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朝三祖且皇帝個個萬世不祧,清朝的廟号制度為何如此奇葩?

作者:非正常曆史研究室

對于廟号,大家其實都有一個誤區,即廟号分好壞,實際上廟号并無高低之分,隻是因為得到這些廟号的皇帝成就或高或低,直接拖累了廟号,也讓廟号與一些皇帝的好壞直接挂鈎。

比如英宗這個廟号,其來源于就是“三代之英”,并不是明褒實貶,即用“英明”反諷英宗,隻是得到英宗這個廟号的要麼是開啟北宋黨争的宋英宗,要麼是在位四年被弑殺的元英宗,還有就是大名鼎鼎的明英宗,靠這三位君主,英宗本來不錯的廟号徹底變成了貶義。

一朝三祖且皇帝個個萬世不祧,清朝的廟号制度為何如此奇葩?

清朝太廟

為什麼說廟号無好壞之分,首先得知道廟号存在的意義,出于避諱的原因,祭祀祖宗的牌位上總不能直接寫上君主的名諱吧,是以需要追加一個稱号,就這樣廟号誕生了。

廟号說白了就是為了把君主放在太廟裡供奉,也就是說廟号的目的就是為了去吹捧被供奉的君主,因而廟号隻會有褒義而不是貶義,畢竟大家都去供奉了,然後再去貶低,豈不是沖突?至于評價君主功過,自然是用谥号了。

是以大家都要了解這一點,即所有的廟号都是好的,廟号在大家心中的好壞純粹是這個廟号在曆史上曾經被誰用過有關系。

一朝三祖且皇帝個個萬世不祧,清朝的廟号制度為何如此奇葩?

所有廟号都是好的,至于好壞之和用的皇帝有關

一般來說,一個王朝廟号都是一祖多宗的格局,當然不是所有君主都有資格在太廟裡祭祀的,按照禮制規定,天子設宗廟七座,開創基業的老祖自然在宗廟裡永不移除,然後王朝裡兩個能力和德行優秀的皇帝也可以放在宗廟裡祭祀,這就是所謂的“二祧”,這三位可以說是不祧之君。

一個開國老祖,兩位優秀帝王就占了三個位置不動,生下的四個牌位則會根據需要進行改變,哪怕一開始放入太廟,也會根據皇帝的需要遷出來,稱之為遷祧,一般都是根據皇帝的親疏遠近,當然遷出來也是要祭祀的,畢竟是自己祖宗,隻不過這些遷出來的祖宗都會放在一起合祭,太廟太小,容不下這麼多皇帝的神位一起。

一朝三祖且皇帝個個萬世不祧,清朝的廟号制度為何如此奇葩?

天子七廟

從漢朝恢複廟号和谥号後,一直到明朝,基本延續了一祖多宗的格局,除了生前定自己烈祖廟号的奇葩曹叡和被嘉靖改太宗為成祖的朱棣外,大部分王朝都是如此,當然一些割據王朝也會上祖的廟号,頂多也就兩祖而已。

至于嘉靖為了把自己老爹擡進太廟祭祀,把明仁宗朱高熾的牌位都遷出來了,就是為了遵守天子七廟的禮制規矩。

說實話,朱棣要是知道嘉靖給他上成祖的廟号,非得從陵墓裡跳出來不可,自己一輩子南征北戰,就是為了撈到太宗這個廟号以彰顯自己皇位繼承自朱元璋,抹除建文帝在位的記憶,嘉靖倒好,給他一個成祖,直接暗示他的皇位屬于非正常繼位,可以說朱棣這個成祖純粹是嘉靖為了大禮議而上的,而非死後直接給的。

一朝三祖且皇帝個個萬世不祧,清朝的廟号制度為何如此奇葩?

我想,朱棣更喜歡太宗這個廟号

但清朝就有點奇葩了,不到三百年,出了三個祖,而且規定所有皇帝都是萬世不祧,完全抛開禮制,要不是嘉慶為了惡心一下乾隆,給乾隆一個高宗廟号,清朝甚至會出現一朝四祖的格局,這氣魄遠超天際了。

先說說清朝三祖,分别是開創滿清基業的清太祖努爾哈赤、入主中原的清世祖福臨以及清聖祖玄烨。

值得一提的事,清朝還追尊了不少祖,比如清始祖布庫裡雍順、清興祖福滿、清肇祖孟特穆、清景祖覺昌安、清顯祖塔克世,如果把他們也算上,一朝八祖,僅比隔壁李氏北韓的九祖少一點。

