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道光得知23岁的英女王后,追问了三个问题,注定了清朝的悲剧结局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道光皇帝,一位既有抱负又饱受困惑的君主。当他得知23岁的英女王即位时,内心涌起了无数的疑问,他追问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又隐含着怎样的玄机?

历史的车轮似乎在这一刻开始转动,清朝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这一切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悲剧结局?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是人们对权谋和宿命的永恒追问。

道光得知23岁的英女王后,追问了三个问题,注定了清朝的悲剧结局

一、英国俘虏被押解北京

1838年的一个清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上,一队押解队伍正在缓缓前行。队伍中间,被数十名清朝武士团团围住的,是一群穿着破旧制服的英国士兵。他们面色坚毅,即使被俘也不示弱。

这支英国军队原本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前来中国的,负责探路和侦查清朝的国力。谁知途中却被清军当作"扰乱治安"而被全数擒获。面对清朝日益增长的贸易逆差,英国正在寻求加强在华影响力的机会,这支军队的被俘无疑是一记重大打击。

道光得知23岁的英女王后,追问了三个问题,注定了清朝的悲剧结局

英国驻广州领事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通过外交渠道向清朝政府施压,要求无条件释放这些"英国臣民"。而清朝朝廷之所以没有直接处决这些英国人,也是出于对英国实力的谨慎考虑。

就在双方博弈的过程中,道光皇帝突然下旨,要将这帮英国俘虏带到北京,亲自"问诘"英国的阴谋。作为传统王朝的统治者,道光对于老牌列强英国来华谋算并不多加理会。然而一旦出现了可疑的迹象,道光便决意亲自了解一番。

道光得知23岁的英女王后,追问了三个问题,注定了清朝的悲剧结局

二、道光皇帝召见英国俘虏

1838年秋,紫禁城的上谷殿内,道光皇帝身穿龙袍,坐于龙椅之上,神情威严。左右皆是文武百官,躬身而立。就在这肃穆的氛围中,一队押解的英军俘虏被带了进来。

道光皇帝打量着这些英国人,心中不免困惑:这些西洋土番到底图谋何事?英国的国力又在哪里?作为传统王朝的统治者,他实在看不透这远在亚洲以外的"岛国"了。

于是,道光皇帝招手示意,让英军俘虏的首领前来问话。这名身材高大的英军军官据说就是整支军队的指挥官,他阔步走近道光,脸上写满了不服输的神情。

"什么人,胆敢在我大清肆无忌惮?!"道光皇帝开门见山地质问道。虽然俘获了敌人,但这位昏庸的君主心中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戒备。

那英军军官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抬手指向了一旁的世界地图,随即说道:"请陛下看这里,这就是我们英格兰国家的方位所在。"

道光得知23岁的英女王后,追问了三个问题,注定了清朝的悲剧结局

三、道光的三个问题与英国人的回答

道光皇帝循着军官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英格兰国土狭小,不过是大陆边缘的一小块领地。他不禁哈哈大笑,对身边的大臣说道:"区区小岛,也敢猖狂!莫非是疯了?"

听到这等轻视的话语,英军军官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快,但旋即又恢复了平静。他深知眼前这位清朝皇帝对西方国家的局势了解有多么肤浅。

"陛下,请恕我直言,"军官开口说道,"英国虽小,但决非弱小之国。我们的海军乃是世界第一,工业实力也不容小觑。"

道光得知23岁的英女王后,追问了三个问题,注定了清朝的悲剧结局

这番话令道光皇帝大为讶异,他紧盯着对方,追问道:"你的国家现任统治者是谁?莫非就是你们这么些乌合之众?"

"大陆的统治者乃是维多利亚女王陛下。"军官说,"女王陛下今年二十三岁,才智过人,统领威严,全国上下都敬仰有加。"

二十三岁就已统治一国?这对于封建社会出身的道光皇帝来说,实在是难以置信。他哈哈大笑,语带轻蔑地说:"岂有此理!一介女子怎能驭国?你们不啻是在戏弄臣..."

面对道光如此不屑的话语,英军军官也终于忍无可忍。他直视道光,咬牙说道:"陛下,您是否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便她年纪不大,但已凭借卓越的才能统治了一个工业文明的强国。

道光得知23岁的英女王后,追问了三个问题,注定了清朝的悲剧结局

请恕我直言,但您确实应当反思一下,您所依赖的古老体制,是否还能够维持大清在当今世界的地位。"

这番言辞,令在场的文武官员哗然。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名俘虏竟胆敢如此顶撞君王,简直是罪无可赦!

