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少寫巴以局勢,是因為巴以沖突很早就失去了懸念,不如多關注阿根廷的社會實驗更有意義。比如,阿根廷剛宣布,可以用牛奶、牛肉和比特币代替本國貨币。因為米萊的貨币改革讓阿根廷比索崩了,由阿根廷外長宣布開放以物易物。這種消息多有反面教育意義。
今天倒是可以寫寫中東,因為中東傳來兩條很有價值的消息:
一是以色列軍方宣布第一批5個旅撤離加沙戰區。
二是美國海軍1日表示,派往地中海東部的美國“傑拉爾德·福特”号航空母艦“數日後”将傳回美國。
以色列為撤回部分兵力給出的理由是以軍已幾乎完全控制加沙北部,該地區的兵力需求随之減少。美軍給航母離開中東找到的解釋是,“傑拉爾德·福特”号航空母艦為“我們的威懾和防禦地區定位發揮作用”,“将按計劃重新部署到母港,為未來的部署做準備”。
除了美以粉之外,大多數國人是開心的,因為看到這兩條消息,大家的第一反應是以色列在加沙要打不動了,美軍在中東的軍事威懾行動已經失敗了。
至于以軍和美軍各自給出的理由,根本無法掩蓋以色列和美國這次在中東遇到的挫折之嚴重程度。
恐怕以色列和美國在中東真正的苦日子要開始了。
先說以色列。
哈馬斯在加沙的頑強抗擊,讓以色列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個代價不隻是軍事戰損讓以色列難以承受,而且,經濟代價也讓以色列堅持不了太久,其中也包括胡塞武裝在紅海的行動給以色列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經濟損失。
以色列在不具備閃電戰拿下加沙能力的情況下,地面進攻加沙,很容易陷入消耗戰和持久戰,形成必敗之局。
這一次,我們是看着以色列如何一步步走向被動的:
一開始,以色列從政府到軍方的态度都嚣張得很。
等到11月30日,以色列同意停戰與哈馬斯交換人質,說明以色列的主動權已經快沒了。
再到12月下旬,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說,願和哈馬斯再次停火,主要條件是哈馬斯釋放40名人質,這次被哈馬斯拒絕了。這是加沙主動權易手的标志。
現在以色列又主動撤軍5個旅,說明以色列開始為接受失敗做準備了。
中東小霸王這次的表現比烏克蘭拉垮太多了,前五次中東戰争建立起來的“中東小霸王”人設,這一次是被打了個粉碎。
以色列今後要面對的可不是一般性質的考驗,很可能會事關生死,畢竟以色列與中東伊斯蘭國家的積怨太深,尤其這一次針對加沙平民的作惡太多,從巴以沖突一開始就沒有給自己留後路。
再說說美國。
美國這次在中東的尴尬絲毫不比以色列小。
這次巴以沖突爆發之後,美國甚至比以色列更早開始陷入被動。
一則是由此引發的巴以沖突,對美國的對外戰略形成了重大幹擾。美國原本重點是對付中俄,現在不得不優先應對中東變局。
二則是美國被以色列拉入中東的大坑還拽着不放,而以色列在加沙的目标,與美國的全球戰略重點形成内在的沖突。以色列即便達到占領加沙的目标,也是以美國在全球更大的戰略利益損失為代價的。
這就是中東變局剛開始,我們就認為結局已基本注定的最主要判斷依據。(具體分析見《這是什麼神奇劇本:還未正式開局,就已基本注定了結局》)
這次中東變局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以色列赢得局部利益,而美國喪失全球利益,甚至美國霸權和美元地位要提前終結于中東。
但巴以沖突以及引發的連鎖反應發展到現在,以色列連局部利益都赢不了了,而美國的代價更大了。
美國的霸權這次在中東遇到了大麻煩。
美國先後派出福特号和艾森豪威爾号兩艘航母去中東配合以色列的行動。按照美國開始的預計自己的兩艘航母到了中東,足以威懾住那些伊斯蘭國家和抵抗武裝。
但美國真正的尴尬随着第二艘航母到達中東就開始了,被伊朗和胡塞武裝一次又一次騎臉輸出,不但侮辱性極強,而且傷害性還特别大。
