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与封狼居胥齐名,“燕然勒石”的窦宪,为何被自己外甥逼死了?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东汉时期,外戚干政的现象严重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然而,这一局面并非东汉建立之初便有,而是始于一位不循旧制的皇帝——汉章帝。正是在他的统治下,外戚揽权的现象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外戚窦宪的权势熏天,甚至妄图谋权篡位。

与封狼居胥齐名,“燕然勒石”的窦宪,为何被自己外甥逼死了?

汉章帝重用外戚,对外戚干政现象坐视不管,为外戚揽权埋下了祸根。窦宪作为一位聪明权谋的宦官,迅速抓住了这个机会,成为东汉时期外戚干政的代表人物。他通过巧妙的策略,逐渐将手中的权力扩大,政治斗争中屡次击败对手,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东汉王朝的实际掌权者。

窦宪的权谋风云令当时朝野为之震惊。他在政治斗争中表现得游刃有余,处理内外事务得心应手。然而,历史的车轮无法停滞,权臣终究难逃宿命的纠缠。

命运弄人,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权臣,最终却死在了年仅十四岁的汉和帝手中。

与封狼居胥齐名,“燕然勒石”的窦宪,为何被自己外甥逼死了?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窦宪,为什么会这么狂呢?而巅峰时期的窦宪,为什么会被当时年仅十四岁的汉和帝反杀呢?

多灾多难的童年

窦宪,这个在东汉末年曾一度身怀大权、平定北匈奴的名臣,他的童年并不如想象中那般顺遂。相反,窦宪的早年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与变数。

作为窦融的曾孙,窦宪本该是东汉朝中显赫一族的子弟。然而,由于祖父窦融与父亲窦穆的原因,窦宪全家却在他幼年时被迫迁徙回乡,并遭到严密的软禁。

与封狼居胥齐名,“燕然勒石”的窦宪,为何被自己外甥逼死了?

在这十几年的软禁生活中,窦宪与家人们虽然衣食无忧,但却也无法踏出家门一步。这样的生活对窦宪影响深刻,在他心中埋下了隐隐的怨恨与不甘。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这期间,他的爷爷与父亲还相继在狱中去世。对于年幼的窦宪来说,这无疑是晴天霹雳。他在心中不禁思索,自己的家人究竟犯下了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过,竟遭遇如此命运。这更加加深了他内心的怨气与仇视。

姐姐入宫助长跋扈

好景不长,汉章帝驾崩,年仅七岁的汉和帝继位后,窦氏作为窦宪的姐姐入宫,并最终成为了皇后。

一时间,窦家重新崛起,由被软禁的困境飞黄腾达至权力的巅峰。

对于窦宪来说,这无疑是压抑已久的怨气一泻而出的最好输出口。

与封狼居胥齐名,“燕然勒石”的窦宪,为何被自己外甥逼死了?

他开始肆无忌惮的报复那些曾参与整肃窦氏的官员,甚至将谒者韩纡斩首祭祖,极尽胁迫之能事。

而随着姐姐的地位日益加强,窦宪也受此鼓舞,开始更加蛮横跋扈。他甚至强占了一座皇室花园,引起汉章帝的震怒,最后只因姐姐窦皇后承担责任而得以脱身。

可见,在这些年来的压抑后,窦宪已经想要展现自己的实力,来获取这些年来所失去的感觉。而这种亟待宣泄的情绪,却加重了他骄横跋扈的性格。

北伐匈奴一雪前耻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后,汉章帝驾崩,年仅八岁的汉和帝继位。窦氏成为太后临朝称制,而窦宪也因此飞黄腾达,成为东汉实质上的第二号人物。

与封狼居胥齐名,“燕然勒石”的窦宪,为何被自己外甥逼死了?

