受教。兩人這一高山流水般的切磋秀,更是讓張三甲的名聲傳遍天下。無數人都傳頌這位年輕的武狀元,口口相傳他的事迹,不啻于當代的“武聖”。
英年早逝,身後事
然而好景不長,二十二歲這一年,張三甲在一次山洪爆發中救人時身受内傷,突發重病。衆醫生束手無策,大夫亦隻能搖頭歎息。在病榻上掙紮了半月後,三甲終究不敵疾病,憾去年華。他英年早逝的噩耗,令無數崇拜他的人痛心疾首、悲痛欲絕。
一時間,千百人奔向三甲的故裡緻哀,山洪中的慘狀和三甲臨終前的遺言更是令人稱奇、傳為美談。有異教徒謠傳這是他煉丹功走火入魔所緻,還有人懷疑是高人武功所害,總之坊間傳聞衆說紛雲。
張三甲生前的好友們合辦了隆重的葬禮,前來送行者數百人,盛況空前。其中不少是曾經受三甲救助的村民、學生等。親曆三甲奪魁和名師較量的老人,還親自向子孫後代描述了三甲生前的傳奇經曆。
人們将三甲視為當世英雄,總是懷念他當年飒爽的英姿。後人更是代代傳頌三甲,視其為“武聖”,傳為美談。就這樣,張三甲的傳奇雖然戛然而止,他那英勇快意、俠肝義膽的精神卻永遠銘記在人們心中。世間再無人能及,誰人傳其神韻!
結語
一個傳奇的消逝,意味着一個時代的終結;一個虛構的傳說,昭示着一個民族的蘇生。不管這個少年英雄的真實身份如何,他那短暫而璀璨的一生,已經成為了無數人的精神寄托。我們又能從他身上看到什麼,思考什麼?或許這就是這個故事值得被反複咀嚼的意義吧。且讓我們緬懷逝去的靈魂,和那個激蕩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