道光皇帝本就不是个宽宏大量之人,听到如此放肆的言语,顿时勃然大怒:"住口!本宫今日便要问你最后一个问题,你可还有什么狂言要说?""请尽管说教,臣下一定诚惶诚恐。"英军军官面无表情地回道。

道光得知23岁的英女王后,追问了三个问题,注定了清朝的悲剧结局

四、有关女王婚姻的议论

道光皇帝稍作沉吟,待怒气平息些许,方开口问道:"那维多利亚女王,可已婚配?她的丈夫又是何等身份地位?"

对这个问题,英军军官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回答:"女王陛下已于四年前同我们的王储亲王完婚,婚后亲王也因此成为女王的丈夫。按照英国的传统,女王虽有丈夫,但仍为整个王国的最高统治者。"

"哦?也就是说,你们国家允许一介女子凌驾于丈夫之上统治全国么?"道光皇帝有些费解地追问道。

道光得知23岁的英女王后,追问了三个问题,注定了清朝的悲剧结局
"正是如此。"英军军官回答,"女王陛下凭借着出色的政治手腕和远见卓识,即便在婚后也依旧得到了全国上下的爱戴和拥护。"

道光皇帝摇了摇头,似乎完全无法理解这等陌生的做法。在他的认知里,男尊女卑是理所当然的,怎能让妇人掌权?再看看这英格兰小岛,也就几亿人口,哪里配得上自己所统治的锦绣中华?

正当道光皇帝陷入沉思时,身旁一位官员小心翼翼地开口说道:"臣见英国虽小,却也颇有大国风范。况且如今女王年纪尚轻,难保日后实力不会越来越雄厚..."

"胡说!"道光皇帝打断了这位官员的话,"你等岂能被区区小国迷了心窍?本宫说大清数千年气运巍峨,哪里会被西洋小国所撼动?"

道光得知23岁的英女王后,追问了三个问题,注定了清朝的悲剧结局

五、道光对英国的态度

对于英国这个当世强国,道光皇帝始终持轻视态度。在他的认知里,英国不过是个不入流的小岛国家,怎么可能同大清相比?更别说竟然由个年轻女子来统治了。

不过谈话结束后,道光皇帝心中确实对英国的实力稍有顾虑。毕竟正如那名军官所说,英国已开始步入工业文明时代,国力正在不断壮大。

于是道光皇帝下旨,吩咐大臣们仔细调查英国的国情,以防患于未然。不过很快,一些出身世家的老臣们便开始了阻挠。

"英国离我大清数万里,又如何能够对我们构成威胁?"一位大臣如是说,"况且我们底蕴深厚,完全无需理会那群西洋土番!"

道光得知23岁的英女王后,追问了三个问题,注定了清朝的悲剧结局

"正是,这等小岛国家焉能撼动大清江河?"另一位老臣附和道,"陛下还是权衡利弊,不必被一时虚招所惑。"

道光皇帝听了这等言论,又重新开始了掉以轻心。在他看来,数千年的古老王朝岂是那么容易被动摇的?况且英国尚在万里之外,又有何需当心的?

于是在道光皇帝的淡化下,调查英国国情的命令很快就被搁置了。道光安于现状,对外患丝毫没有防范。殊不知,就在这时候,大清面临的危机已经酝酿在即。

道光得知23岁的英女王后,追问了三个问题,注定了清朝的悲剧结局

六、鸦片战争前夜

自从北京审问那支英军俘虏后,道光皇帝并未对英国的威胁留下太深的记忆。在他看来,那不过是一次无足轻重的小插曲罢了。只要大清江山稳固,哪里会被小小的"岛国"所撼动?

