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才知道,台湾岛是清朝第二大岛,那第一大岛是哪里?

作者:王历史

许多人对此可能一知半解。众所周知,台湾岛在清朝时期曾被郑成功占领一段时间,后来被施琅收复并正式纳入版图。然而在清朝的疆域中,却还存在着一座比台湾岛更大、更神秘的岛屿。

这座岛在清朝时期虽已归入版图,但实际上清廷对它的管辖一直十分松散。岛上居民只需每年向京师进贡就算尽了臣礼。随着时代变迁,外族入侵者看中了这个与中原距离遥远的岛屿,屡次对其觊觎。清朝因国力日渐衰微,最终任由外族强占了这块领土。

这座岛曾见证了中华文明在偏远海角的延绵,也承载了一段令人沉痛的割地史。如今已被外族纳为版籍,但在这个曾经属于祖国的岛屿上,仍然留存着无可磨灭的中华痕迹。到底是哪个大岛,让我们过去重温一番这段屈辱历史?

才知道,台湾岛是清朝第二大岛,那第一大岛是哪里?

库页岛的归属历程

中华上下五千年,版图无数次割据分合,然而,祖祖辈辈用鲜血和汗水凝聚而成的国土,从未轻易割让给外族。就连那片遥远的库页岛,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也时而被笼罩在炎黄子孙的庇荫之下。

追溯至唐朝,库页岛已被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疆土。彼时唐军东征,将锐芒直指日本列岛,库页岛自然也被囊括在属国版图之内。虽然距离中原遥远,但唐人治理有方,岛上渔猎勘空生活秩序井然,同时也为岛上百姓建立了簿籍户口,岛民皆成为中华人民族的一员。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天下后,对库页岛的管辖更是制度化。蒙古铁骑逐步深入库页,在岛上设置卫所,驻军屯垦。蒙古人也敏锐地发现了这片广阔岛屿的潜力,他们将岛上丰富的森林资源纳入了赋税体系,每年都要从库页征收貂皮作为贡赋。由此可见,库页岛在元朝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属地。

进入明代,汉人统治者对库页岛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郑和七下西洋时,曾亲率船队远涉重洋,抵达库页岛北端,为岛上置立过界碑。此后,明廷又在库页岛上设立了军事重镇,常驻官兵数千人防守。是当时一件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军事战略意义的大事。

及至清朝,库页岛被赋予了崇高的"中国领土最东端"地位。乾隆皇帝更是在御览中对库页岛的归属地位高度重视,称库页岛为"天朝所有"。为彰显帝力,乾隆老儿特地在岛上树起了自己名联的石碑,以昭示库页岛的主权归属。

由此可见,虽然库页岛在地理位置上远离中原腹地,但自唐朝以来,历代中央王朝都将其视作疆土神圣不可侵犯,并付诸种种管辖力度,岛上中华文化遗存至今仍有遗存。直到清朝中叶,这片曾被万里长城勾勒出辽阔版图的岛屿,才命运多舛地沦为他人瓜分的筹码。

清朝对库页岛的松散管辖

纵观中华数千年史,皇朝对于远离中原的边疆,向来持管治宽松的态度。库页岛作为偏远海岛,在清廷的治理之下,更是如此。清朝虽主张"库页在属",但在实际上对这座岛的管辖却十分松懈。

据清史资料记载,清廷对库页岛居民的管理,仅限于每年向岛上派遣官员进行"征贡赏赐"。也就是说,只要库页岛的费雅喀族人按时上缴所要求的贡品,清廷便无其他过多节制,对于岛上的生态人文秩序置之不理。

关于这一"贡缘"制度,清朝康熙年间即有明文规定:"居住海岛之库页费雅喀人贡貂,则由三姓副都统衙门派出官兵,前往约定之奇集噶珊收集贡貂并颁赏乌林。如不前来约定之地,则令官兵寻入海岛,唤其前来,征收貂皮并颁赏乌林。"

由此可见,清朝对库页岛的管辖无非就是要求岛民每年进贡,以示臣服。一旦岛民拒绝进贡,便派遣官兵前往"唤其前来"。除此之外,清廷对于库页岛内部事务从未进行过有效管控,岛上的生产生活、社会秩序全凭岛民自理。

才知道,台湾岛是清朝第二大岛,那第一大岛是哪里?

