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封狼居胥齊名,“燕然勒石”的窦憲,為何被自己外甥逼死了?

前言

東漢時期,外戚幹政的現象嚴重到了令人震驚的地步。然而,這一局面并非東漢建立之初便有,而是始于一位不循舊制的皇帝——漢章帝。正是在他的統治下,外戚攬權的現象愈演愈烈,最終導緻了外戚窦憲的權勢熏天,甚至妄圖謀權篡位。

與封狼居胥齊名,“燕然勒石”的窦憲,為何被自己外甥逼死了?

漢章帝重用外戚,對外戚幹政現象坐視不管,為外戚攬權埋下了禍根。窦憲作為一位聰明權謀的宦官,迅速抓住了這個機會,成為東漢時期外戚幹政的代表人物。他通過巧妙的政策,逐漸将手中的權力擴大,政治鬥争中屢次擊敗對手,甚至在一段時間内成為東漢王朝的實際掌權者。

窦憲的權謀風雲令當時朝野為之震驚。他在政治鬥争中表現得遊刃有餘,處理内外事務得心應手。然而,曆史的車輪無法停滞,權臣終究難逃宿命的糾纏。

命運弄人,這位曾經叱咤風雲的權臣,最終卻死在了年僅十四歲的漢和帝手中。

與封狼居胥齊名,“燕然勒石”的窦憲,為何被自己外甥逼死了?

那麼,曆史上真實的窦憲,為什麼會這麼狂呢?而巅峰時期的窦憲,為什麼會被當時年僅十四歲的漢和帝反殺呢?

多災多難的童年

窦憲,這個在東漢末年曾一度身懷大權、平定北匈奴的名臣,他的童年并不如想象中那般順遂。相反,窦憲的早年生活,充滿了不确定性與變數。

作為窦融的曾孫,窦憲本該是東漢朝中顯赫一族的子弟。然而,由于祖父窦融與父親窦穆的原因,窦憲全家卻在他幼年時被迫遷徙回鄉,并遭到嚴密的軟禁。

與封狼居胥齊名,“燕然勒石”的窦憲,為何被自己外甥逼死了?

在這十幾年的軟禁生活中,窦憲與家人們雖然衣食無憂,但卻也無法踏出家門一步。這樣的生活對窦憲影響深刻,在他心中埋下了隐隐的怨恨與不甘。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這期間,他的爺爺與父親還相繼在獄中去世。對于年幼的窦憲來說,這無疑是晴天霹靂。他在心中不禁思索,自己的家人究竟犯下了什麼不可饒恕的罪過,竟遭遇如此命運。這更加加深了他内心的怨氣與仇視。

姐姐入宮助長跋扈

好景不長,漢章帝駕崩,年僅七歲的漢和帝繼位後,窦氏作為窦憲的姐姐入宮,并最終成為了皇後。

一時間,窦家重新崛起,由被軟禁的困境飛黃騰達至權力的巅峰。

對于窦憲來說,這無疑是壓抑已久的怨氣一瀉而出的最好輸出口。

與封狼居胥齊名,“燕然勒石”的窦憲,為何被自己外甥逼死了?

他開始肆無忌憚的報複那些曾參與整肅窦氏的官員,甚至将谒者韓纡斬首祭祖,極盡脅迫之能事。

而随着姐姐的地位日益加強,窦憲也受此鼓舞,開始更加蠻橫跋扈。他甚至強占了一座皇室花園,引起漢章帝的震怒,最後隻因姐姐窦皇後承擔責任而得以脫身。

可見,在這些年來的壓抑後,窦憲已經想要展現自己的實力,來擷取這些年來所失去的感覺。而這種亟待宣洩的情緒,卻加重了他驕橫跋扈的性格。

北伐匈奴一雪前恥

然而,好景不長。不久後,漢章帝駕崩,年僅八歲的漢和帝繼位。窦氏成為太後臨朝稱制,而窦憲也是以飛黃騰達,成為東漢實質上的第二号人物。

與封狼居胥齊名,“燕然勒石”的窦憲,為何被自己外甥逼死了?