說實話,清朝如果按禮制稱祖的話,隻有皇太極有資格,雖然努爾哈赤開創了滿清的基業,但他是後金的大汗而已,畢竟皇太極不論是在開國功績和治國能力上都遠超這三祖,按資格,清太祖的廟号應該給皇太極,當然後金和清畢竟一脈相承,清太祖的廟号給努爾哈赤也不是不行,至于皇太極的太宗含金量也是很高,問題不大。

問題是福臨,來了個世祖的廟号,福臨能得到祖純粹就是因為入關,六歲登基,前期大權都被攝政王多爾衮掌握,清朝前期所有的政策其實都是多爾衮所為,福臨就相當于躺在功勞簿上。

但清朝入關畢竟從原先的割據勢力過渡成為大一統的王朝,好歹也算開創了新的曆史,給個世祖廟号也不是不行,隻是入關功勞大半都是多爾衮的,福臨的世祖水分很大,但總不能給多爾衮上世祖廟号吧。

一朝三祖且皇帝個個萬世不祧,清朝的廟号制度為何如此奇葩?

順治帝

有争議的其實是清聖祖玄烨,雖說康熙在位有平定三藩之亂,收複台灣、驅逐沙俄和親征準噶爾等等功績,但和開國和開創一個王朝斷代史其實是挨不着的,畢竟強如李世民開疆拓邊,最後也是太宗的廟号,更離譜的是聖祖這個廟号之前都是追封先祖的,不少還是神仙的那種,比如唐聖祖李耳、宋聖祖趙玄朗等等。

而且清朝已經有兩個祖了,祖這個廟号其實完全沒必要了,況且還是“聖”這種超脫凡人的廟号,實際上康熙給個世宗這個廟号完全可以的,但雍正自己想要世宗這個廟号,于是就給了康熙聖祖這個曠古爍今的廟号。

實際上,清朝三祖之後差點還鬧出第四祖,這就是乾隆帝,乾隆生前自诩“十全老人”,自稱完人,與爺爺康熙看齊,但他又不好意思學曹叡生前定廟号,于是和嘉慶說自己沒啥功勞,以後給個宗就是了。

但一邊說自己沒啥功勞,一邊還制作書冊和碑文來記錄自己的功績,處處和爺爺康熙比,就是想撈一個祖的廟号。

一朝三祖且皇帝個個萬世不祧,清朝的廟号制度為何如此奇葩?

制作書冊和碑文來記錄自己的功績

至于嘉慶,在乾隆心裡還不如福康安,在追封嘉慶生母令妃和皇後上到處惡心,還有對和珅的不滿,直接給乾隆一個高宗的廟号,上一個高宗還是趙構,元、明都嫌棄高宗這個廟号沒給自家皇帝上,但被嘉慶拿來送給了老爹,谥号也給了“純”這樣一般的平谥,可見嘉慶對老爹有多不滿。

實際上乾隆功績的确不差,不給祖的廟号給個好谥号沒問題的,比如“武”,但嘉慶就是捏着鼻子不給,最終給了一個“純”的谥号。

一朝三祖說完了,現在再說說萬世不祧,前面說了,一個朝代太廟頂多三位皇帝在太廟裡萬世不祧,其他四位則根據帝王的功績來評定保留,不過不祧之君需要在一些長壽王朝裡才看出來,短命王朝基本沒有實際君主被遷祧,遷祧的往往是被追封的君主。

比如周朝是後稷、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

漢朝是漢太祖劉邦、漢文帝劉恒、漢武帝劉徹、漢宣帝劉詢、漢光武帝劉秀、漢明帝劉莊、漢章帝劉炟;

晉朝隻有晉宣帝司馬懿;

唐朝是唐太祖李虎、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

宋朝是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宋真宗趙恒、宋仁宗趙祯、宋神宗趙顼和宋高宗趙構;

元朝沒有,明朝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

這裡面的皇帝要麼是奠定王朝之基,要麼開創治世,要麼翻開王朝曆史的新的一頁,不管從什麼角度來說,放在太廟祭祀也算合理。

但清朝可不管皇帝德行如何,隻要是皇帝,都放在太廟裡不祧,嘉慶之前的努爾哈赤、皇太極、康熙、雍正、乾隆你學漢朝都放在太廟裡不祧問題不大。

一朝三祖且皇帝個個萬世不祧,清朝的廟号制度為何如此奇葩?

道光的廟号就是給宣宗抹黑

嘉慶作為守成之君好歹平定白蓮教起義,捏着鼻子放進太廟也沒什麼問題,日後遷或者不遷都沒問題,但道光、鹹豐、同治、光緒也能放進太廟了萬世不祧就有點匪夷所思了,他們的德行和功績實在配不上放在太廟裡祭祀。

要不是清帝退位,清朝的太廟怕不是還要擴建一下,不然怎麼放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