不难看出,这是一种十分懈怠且不得人心的统治方式。清朝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库页岛远离中原,地处偏僻,往返颇为不便。长期以来,朝廷也无暇顾及这个小小的岛屿,更不会派遣专人长驻其上,高度自治几乎成为了库页岛的现状。

即便如此,岛上居民依旧勤于劳作,过着自给自足的渔猎生活。他们自有一套独特的管理制度,遵从祖辈相沿而下的生活礼仪,井然有序。可以说,这种松散管辖的局面,反而使得库页岛的生活文化得以保持原汁原味,免遭外来文化的削足浸染。

然而,这种对远离中央的疏于监管,在大航海时代却酿成了致命的隐患。强权国家对于海外领土的贪婪注目,很快就让这方净土陷入了被瓜分的危机。清朝皇朝权力的衰微,使其在面临外族入侵时节节败退,最终不得不任人宰割。

正是由于清廷对库页岛过于漫不经心的管治作风,才埋下了日后失土这一罪根祸患。库页岛沦为外族瓜分的牺牲品,不啻是满清这一割据中原的最后一朝,在对外政策上彻头彻尾的失策。

外族入侵与割地

清朝虽对库页岛实行了松散管辖,但在法理上它依旧是中国的领土。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野心日益膨胀,他们很快就將贪婪的目光投向了这块富饶的岛屿。

早在1742年,俄罗斯探险家就发现了库页岛的存在。彼时沙皇俄罗斯正处于疆土扩张的黄金时期,对这块肥沃的岛屿自然垂涎欲滴。不久,俄罗斯便开始着手侵占这处中国领地。

1803年,沙俄首次派遣军舰驻守库页岛,在岛上树立了属于自己的旗帜和哨所。数十年间,俄军在岛上不断扩建军事设施,企图彻底霸占这方疆土。而因军力日衰的清朝,即便有心夺回库页,也绝无还手之力。

直到1855年,俄国彻底宣布将库页岛占为已有,命名为"萨哈林岛"。他们驱赶岛上的中国渔民,用武力手段暴力殖民这片海外领地。虽然满清政府多次抗议,但仍无济于事。

就在中国政府对俄国入侵无可奈何时,日本也虎视眈眈,伺机入主库页岛。1905年,俄日战争打响,俄军在日军攻势下不支陷落,日本趁机占领了北部的库页岛。至此,这座中国领有的岛屿彻底沦为外族的殖民地。

在被割据的数十年间,外族殖民者对库页岛上的中国人实施了无情的驱赶和掠夺。他们将大片土地占为己有,迫使岛上的渔民无地耕作,失去生存之本。俄国人更是在岛上兴建了大规模的监狱,将抗拒的中国人关押其中,遭受酷刑虐待。

更为可憎的是,殖民者们对岛上的一切中华文化遗存视而不见,放任其被破坏摧残。乾隆御书石刻被任意涂污塞毁,村落古迹不复存在。他们对岛上的一切历史文物推而广之,试图彻底抹杀库页岛的中国印记。

直至20世纪中期,中俄两国政府就归属库页岛的主权问题达成协议,这座岛最终尘埃落定,被俄国所"合法"占据。但令人遗憾的是,当时中国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的艰难时期,根本无暇理会这块偏远海外领地的存亡。

历经百年屈辱,如今的库页岛已经基本消失了当年的中华文化痕迹。曾经属于祖国的领土,如今只能被外族划为一片"俄罗斯领海"。不禁让人感怀大清朝收缩日趋衰弱,任由外族肆意侵夺中华疆土的悲哀历史。

岛上遗留中华文化遗存

尽管库页岛如今已被外族占据,成为他人的领土,但这片曾属于中华疆域的地方,至今仍留存着无可磨灭的中国文化印记。

才知道,台湾岛是清朝第二大岛,那第一大岛是哪里?