特别是胡塞武裝,讓美國陷入紅海危機不能自拔。胡塞武裝用很小的付出,就幾乎解構了美國的海洋霸權,暴露了美國無力維護紅海航道的困境,同時也嚴重削弱了美國在中東的安全主導權。
以色列前期那麼嚣張,最大的依仗無非是有美國的支援。但這次以色列不但低估了對手,高估了自己,而且也嚴重高估了美國。
這種判斷的失誤帶來的結果有可能是緻命的,不但讓失去武力值威懾力的以色列未來面對中東伊斯蘭國家的包圍,情況很不妙,而且,對于美國霸權和美元地位的影響也是緻命的。
後面,以色列在加沙的被動和美國在中東的被動就基本同步了。
以色列除了找個理由和台階,選擇坐到談判桌前,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但這個止損的方式,無論是對以色列還是對美國,時間上都已經太晚了。
即便以色列全部退出加沙,美國也無法把中東的影響力修複到巴以沖突之前的狀态,而且,美國在中東的真正麻煩才剛剛開始,不會因為加沙恢複平靜而結束。
美國的艾森豪威爾号編隊在2023年底,出動武裝直升機,打沉了胡塞武裝的三艘快艇,造成10名胡塞武裝成員死亡 ,點燃了沖突更新的導火線。
我們很有可能看到,美軍在中東如何陷入更大的焦頭爛額。
現在的主動權根本就不在美國手裡。
胡塞武裝居然對美國宣戰了:“從今天開始,将與猶太複國主義美國敵人進行異常史無前例的戰争。美國的基地和利益将受到我們葉門武裝部隊的支配。”還公布了美國在中東基地的地圖。
雖然英國《泰晤士報》也煞有其事地報道,英國軍方正計劃與美國聯合,對海上或葉門境内的胡塞武裝發動飛彈打擊。想想英國現在的海軍實力,再考慮到美軍在此前發起的紅海聯合護航行動遭遇的尴尬,恐怕沒多少人真當回事。
而美方發表聲明,向葉門胡塞武裝解釋,美國不想更新紅海沖突,美國也沒想打葉門胡塞武裝,還要撤走福特号航母,說明美國不大可能在中東搞更大動作。
但胡塞武裝的執行力可是很高,基本是說了就做。
美國在中東的艦隊和軍事基地,今後神經要繃得更緊了,因為有可能成為胡塞武裝的直接攻擊目标。
本來,随着巴以沖突爆發,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就不斷遭遇中東抵抗組織的襲擊。胡塞武裝可是号稱有百萬大軍,裝備精良,拿美國在中東的艦隊或軍事基地練手,那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美國還是很擔心胡塞武裝跟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來個不死不休,帶動其他中東抵抗組織,趁機把逼迫美國軍事基地撤離中東作為下一階段的軍事和政治目标。
根據馬斯克公布的美國中東駐軍基地分布圖,在中東分布着大大小小26個美軍基地。根據新聞網站AXIOS在10月31日進行的統計,現在部署在中東各國的美軍應該在4萬人以上。
這些軍力部署就是石油美元的基礎。
如果胡塞武裝對美國的宣戰真能落實到行動上,意味着中東變局的正劇真正開始。
雖然不能指望胡塞武裝能把美軍趕出中東,但讓美國在中東持續神經緊張,還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胡塞武裝的感召下,中東有更多的抵抗組織,齊心協力對準在中東的美軍下手刷武力值。倘若發揮出合力,未必就比阿富汗的塔利班給美軍造成的麻煩小。
反正也不急在一時,甚至不需要赢,隻需要敢打,慢慢地消耗美軍,同時把美軍的紙老虎本質坐實了,就可能引發更大的連鎖反應,達到一個臨界點,讓中東也來一次“西貢時刻”。
隻要能破掉包括中東諸國在内各國的恐美症,辦法總比困難多。把美國霸權和石油美元提前埋葬于中東,更值得期待了。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明人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