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歲女兒悄悄“氪金”玩遊戲,家長稱退款“難舉證” 律師:建議遊戲公司啟動人臉識别

作者:紅星新聞

近日,劉先生向紅星新聞反映稱,12月23日,他發現手機裡突然多出了共計3千多元的支付記錄,收款方是廣東歡太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歡太公司),支付内容是購買“蛋币”(一種遊戲道具)。劉先生詢問女兒後得知,這些錢是家長不在時,被8歲的女兒充進了一款名為“蛋仔派對”的手機遊戲裡。

劉先生稱,他随後聯系歡太公司表示希望退款,卻被該公司客服告知,由于劉先生的賬号身份證明名認證為成人,且費用通過支付密碼支付,除非劉先生提供更多證據證明錢确實是孩子充進去的,否則公司無法辦理退款。

8歲女兒悄悄“氪金”玩遊戲,家長稱退款“難舉證” 律師:建議遊戲公司啟動人臉識别

“蛋仔派對”遊戲充值頁面

媒體報道顯示,劉先生的遭遇并非個案,在一個名為“蛋仔派對投訴群”的微信群裡,上百名家長表示,未成年的孩子向“蛋仔派對”充值,希望遊戲方退還錢款。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截至發稿前,新使用者注冊“蛋仔派對”需要輸入身份證号和真實姓名。若身份認證為未成年人,遊玩時間和時長會被限制。歡太公司客服表示,對于該公司所服務的OPPO管道服使用者,OPPO 8.24及以上的版本需要在輸入真實姓名和身份證号後,掃描人臉才能完成身份認證。

陝西恒達律師事務所進階合夥人趙良善認為,實踐中,孩子往往用家長的成年人身份注冊登入遊戲,但實際玩遊戲的是孩子,而遊戲公司常會讓家長舉證(比如監控視訊)證明遊戲實際是孩子所玩的,這顯然不切合實際。他建議遊戲公司啟動人臉識别系統,進而及時甄别遊戲注冊登入人和實際玩遊戲的人是否為同一人。此外家長也要盡到監護責任,看管好自己的孩子、看管好自己的手機支付密碼。

——①——

家長稱孩子充值3千餘元買遊戲币

想退款被告知要證明充值者确為孩子

據劉先生介紹,12月20日至22日,他和妻子外出辦事,因怕8歲的孩子孤單,就把手機給孩子玩,“沒想到孩子竟在手機遊戲上花了這麼多錢。”他向記者出示的微信支付記錄顯示,12月20日至12月22日,劉先生的賬戶先後多次向廣東歡太科技有限公司付款,總計3479元。商品為“蛋币”,單次付款的數額有6元、30元、128元、648元等。

劉先生稱,此後,他聯系收款方廣東歡太科技有限公司,希望能協商退款。有客服回複表示,涉事賬号是用成年人的身份證号注冊,并使用支付密碼付費;公司方面認為,這屬于“實名認證為成年人”,除非劉先生提供更多證據證明錢确實是孩子充進去的,否則公司無法辦理退款。劉先生追問,需要什麼樣的證據才能證明錢是孩子充的?客服表示,需要家長想辦法尋找,無法明确回答這個問題。

劉先生感到無奈。他告訴記者,此前,他曾教過孩子如何網購,是以孩子知曉手機的支付密碼。至于家長的身份證号碼,可能是大人不在時孩子翻找家中證件看到的。劉先生認為,這款遊戲對未成年人的身份認定不夠嚴謹,如果能在新增賬號或付款的流程中加入“人臉識别”功能,也許可以更好地避免未成年人沖動消費。

截至發稿前,劉先生的退款事宜仍在協商中。

——②——

該遊戲已開通未成年人退款快捷通道

客服稱部分版本增加人臉識别認證

記者了解到,“蛋仔派對”是杭州網易雷火科技有限公司營運、由網易平台發行的一款休閑競技手遊,兼具社交功能。該款遊戲官方網站顯示,其于2022年5月27日正式開服。

12月25日,記者分别通過小米手機應用商店和蘋果手機App Store下載下傳“蛋仔派對”。在遊戲開啟時的加載界面,左下角标注的适齡提示為8歲+。進入遊戲首頁後,彈窗顯示要求輸入身份證号和真實姓名。輸入完成,即可開啟遊戲。

8歲女兒悄悄“氪金”玩遊戲,家長稱退款“難舉證” 律師:建議遊戲公司啟動人臉識别

記者手機下載下傳“蛋仔派對”,遊戲頁面彈出實名認證提示

遊戲中,玩家可以通過充值現金兌換遊戲中的虛拟币,購買皮膚裝扮和角色技能等。一次性充值價格最低1元,最高648元。一些皮膚款式需要以抽盲盒的方式擷取,也就是說,使用者可能需要多次購買盲盒,才可增大獲得心儀道具的幾率。購買頁面上有一行小字:“請适當娛樂,理性消費”。

據深圳特區報報道,在一個名叫“蛋仔派對投訴群”的微信群裡,有300多個家長聚集在一起,聲稱希望遊戲方退還家中未成年人充進“蛋仔派對”裡的錢款。報道也提及,如果身份被認證為“未成年人”,會彈出溫馨提示,顯示“未成年玩家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的20時至21時登入遊戲”。

12月25日,記者緻電“蛋仔派對”客服中心,語音助手列舉的第一個問題,是“未成年充值退款”。記者說出希望咨詢“未成年充值退款”問題後,語音提示“目前已開通未成年人退款快捷通道,已為你下發退款方式的短信”。根據短信中的連結,記者打開“網易遊戲家長關愛平台”,在較長的描述劉先生反映的情況後,平台客服表示,家長可以微信搜尋網易家長關愛平台申請退款。

