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同樣是《原神》極高畫質+60幀,其他旗艦手機功耗高達5.7W的情況下,平均幀率隻有53.9FPS,iQOO Neo9 Pro卻做到了5.1W功耗+59.5FPS的平均幀率!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同樣是《王者榮耀》120幀+極緻畫質,其他号稱采用層萬級VC的旗艦手機達到了43.9℃,iQOO Neo9 Pro的溫度卻僅有42.4℃。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多任務狀态下,擁有「不公平排程2.0」功能的iQOO Neo9 Pro優勢就更明顯了。同樣是《原神》+微信語音,其他手機幀率降低至50.8FPS,iQOO Neo9 Pro卻依然可以維持在59.4FPS,幀率始終穩定。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日前的iQOO Neo9系列雙芯遊戲性能技術溝通會上,iQOO手機展示了多年耕耘遊戲領域的技術積累與實力。iQOO作為主打遊戲性能的品牌,誕生之日起就在遊戲領域樹立起了标杆。

毫無疑問,新機iQOO Neo9系列延續了iQOO手機高性能的優良傳統,維持住了性能标杆的形象,并且在測試中取得了遠超其他同級别手機的表現。iQOO,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vivo聯手MTK,定義全大核天玑9300

行業的每一次革新,都是參與者的機遇,智能機伴随着3G、4G時代到來,高通抓住了機會,成為了移動通信領域巨頭。5G時代則是MTK的機會,最幸運的是,MTK還遇到了一直支援他的「真愛」vivo。

從天玑9000系列開始,vivo就與MTK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vivo産品副總裁黃韬更是表示,天玑9300為vivo與MTK聯手定義,雙方共同探索天玑9300的全大核架構。

一款手機搭載某款SoC,不是安裝上去就行了,還需要手機廠商根據晶片的架構進行針對性優化,否則将無法完全發揮SoC的性能。許多搭載同一款SoC的手機,跑分就有很大的差距,更不用說實際使用時的表現了。

與MTK的多年合作,以及旗艦機堅持搭載MTK晶片,令vivo在天玑SoC的優化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二者聯合定義的天玑9300,采用與衆不同的全大核架構,為iQOO Neo9系列提供了性能保障。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一般來說,手機SoC為了日常使用時手機能夠保持低功耗,晶片CPU架構會采用大小核組合設計。經過多年發展,現在晶片架構已經複雜到超大核+大核+中核+小核了,天玑9300卻不同,抛棄了傳統的中小核架構,采用了4顆Cortex-X4超大核+4顆Cortex-A720大核組成的全大核架構。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SoC的設計不能脫離産品,既然需要找手機廠商合作,「真愛」vivo自然是MTK最好的選擇。事實也證明,MTK的選擇沒有錯。

相較于上一代天玑9200,天玑9300多核峰值性能提升40%,同性能能耗低33%。從安兔兔跑分來看,除了少部分專業遊戲手機或主打遊戲性能的旗艦,其他普通骁龍8 Gen 3旗艦的跑分比vivo的天玑9300旗艦低5%。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iQOO Neo9系列擁有遠超同級産品的遊戲表現,《原神》大世界跑圖半小時,搭載幀率感覺技術2.0的iQOO Neo9 Pro平均幀率高達59.5幀,平均功率5.1W,而友商手機則隻有53.9幀,功率反而是5.7W,iQOO不但幀率更高,而且功耗更低。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多年的通力合作令vivo對于天玑晶片的優化得心應手,再加上iQOO Neo9系列的6000平方毫米大面積VC均熱闆,更高機身覆寫率,甚至超越友商萬級VC的散熱表現,可以完美發揮天玑9300的性能。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你以為這樣vivo就滿足了嗎?不,iQOO Neo擁有遠超同級産品表現還有一個大功臣,那就是vivo自研電競晶片Q1,為遊戲體驗深度賦能超分、超幀能力。

雙芯鑄就戰神,Q1造就遊戲标杆

在手機廠商的鑽研與宣傳下,消費者們對于獨立顯示晶片已不再陌生,不同的是,其他手機廠商的晶片研發主要在影像、NPU等方面,vivo還将其拓展到了遊戲領域,打造出了類似PC獨立顯示卡的「電競晶片」。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iQOO Neo系列使用獨立遊戲晶片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21年初釋出的iQOO Neo5。三年過去了,iQOO Neo系列更新了五代産品,從第三方獨立顯示晶片到自研電競晶片Q1,結合更強的自研算法帶來了領先行業的超分+超幀效果。

