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朝三祖且皇帝个个万世不祧,清朝的庙号制度为何如此奇葩?

作者: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对于庙号,大家其实都有一个误区,即庙号分好坏,实际上庙号并无高低之分,只是因为得到这些庙号的皇帝成就或高或低,直接拖累了庙号,也让庙号与一些皇帝的好坏直接挂钩。

比如英宗这个庙号,其来源于就是“三代之英”,并不是明褒实贬,即用“英明”反讽英宗,只是得到英宗这个庙号的要么是开启北宋党争的宋英宗,要么是在位四年被弑杀的元英宗,还有就是大名鼎鼎的明英宗,靠这三位君主,英宗本来不错的庙号彻底变成了贬义。

一朝三祖且皇帝个个万世不祧,清朝的庙号制度为何如此奇葩?

清朝太庙

为什么说庙号无好坏之分,首先得知道庙号存在的意义,出于避讳的原因,祭祀祖宗的牌位上总不能直接写上君主的名讳吧,因此需要追加一个称号,就这样庙号诞生了。

庙号说白了就是为了把君主放在太庙里供奉,也就是说庙号的目的就是为了去吹捧被供奉的君主,因而庙号只会有褒义而不是贬义,毕竟大家都去供奉了,然后再去贬低,岂不是矛盾?至于评价君主功过,自然是用谥号了。

所以大家都要了解这一点,即所有的庙号都是好的,庙号在大家心中的好坏纯粹是这个庙号在历史上曾经被谁用过有关系。

一朝三祖且皇帝个个万世不祧,清朝的庙号制度为何如此奇葩?

所有庙号都是好的,至于好坏之和用的皇帝有关

一般来说,一个王朝庙号都是一祖多宗的格局,当然不是所有君主都有资格在太庙里祭祀的,按照礼制规定,天子设宗庙七座,开创基业的老祖自然在宗庙里永不移除,然后王朝里两个能力和德行优秀的皇帝也可以放在宗庙里祭祀,这就是所谓的“二祧”,这三位可以说是不祧之君。

一个开国老祖,两位优秀帝王就占了三个位置不动,生下的四个牌位则会根据需要进行改变,哪怕一开始放入太庙,也会根据皇帝的需要迁出来,称之为迁祧,一般都是根据皇帝的亲疏远近,当然迁出来也是要祭祀的,毕竟是自己祖宗,只不过这些迁出来的祖宗都会放在一起合祭,太庙太小,容不下这么多皇帝的神位一起。

一朝三祖且皇帝个个万世不祧,清朝的庙号制度为何如此奇葩?

天子七庙

从汉朝恢复庙号和谥号后,一直到明朝,基本延续了一祖多宗的格局,除了生前定自己烈祖庙号的奇葩曹叡和被嘉靖改太宗为成祖的朱棣外,大部分王朝都是如此,当然一些割据王朝也会上祖的庙号,顶多也就两祖而已。

至于嘉靖为了把自己老爹抬进太庙祭祀,把明仁宗朱高炽的牌位都迁出来了,就是为了遵守天子七庙的礼制规矩。

说实话,朱棣要是知道嘉靖给他上成祖的庙号,非得从陵墓里跳出来不可,自己一辈子南征北战,就是为了捞到太宗这个庙号以彰显自己皇位继承自朱元璋,抹除建文帝在位的记忆,嘉靖倒好,给他一个成祖,直接暗示他的皇位属于非正常继位,可以说朱棣这个成祖纯粹是嘉靖为了大礼议而上的,而非死后直接给的。

一朝三祖且皇帝个个万世不祧,清朝的庙号制度为何如此奇葩?

我想,朱棣更喜欢太宗这个庙号

但清朝就有点奇葩了,不到三百年,出了三个祖,而且规定所有皇帝都是万世不祧,完全抛开礼制,要不是嘉庆为了恶心一下乾隆,给乾隆一个高宗庙号,清朝甚至会出现一朝四祖的格局,这气魄远超天际了。

先说说清朝三祖,分别是开创满清基业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入主中原的清世祖福临以及清圣祖玄烨。

值得一提的事,清朝还追尊了不少祖,比如清始祖布库里雍顺、清兴祖福满、清肇祖孟特穆、清景祖觉昌安、清显祖塔克世,如果把他们也算上,一朝八祖,仅比隔壁李氏朝鲜的九祖少一点。