26日,記者以顧客身份從廣東歡太科技有限公司客服處了解到,廣東歡太科技有限公司與“蛋仔派對”遊戲方為合作關系,是遊戲的收款方——用OPPO管道服下載下傳的遊戲手機号登入的遊戲,會充值到廣東歡太科技有限公司。此外,OPPO手機8.24以下的版本,通過輸入真實姓名和身份證号完成認證,無需驗證人臉;OPPO8.24及以上的版本,需要在輸入真實姓名和身份證号後,掃描人臉,才能完成認證。

遊戲行業從業者林先生告訴紅星新聞,手遊行業通常隻會做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在充值上一般不會單獨為未成年使用者充值設定限額。

對于很多家長提出的在身份認證階段增添人臉識别功能的建議,林先生認為,這種方法也未必能萬無一失地“攔住未成年人”,“一些孩子想玩,會找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幫忙刷臉。”另一方面,登入遊戲時增加人臉識别驗證,或在遊戲過程中“突擊”人臉識别,也有可能會降低部分使用者的遊玩體驗。

林先生認為,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沉迷于充值(“氪金”)手遊,可以引導孩子接觸利于思維鍛煉的益智遊戲、戶外互動等,讓孩子學會鑒别娛樂休閑活動的好與壞,作出健康向上的選擇。

——③——

律師觀點:

遊戲公司有義務阻止未成年人沖動消費

未成年人用家長的身份證新增賬號後向遊戲大額充值,家長能否追回?類似遭遇的家長可以通過哪些方式維權?遊戲公司是否有義務阻止未成年人沖動消費?帶着這些問題,紅星新聞記者對話律師。

北京市漢鼎聯合律師事務所律師何智娟介紹,民法典第十九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第二十條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何智娟認為,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充值遊戲的行為是無效的,家長可以主張遊戲平台返還。而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遊戲可以在自己認知的範圍内小額充值。例如,很多遊戲設定了6元首充獎勵,這是合理範圍内的充值,合法有效。但對于大額的充值,必須經過家長的同意或追認後才能發生效力。家長不同意或不追認的,行為無效,家長可以主張遊戲平台返還。家長如果提供相應的證據證明是由未成年人進行的充值,平台就應該返還。

8歲女兒悄悄“氪金”玩遊戲,家長稱退款“難舉證” 律師:建議遊戲公司啟動人臉識别

“蛋仔派對”遊戲頁面 圖據ICphoto

何智娟認為,遊戲公司有義務阻止未成年人沖動消費。國家新聞出版署2019年印發的《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明确規定:網絡遊戲企業不得為未滿8周歲的使用者提供遊戲付費服務,同一網絡企業所提供的遊戲付費服務,8周歲以上未滿16歲的未成年人使用者,單次充值金額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200元人民币;16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使用者,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400元人民币。

“這些其實都是未成年人保護法關于‘妥善管理和保護未成年人的财産、依法代理未成年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條款的細化。無論是從法律的角度,還是從遊戲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履行未成年人保護義務的角度,都應當用相應的措施阻止未成年人沖動消費。”何智娟說。

陝西恒達律師事務所進階合夥人、知名公益律師趙良善認為,遊戲公司為未成年人提供虛拟貨币充值交易服務,可能會違反《網絡遊戲管理暫行辦法》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務。”同時,為杜絕未成年人網絡遊戲消費,文化部釋出了《關于規範網絡遊戲營運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遊戲平台實行實名認證制。趙良善表示,如果本事件中的遊戲實名認證未真正起到實名認證的作用,遊戲公司亦應退還遊戲款。

對于家長如何要回被孩子充進遊戲裡的錢款,何智娟建議,如果平台不予退款的,家長可以去工信部和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例如消費者投訴平台或者撥打12315熱線。如果依然無法解決,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針對這種類案比較多的情況,家長可以互相聯系,共同尋找律師進行起訴。“不過,在具體的訴訟或者維權過程中,家長需要證明遊戲認證、充值行為來自未成年人,實踐中可能存在證明上的困難。”何智娟說。

而在趙良善看來,實踐中,孩子往往用家長成年人的身份注冊登入遊戲,但實際玩遊戲的是孩子,而遊戲公司常會讓家長舉證(比如監控視訊)證明遊戲實際是孩子所玩,這顯然不切合實際,無疑是在刁難家長,因為家裡安裝監控的家庭并不多。其實,孩子的個人陳述也是證據,隻要孩子能夠一五一十地講述怎樣玩的遊戲、怎樣購買的遊戲裝備、什麼時間段充值等等,同樣可以證明遊戲是孩子玩的。

趙良善建議,為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真正落實實名認證制度,建議遊戲公司啟動人臉識别系統,進而及時甄别遊戲注冊登入人和實際玩遊戲的人是否為同一人。同時,監管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加大懲罰力度。家長也要盡到監護責任,看管好自己的孩子、看管好自己的手機支付密碼。

何智娟也表示,比起遊戲公司,家長具有更大的監管責任。例如,不要告訴未成年人支付密碼,引導未成年人進行合理遊戲等。

紅星新聞記者 王語琤

編輯 郭莊 責編 李彬彬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8歲女兒悄悄“氪金”玩遊戲,家長稱退款“難舉證” 律師:建議遊戲公司啟動人臉識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