對于遊戲超分,PC使用者可能比較熟悉,NVIDIA的DLSS與AMD的FSR都屬于此類技術。手機SoC性能有限,提升畫面就意味着需要犧牲幀率,但一款為遊戲玩家設計的好産品,自然「我全都要」。iQOO研發電競晶片Q1,就是希望能夠兼顧畫面和幀率。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為此iQOO通過不斷調節各類參數,走訪遊戲玩家與使用者,最終得出了一套高效且能夠實作玩家認為最佳畫質的V-SR算法。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在V-SR的訓練階段,網絡模型會将遊戲手機端的低分辨率圖檔進行放大,切塊,然後将圖檔塊根據圖檔的紋理類型,圖像梯度,圖像相關性等特性進行分類。同樣對高分辨率圖檔也做切片,網絡結構包含多尺度卷積以及注意力機制等。經過至少十萬次疊代網絡更新,得到一組目标卷積核。這些卷積核能夠将低分辨率圖檔采樣為高分辨率圖檔。在手機運作時,遊戲繪制的内容會先經過将遊戲内容點對點渲染的上采樣過程,然後進行切片分類,不同的類别由不同的V-SR算法對應類别子算法進行增強處理,最後進行塊聚合,輸出最終的圖像。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基于該算法,iQOO Neo9 Pro實作了1.5K超分與72幀超幀并發。相比友商手機2K普通超分+45幀率的畫質尚且難以保持幀率穩定,iQOO Neo9 Pro卻做到了1.5K分辨率、72FPS幀率穩定運作30分鐘的出色表現,畫面更清晰更流暢甚至功耗更低。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高幀率的意義,在高重新整理率螢幕開始普及時,就有許多科普文章。但對于遊戲玩家而言,最可怕的不是幀率隻有45FPS,而是無法穩定45FPS,隻要不低于30FPS,眼睛适應一定的幀率後,「眨眼補幀」不是不行。

幀率不停波動,會令玩家明顯察覺到卡頓。iQOO Neo9Pro在零時延插幀技術的加持下,不但幀率可以達到72FPS,而且穩如泰山,遊戲流暢度高出一個級别。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除了自研電競晶片Q1的插幀,iQOO Neo9系列還支援幀率感覺技術,通過對遊戲場景“逐幀”識别和負載計算,實作精準的排程配置設定,降低功耗,提高穩幀的目标。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手機SoC性能有限,2K分辨率壓力太大,是以不少手機會采用超分辨率方案。然而同樣都是超分辨率技術,手機廠商的實力不同,在畫面細節處就會有明顯的差别。行業友商超分方案雖然将将分辨率到1200P/1440P,本質是單純拉大像素,對畫面的細膩程度幾乎沒有提升。iQOO Neo9 Pro擁有獨立電競晶片和專屬自研V-SR算法,帶來畫質和細節效果的全面提升,結果就造成了1.5K螢幕清晰度反而高于2K螢幕的現象。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iQOO Neo9系列的1.5K 144Hz 8T全天候超感螢幕還支援V-Sync技術,将遊戲從「渲染」到「顯示」全鍊路打通,将延遲降低至37.92ms領先行業37%,跟手性也優于其他同級産品。在開放世界手遊場景下,超幀至144幀比原生60幀的時延更低。同時基于自研電競晶片Q1,iQOO Neo9系列支援超過135款開啟插幀功能,其中100+款遊戲支援插幀實作144幀,真正做到體驗領先,覆寫領先,流暢革命。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軟硬兼施」,才是iQOO性能的保障

似乎是骁龍835時代開始,就不斷有網友發表言論,聲稱手機性能過剩,骁龍7系晶片已能夠滿足普通使用者。但遊戲廠商卻告訴我們,性能過剩永遠不可能到來,總會有内容更豐富、玩法更多樣,性能要求也更高的遊戲上線。

iQOO Neo9系列「軟硬兼施」,通過天玑9300、自研電競晶片Q1的“旗艦雙芯”組合,碰撞出性能“核能量”,結合V-SR、V-Sync、幀率感覺、零時延插幀等技術,滿足了目前遊戲玩家的需求。

天玑9300與電競晶片Q1釋放性能“核能量”,造就了一款遊戲神機

同時,vivo也為行業指明了路徑,在手機遊戲性能要求越來越高,且手遊光追迅速普及的今天,隻依靠SoC的CPU和GPU性能,未來未必能夠滿足遊戲玩家的要求。

20世紀80年代,PC領域就出現了獨立顯示卡,如今40年過去了,手機或許不會配備獨立GPU,但通過專業電競晶片和算法,降低SoC壓力、功耗,提升遊戲幀率、分辨率及穩定性的方案,是時候普及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