一时间,他手握大权,权倾朝野。想必这也让窦宪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但很快,他又陷入了刺杀都乡侯刘畅的纠纷之中,不得不受囚禁于皇宫之内。

这无疑是对窦宪霸道作风的一次重击。他明白,想要重新获得权力,就必须再出一番力。

于是,窦宪申请北伐匈奴,来为自己赎罪。在得到批准后,他立刻北上前线,誓要一雪前耻。

作为东汉北方前线的主帅,窦宪异常积极的发动了对北匈奴的进攻。

在东汉多年积累的军事布局上,他指挥大军深入匈奴腹地,步步紧逼,将其逼入绝境。最终,在冒顿单于病故后,北匈奴陷入内乱。

与封狼居胥齐名,“燕然勒石”的窦宪,为何被自己外甥逼死了?

窦宪敏锐的捕捉到这个机会,趁机对北匈奴发动了最后的决战。

这就是著名的勒石城之战。

在这里,东汉大军彻底击溃北匈奴残部,其余部众也纷纷南下投降。至此,东汉正式灭亡北匈奴,完成了百年雪耻的心愿。

作为这场战争的主帅,窦宪也在第一时间收获了无数赞誉与荣耀。他也终于完成了多年来的心愿,并重新夺回了权力。

兴奋难耐的篡位心思

然而,权力终究是个双刃剑。它能带给你无限荣耀,也能让你付出惨痛的代价。

与封狼居胥齐名,“燕然勒石”的窦宪,为何被自己外甥逼死了?

在取得胜利、权力到手后,窦宪已经开始膨胀了。

他不再是一个谨小慎微的权臣,而是变成了一个跋扈狂妄的野心家。

在与北匈奴的战争中,他允许自己的部下在匈奴境内大肆掠夺,贪污受贿,横征暴敛。这引起了许多朝臣的不满,纷纷弹劾窦宪。

而更为严重的是,有传言说,窦宪已经开始酝酿着篡位的野心了。

当窦宪凯旋返回京城后,许多朝臣前去拜见他时,都齐声高呼“万岁”。这在当时是对皇帝的最高礼节,如今却用在一个武将的身上。这让所有人看在眼里,心中隐忧窦宪会趁机夺权。

其实,窦宪当时的心理也正如人们担心的那般。

与封狼居胥齐名,“燕然勒石”的窦宪,为何被自己外甥逼死了?

他觉得自己功劳赫赫,早已超越了当年的名将卫青、霍去病。现在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正是夺取帝位的最佳良机。

于是,他开始暗中联络心腹,准备在机会成熟时发动政变,篡位称帝。

这让年仅十四岁的汉和帝感到恐慌。他意识到,这个手握重兵的舅舅,已经成为自己最大的心腹之患。必须想办法除掉他,自己才能坐稳龙椅。

然而此时此刻,汉和帝又能奈窦宪何呢?

在这危急存亡之秋,他也只能暗中联络大臣,寻找除去这个心腹大患的最佳良机。

被舅甥联手坑害

机会很快就来了。

与封狼居胥齐名,“燕然勒石”的窦宪,为何被自己外甥逼死了?

公元92年,为了安抚边疆,汉和帝巡视长安。他故意发出诏书,召窦宪进京觐见。

果然,窦宪立刻离开了军队,进入京城。

这正是汉和帝期盼已久的良机!

他迅速发动政变,捕杀窦氏在京城的党羽。与此同时,还将窦太后软禁起来,剥夺了她的权力。至于窦宪等人,虽未立即处死,但也被赶回老家,实际已经失去了一切权力。

就这样,窦宪和汉和帝的这场权力博弈,以后者的胜利告终。这个手握重兵,曾经权倾朝野的大权臣,就这样轻易的被一个十四岁的孩子算计了去。

与封狼居胥齐名,“燕然勒石”的窦宪,为何被自己外甥逼死了?

不久后,在汉和帝的安排下,窦宪被逼自杀身亡。至此,这个跋扈狂妄的权臣壮烈谢幕,生命也宣告终结。

那么,汉和帝果然没有错吗?他除去自己的舅舅,似乎只是在自保。

可我们又何尝能轻易论断窦宪的一生。他为东汉北伐匈奴立下汗马功劳,这是他这一生中最光辉灿烂的时刻。

但权力使他膨胀狂妄,最终自取灭亡。

这样的人生,真的值得令我们去评判、褒贬吗?

或许,我们只需记住那一个璀璨的胜利时刻,并为之钦佩。而至于他人生最后的结局,则交由历史去定夺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