而事实上,就在不久之后,英国政府为了扩大在华贸易和政治影响力,开始在中国大打鸦片牌。大量鸦片被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沿海,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最后导火索是广州发生的一起扣押鸦片事件。在道光皇帝的坚持下,清政府毅然决然地予以全面禁绝,并将扣押的鸦片全部销毁。而这一切,正中了英国的下怀。

道光得知23岁的英女王后,追问了三个问题,注定了清朝的悲剧结局

1840年,英军乘机开往中国,靠近广州等沿海城市。当时广东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交火,英军凭借先进的武器,迅速击溃了中方的抵抗。

消息传到北京后,道光皇帝当即恼怒不已。那个曾被他深深轻视的"小岛国",竟敢在他的疆土上胡作非为!但此时悔之晚矣,清军与英军在实力上存在着严重的差距。

道光得知23岁的英女王后,追问了三个问题,注定了清朝的悲剧结局

七、清英对垒

鸦片战争一触即发,双方不可开交之局面已成定局。然而在开战初期,道光皇帝并未认真对待这场战争,仍然认为驱逐入侵的"西洋鬼子"不过是杀几个就可以解决的小事。

可是事实远非如此。在临海地区,清军节节败退,根本无力抵御英国的重炮火力。就连著名的虎门炮台也在短短几个月间被英军攻下。紧接着,英军乘势直扑广州,将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攻陷。

当战事一再败象尽现,朝野上下方开始产生了恐慌。无数文武官员再三哀求道光下旨与英国议和,但这位固步自封的君主依然不愿就范。

道光得知23岁的英女王后,追问了三个问题,注定了清朝的悲剧结局

"纵使英国再强,它也只是个弹丸小国。我大清,岂会就此低头?只要全力一战,定能将这群西洋飞虱打回他们的老窝!"道光如是说,语气坚决。

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都在暗自叹息:陛下啊陛下,您怎就看不透西方的实力呢?您曾问过那英军军官一个又一个问题,他们早已向您解释过英国的确已经走在文明之先了。可惜,道光听而不闻,仍是固步自封。这注定了即将到来的一场灾难。

道光得知23岁的英女王后,追问了三个问题,注定了清朝的悲剧结局

八、大清覆灭

鸦片战争愈演愈烈,道光皇帝想尽一切办法维系清朝的尊严,与英国决一死战。可惜执政无方,加之军事实力严重落后,导致清军在这场战争中节节败退。

1842年,英军攻陷了南京,并逼迫清政府签订了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的霸权条约。而这仅仅是个开端,接下来的数十年间,列强们不断向清朝施加压力,逐渐剥夺了这个古老王朝的主权和领土。

道光得知23岁的英女王后,追问了三个问题,注定了清朝的悲剧结局

有人将这一切的根源归咎于道光皇帝的无知和固步自封。那次在北京的问询本不应只是一个闹剧,如果道光皇帝当时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番英国人的告诫,或许清朝的命运就会有所不同。

可是,事与愿违。道光面对一个面目全非的新世界时,根本无知无觉。在他心中,中华仍占据世界的中心,英国不过是个不值一哂的小岛国家。最终,这种盲目自大,加上统治阶层的腐败,导致了大清的覆灭!

道光得知23岁的英女王后,追问了三个问题,注定了清朝的悲剧结局

九、悲剧根源

鸦片战争的失利,令清朝上下震惊万分。曾经骄傲自满的王朝,竟然在一个被道光皇帝轻视的"小岛国"手中落了下风,这真是无法想象的耻辱。

在这一历史转折点上,人们开始反思导致如此悲剧发生的根源是什么。有识之士很快便指出了道光皇帝的无知和固步自封是元凶所在。

正如在北京审问俘虏时,道光三番五次透露出对西方实力的忽视。英国人诚恳地解释了女王的统治能力和工业文明的发展,但这一切在道光听来却是无稽之谈。

道光得知23岁的英女王后,追问了三个问题,注定了清朝的悲剧结局

一介女子怎能统治国家?工业机器又怎能撼动大清国力?道光皇帝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坚持中华传统就万无一失。可惜,他的这种思维方式注定了悲剧的发生。

而在道光身边,也缺乏有远见卓识的谋臣。相反,那些朝中大臣们大多出身世家,思想保守,不仅未能引导皇帝树立新的战略眼光,反而一味阿谀奉承,助长了皇帝的骄横和自大。

鸦片战争之后,道光皇帝始终未能反思过往的错误,仍然固步自封。这使得清朝日渐被西方列强蚕食主权,直至最后灭亡。一个曾经骄傲的王朝,就这样在无知和固步自封的泥淖中毁于一旦。

道光得知23岁的英女王后,追问了三个问题,注定了清朝的悲剧结局

结语

我们从这段历史中可以看到,面对世界变革的洪流,固步自封终将被淘汰,唯有具有开放包容的胸襟,才能乘风破浪、与时俱进。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保持谦逊和好学的态度,敞开心扉拥抱变化,才是永葆活力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