一時間,他手握大權,權傾朝野。想必這也讓窦憲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感。

但很快,他又陷入了刺殺都鄉侯劉暢的糾紛之中,不得不受囚禁于皇宮之内。

這無疑是對窦憲霸道作風的一次重擊。他明白,想要重新獲得權力,就必須再出一番力。

于是,窦憲申請北伐匈奴,來為自己贖罪。在得到準許後,他立刻北上前線,誓要一雪前恥。

作為東漢北方前線的主帥,窦憲異常積極的發動了對北匈奴的進攻。

在東漢多年積累的軍事布局上,他指揮大軍深入匈奴腹地,步步緊逼,将其逼入絕境。最終,在冒頓單于病故後,北匈奴陷入内亂。

與封狼居胥齊名,“燕然勒石”的窦憲,為何被自己外甥逼死了?

窦憲敏銳的捕捉到這個機會,趁機對北匈奴發動了最後的決戰。

這就是著名的勒石城之戰。

在這裡,東漢大軍徹底擊潰北匈奴殘部,其餘部衆也紛紛南下投降。至此,東漢正式滅亡北匈奴,完成了百年雪恥的心願。

作為這場戰争的主帥,窦憲也在第一時間收獲了無數贊譽與榮耀。他也終于完成了多年來的心願,并重新奪回了權力。

興奮難耐的篡位心思

然而,權力終究是個雙刃劍。它能帶給你無限榮耀,也能讓你付出慘痛的代價。

與封狼居胥齊名,“燕然勒石”的窦憲,為何被自己外甥逼死了?

在取得勝利、權力到手後,窦憲已經開始膨脹了。

他不再是一個謹小慎微的權臣,而是變成了一個跋扈狂妄的野心家。

在與北匈奴的戰争中,他允許自己的部下在匈奴境内大肆掠奪,A錢受賄,橫征暴斂。這引起了許多朝臣的不滿,紛紛彈劾窦憲。

而更為嚴重的是,有傳言說,窦憲已經開始醞釀着篡位的野心了。

當窦憲凱旋傳回京城後,許多朝臣前去拜見他時,都齊聲高呼“萬歲”。這在當時是對皇帝的最高禮節,如今卻用在一個武将的身上。這讓所有人看在眼裡,心中隐憂窦憲會趁機奪權。

其實,窦憲當時的心理也正如人們擔心的那般。

與封狼居胥齊名,“燕然勒石”的窦憲,為何被自己外甥逼死了?

他覺得自己功勞赫赫,早已超越了當年的名将衛青、霍去病。現在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正是奪取帝位的最佳良機。

于是,他開始暗中聯絡心腹,準備在機會成熟時發動政變,篡位稱帝。

這讓年僅十四歲的漢和帝感到恐慌。他意識到,這個手握重兵的舅舅,已經成為自己最大的心腹之患。必須想辦法除掉他,自己才能坐穩龍椅。

然而此時此刻,漢和帝又能奈窦憲何呢?

在這危急存亡之秋,他也隻能暗中聯絡大臣,尋找除去這個心腹大患的最佳良機。

被舅甥聯手坑害

機會很快就來了。

與封狼居胥齊名,“燕然勒石”的窦憲,為何被自己外甥逼死了?

公元92年,為了安撫邊疆,漢和帝巡視長安。他故意發出诏書,召窦憲進京觐見。

果然,窦憲立刻離開了軍隊,進入京城。

這正是漢和帝期盼已久的良機!

他迅速發動政變,捕殺窦氏在京城的黨羽。與此同時,還将窦太後軟禁起來,剝奪了她的權力。至于窦憲等人,雖未立即處死,但也被趕回老家,實際已經失去了一切權力。

就這樣,窦憲和漢和帝的這場權力博弈,以後者的勝利告終。這個手握重兵,曾經權傾朝野的大權臣,就這樣輕易的被一個十四歲的孩子算計了去。

與封狼居胥齊名,“燕然勒石”的窦憲,為何被自己外甥逼死了?

不久後,在漢和帝的安排下,窦憲被逼自殺身亡。至此,這個跋扈狂妄的權臣壯烈謝幕,生命也宣告終結。

那麼,漢和帝果然沒有錯嗎?他除去自己的舅舅,似乎隻是在自保。

可我們又何嘗能輕易論斷窦憲的一生。他為東漢北伐匈奴立下汗馬功勞,這是他這一生中最光輝燦爛的時刻。

但權力使他膨脹狂妄,最終自取滅亡。

這樣的人生,真的值得令我們去評判、褒貶嗎?

或許,我們隻需記住那一個璀璨的勝利時刻,并為之欽佩。而至于他人生最後的結局,則交由曆史去定奪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