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小王遭校園暴力,父親義憤填膺
小王是一個性格内向、學習優秀的初二學生。他喜歡鑽研書本,放學後總是一個人默默地走回家。小王的腼腆和書呆子的性格,常招來幾名不良同學的嘲笑與欺負。
一天放學後,小王又獨自往家走,卻被幾名不良同學堵在了小巷裡。那幾人拳腳相加,将小王打得鼻青臉腫。
小王痛苦地摔在了地上,雙手抱頭,一動也不敢動。那幾名不良少年見小王已毫無還手之力,這才大笑着離開了。
小王直到那些人都走遠了,才慢慢爬起來,一瘸一拐地回了家。當父親老王看到小王傷痕累累的樣子時,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平時一直沉默寡言的老王,第一次這樣憤怒。
老王決心要為小王出頭,要讓那些欺負孩子的不良少年得到應有的懲罰。他不能讓小王以為這個世界沒有公平和正義,更不能讓小王在弱肉強食的暴力中喪失自己。
老王前往學校理論,遭校方淡處理
第二天,老王請了半天假,帶着還在發抖的小王來到了學校。老王找到了班主任李老師,描述了小王被暴力欺負的經過,并提出要求嚴懲那些不良同學。
但是李老師的反應卻讓老王很失望。李老師隻是敷衍地說了幾句“會加強對學生的管教”之類的話,就匆匆離開了。
老王看得出來,李老師并不想真正介入調查,隻想蒙混過關。
老王接着去找了校長和教導主任反映此事,可是校方的反應也同樣輕描淡寫。他們隻是讓小王“放下心裡包袱”,不要“過度敏感”。
老王憤怒地說這明明就是校園暴力事件,卻被校方淡處理,但校方仍然不為所動。
面對學校的漠不關心,老王徹底憤怒了。他握緊小王瘦弱的手,決心要為他讨回公道。既然學校不肯出面制裁那些欺負孩子的暴徒,那他隻能親自動手了。
老王掄鐵棍毆打施暴者,被制止
老王帶着小王開車來到了那些不良少年常聚集的一個爛尾樓。老王提前準備了一根結實的鐵棍,他要好好“教育”一下這些欺軟怕硬的暴力分子。
老王熟門熟路地來到了那些不良少年的倉庫聚集地。果然,之前欺負小王的幾個人都在這裡。老王大步走進倉庫,那幾人一看是小王的父親,都有些發毛,但還是嘴硬地前來攔住。
老王絲毫不懼,掄起了手中的鐵棍就向那幾人猛力打去。那幾人連滾帶爬才躲開了第一擊,倉庫裡頓時亂作一團。
就在此時,附近居民聽到打鬥聲,紛紛報警。于是那幾名不良少年都成功逃離了現場。
很快,巡警趕到,制止了老王的行動。老王雖未能真正打到那幾名不良少年,但這場“教育行動”已經傳遍了本地的校園。
欺負同學的下場,讓所有的不良少年心生警惕。從某種程度上,老王的義舉确實幫助懦弱的小王重新樹立了尊嚴。
老王被批評但無悔改之意
老王的過激行為受到了許多人的批評。學校認為他破壞了校園安甯,警方也批評他擅自打人。甚至小王的母親也認為老王不應以暴制暴。
但是在小王心中,父親的這番義舉讓自己感受到久違的安全感。父親的鐵棍雖然沒有打中任何人,但已經讓自己看到了正義的力量。
小王再也不會認為這個世界隻有弱肉強食。
父親老王也不以自己違法打人而感到後悔。他說保護孩子是任何父母的天職,自己沒有做錯。隻要小王能在溫暖中成長,他的牢獄之災也在所不惜。
老王的行為的确過激,但它點燃了這個父子關系中久未有過的溫暖。它也讓這個過程中的所有人反思何為“正義”。
僅就此,老王的義舉也并非全無意義。
校園暴力問題引發社會關注
這起父親打人事件,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校園暴力問題的廣泛關注。學校被要求完善防範機制,加強對高危學生的管教,以防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教育部門也在此事後加大了對校園暴力的懲處力度。一旦發現欺淩事件,必須快速介入調查,嚴懲肇事者,并提供心理輔導給受害者。
不能再用各種借口搪塞家長的質詢。
輿論也紛紛呼籲家長和學校要合力營造一個安全、溫暖、有愛的成長環境。不能讓暴力泛濫成災,也不能讓孩子在恐懼中學習成長。
這起事件中,每個人都有反思的空間。家長要理性,學校要負責,孩子要團結,法律要公正。隻有當每一個角色各司其職時,校園才能遠離陰影,培養陽光的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