最为显著的,当属乾隆皇帝御书的那方石刻。公元1786年,乾隆皇帝在御览《暹罗记略》一书时,对库页岛的归属地位深有体认,因而亲笔题写了"海波止止斯有最,天朝物华嵘巍巍"的对联,嘱令工匠在岛上镌刻,以彰显帝国对库页岛的主权。这方石碑虽曾在外族殖民时期遭到涂污损毁,但至今仍屹立在库页岛北端的敖罗努泽村,昭示着这里曾是清朝的疆土版图。

除此之外,岛上的地名体系也保留着中国语言的痕迹。例如库页一词的俄罗斯语音译就是"萨哈林",与当地居民口中的"吉利耶"音相近。还有岛上的许多山川河流地名,都能从库页方言中找到语源渊源。这无疑证明了,中华文明在这方偏远海外,也曾留有深深烙印。

而在库页岛居民的生活习俗中,则洋溢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历史学家考察发现,岛上有诸多生活礼仪和村落布局,都与中国大陆极为相似。例如库页人建房时讲究"四合院"的布局形制,正门要正对大路;年节时则有守岁、烧冥钞的习惯,与中国农村别无二致。

甚至一些极为细微的生活细节,都能从中看出中华文化的影子。比如岛上渔民打制的鱼叉,形制同样是模仿中国大陆的做法。库页人还保留了古老的生火方式,利用两块木柴摩擦燃烧取暖。这些充满岭南风情的生活习俗,都证明了库页岛上居民在当年便是华夏子民的后裔。

凡此种种,都道出了库页岛绝非是一处与华夏毫无瓜葛的陌生之地。显然,在数百年前,这里就有着中华文明的火种播迹,中国人在岛上生根发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性。这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即便遭到外族入侵和殖民,也终究难以完全根除。

正是由于库页岛上遗留的深厚中华文化底蕴,才使得这片曾经的神州疆土,虽一度被外族占据,却依旧带有浓厚的中国气息。岛上的石刻、地名、民俗,都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华夏文明在这一偏远海角的曼妙身影。唯恨因朝廷军力凋零,才使这方疆土无奈被外族瓜分占据,使中华文化在库页岛呈现出断裂残余的景象。

中国对库页岛主权的历史主张

纵观历史,中国政府对库页岛主权的主张实为坚韧不渝。尽管这片领土一度被外族占据,但在不同时期,中国都曾就此提出过坚决抗议和主权主张。

追溯至清末,便是如此。1875年,俄国开始在库页岛上大肆殖民,驱赶当地渔民,开设矿厂。当年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即就俄国侵占库页岛一事向朝廷提出申冤。朝廷亦做出回应,命令"该岛应将俄人驱逐出境"。

不过,彼时陷于内忧外患的清廷已无暇理会库页岛的存亡。随着时间推移,俄国在岛上的势力逐步扩张,曾经的中国版图最终沦为了俄罗斯的殖民地。

及至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亦未对库页岛主权弃之不顾。1932年,时任哈尔滨驻俄大使馆领事的汪荣宝就曾专门就俄占库页岛一事向苏俄政府提出交涉,要求俄方归还这片原属中国的领土。然而由于实力悬殊,交涉最终徒劳无功。

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解放区政府亦就库页岛归属问题与苏联代表进行过多次交涉。其间,周恩来总理曾于1949年亲自就中国对库页岛的主权提出过声明,要求苏联无条件归还库页岛。但由于当时形势所限,此事最终未能彻底执行。

进入新中国后,中国政府一直未曾放弃对库页岛主权的坚持。1951年,周恩来总理在与苏联外长签订条约时,再次就库页岛归属提出严正交涉。不过,由于当时中苏蜜月期的特殊外交关系,双方最终未能在库页问题上取得突破。

直至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力的壮大和外交话语权的提升,中国提出了在库页问题上与苏联进行谈判的设想。终于在199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一份共同声明,确定库页岛归属俄罗斯主权。

纵观百余年来的主权争议,可见中国从未对库页岛的主权地位视而不见。不同时期的中国政府,都曾就此向外族占领者提出过抗议和交涉。只是由于国力不足和外交环境所限,未能就此付诸武力相夺。

结尾

最终,为谋求涉外关系的大局,新中国政府只能在主权问题上做出让步,将库页岛的领土权永久割让给俄罗斯。这虽然是一种无奈之举,却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在领土争端问题上的理性务实态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