说实话,清朝如果按礼制称祖的话,只有皇太极有资格,虽然努尔哈赤开创了满清的基业,但他是后金的大汗而已,毕竟皇太极不论是在开国功绩和治国能力上都远超这三祖,按资格,清太祖的庙号应该给皇太极,当然后金和清毕竟一脉相承,清太祖的庙号给努尔哈赤也不是不行,至于皇太极的太宗含金量也是很高,问题不大。

问题是福临,来了个世祖的庙号,福临能得到祖纯粹就是因为入关,六岁登基,前期大权都被摄政王多尔衮掌握,清朝前期所有的政策其实都是多尔衮所为,福临就相当于躺在功劳簿上。

但清朝入关毕竟从原先的割据势力过渡成为大一统的王朝,好歹也算开创了新的历史,给个世祖庙号也不是不行,只是入关功劳大半都是多尔衮的,福临的世祖水分很大,但总不能给多尔衮上世祖庙号吧。

一朝三祖且皇帝个个万世不祧,清朝的庙号制度为何如此奇葩?

顺治帝

有争议的其实是清圣祖玄烨,虽说康熙在位有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驱逐沙俄和亲征准噶尔等等功绩,但和开国和开创一个王朝断代史其实是挨不着的,毕竟强如李世民开疆拓边,最后也是太宗的庙号,更离谱的是圣祖这个庙号之前都是追封先祖的,不少还是神仙的那种,比如唐圣祖李耳、宋圣祖赵玄朗等等。

而且清朝已经有两个祖了,祖这个庙号其实完全没必要了,况且还是“圣”这种超脱凡人的庙号,实际上康熙给个世宗这个庙号完全可以的,但雍正自己想要世宗这个庙号,于是就给了康熙圣祖这个旷古烁今的庙号。

实际上,清朝三祖之后差点还闹出第四祖,这就是乾隆帝,乾隆生前自诩“十全老人”,自称完人,与爷爷康熙看齐,但他又不好意思学曹叡生前定庙号,于是和嘉庆说自己没啥功劳,以后给个宗就是了。

但一边说自己没啥功劳,一边还制作书册和碑文来记录自己的功绩,处处和爷爷康熙比,就是想捞一个祖的庙号。

一朝三祖且皇帝个个万世不祧,清朝的庙号制度为何如此奇葩?

制作书册和碑文来记录自己的功绩

至于嘉庆,在乾隆心里还不如福康安,在追封嘉庆生母令妃和皇后上到处恶心,还有对和珅的不满,直接给乾隆一个高宗的庙号,上一个高宗还是赵构,元、明都嫌弃高宗这个庙号没给自家皇帝上,但被嘉庆拿来送给了老爹,谥号也给了“纯”这样一般的平谥,可见嘉庆对老爹有多不满。

实际上乾隆功绩的确不差,不给祖的庙号给个好谥号没问题的,比如“武”,但嘉庆就是捏着鼻子不给,最终给了一个“纯”的谥号。

一朝三祖说完了,现在再说说万世不祧,前面说了,一个朝代太庙顶多三位皇帝在太庙里万世不祧,其他四位则根据帝王的功绩来评定保留,不过不祧之君需要在一些长寿王朝里才看出来,短命王朝基本没有实际君主被迁祧,迁祧的往往是被追封的君主。

比如周朝是后稷、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

汉朝是汉太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询、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

晋朝只有晋宣帝司马懿;

唐朝是唐太祖李虎、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

宋朝是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神宗赵顼和宋高宗赵构;

元朝没有,明朝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

这里面的皇帝要么是奠定王朝之基,要么开创治世,要么翻开王朝历史的新的一页,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放在太庙祭祀也算合理。

但清朝可不管皇帝德行如何,只要是皇帝,都放在太庙里不祧,嘉庆之前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你学汉朝都放在太庙里不祧问题不大。

一朝三祖且皇帝个个万世不祧,清朝的庙号制度为何如此奇葩?

道光的庙号就是给宣宗抹黑

嘉庆作为守成之君好歹平定白莲教起义,捏着鼻子放进太庙也没什么问题,日后迁或者不迁都没问题,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也能放进太庙了万世不祧就有点匪夷所思了,他们的德行和功绩实在配不上放在太庙里祭祀。

要不是清帝退位,清朝的太庙怕不是还要扩建一下,不然怎么放得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