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歌劇《再别康橋》《紅河谷》全教材出版,展現創作流程

作者:澎湃新聞

12月20日,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中國著名導演、中國音樂學院表演教研室主任陳蔚教授主編的歌劇《再别康橋》、歌劇《紅河谷》全教材出版書評會,在中國音樂學院國音堂舉行。

歌劇《再别康橋》《紅河谷》全教材出版,展現創作流程

主編、作者陳蔚教授發言

陳蔚是大陸著名歌劇音樂導演藝術家,中國音樂學院表演教研室主任、教授,公開出版劇本和鋼琴聲樂譜的《再别康橋》和《紅河谷》是陳蔚自創自導生涯中兩部最具代表性的優秀劇目。此次推出的《再别康橋》與《紅河谷》全教材包含了兩部歌劇作品方方面面的資訊:劇本、鋼琴音樂文本、主創團隊創作思路介紹、演出劇照;在每一場經典橋段、核心唱段,讀者還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直接觀看演出錄像。

據悉,歌劇《再别康橋》是陳蔚導演2001年創作的一部小劇場歌劇,該劇由陳蔚獨立編劇、周雪石作曲,是中國第一部小劇場歌劇,首演于2001年12月北京人藝小劇場。該劇自誕生以來便進入課堂,不斷被各級專業院團及許多音樂學院、地方院校師生搬演,成為上演頻率最高、場次最多的劇目之一。

音樂學家、評論家居其宏也回顧了《再别康橋》的創作時代及背景: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歌劇界由于迷戀“大制作,大投資,大場面”,不幸染上了“巨人症”,身軀龐大,營養不良,行動遲緩,表情呆滞。陳蔚于是另辟蹊徑,通過《再别康橋》,自編自導,自籌資金,以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學生為演出班底,在中國歌劇舞台上開啟了小劇場歌劇的探索之路。

歌劇《再别康橋》《紅河谷》全教材出版,展現創作流程

表演環節歌劇《再别康橋》 劉智豪飾徐志摩、楊紫萱飾林徽因

《再别康橋》劇本将筆觸聚焦在林徽因與徐志摩二人的情感糾葛上,并穿插着梁思成與林徽因、徐志摩與陸小曼的愛情生活,再由誦者将這兩條戲劇線索串聯起來,構成主次分明、發展清晰的戲劇脈絡。劇中雖無劇烈的戲劇沖突,但作者在挖掘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沖突和心理動作方面着力甚多,也為作曲家充分發揮音樂的抒情功能預留出足夠空間。此劇劇本另一特色是大量使用劇中人的詩句和言論,由于剪裁得法,縫連細密,故也顯得流暢自然,對營造全劇詩意盎然的浪漫抒情氛圍起了重要作用。

作曲家周雪石為《再别康橋》所寫的音樂,有意追求“高雅的通俗”,具有浪漫的抒情氣質,在保持旋律個性化特色的前提下,其音調走句更為流利上口、順暢自然,這種特點最鮮明地表現在《輕輕的我走了》《一首桃花》《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這幾首優美唱段中。

歌劇《紅河谷》,陳蔚、錢曉天編劇,陳蔚導演,孟衛東作曲,中國歌劇舞劇院2011年8月24日首演于北京保利劇院。

歌劇《再别康橋》《紅河谷》全教材出版,展現創作流程

表演環節歌劇《紅河谷》“雪山女神頌” 指揮:趙健 鋼琴藝術指導:任卓

劇本根據同名電影改編,以二十世紀初的西藏為時空背景,通過格桑、丹珠、雪兒達娃與觊觎西藏久矣的英國人羅克曼、瓊斯之間的愛恨情仇,演繹了漢藏兒女生死相依并肩抗戰抵禦英國侵略者的英雄傳奇,令侵略者不得不在叩問靈魂的反思中慨歎:包括漢藏人民在内的中華民族是一個永遠不會屈服的民族。

與小劇場歌劇《再别康橋》的小巧精緻全然不同,陳蔚賦予《紅河谷》的整體風格凝重沉雄、大氣磅礴,具有英雄史詩性品格,顯出其編導藝術豪邁氣質的另一面。孟衛東是一位著名作曲家,他為《紅河谷》創作的音樂,有較濃郁的西藏風格,也比較注重旋律的表情功能,有些重要唱段寫得細膩動聽;特别是兩個女性角色,由殷秀梅扮演的丹珠是戲劇女高音,與抒情女高音巨有燕扮演的雪兒在音樂性格上構成動與靜、戲劇性與抒情性的鮮明對比,甚有感染力。丹珠向格桑傾訴愛情的對唱,華美流暢且略帶俏皮,頗為可聽。一些重唱(如格桑和瓊斯的二重唱)、合唱唱段在織體的處理上注意各聲部的獨立性和錯落有緻,整體聽覺效果比較諧和。

釋出會中,歌劇《再别康橋》作曲、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周雪石介紹,歌劇《再别康橋》整個的規模、立意、形式、風格都有自己的特點,與普通的歌劇不太一樣,他分享道:“作為一名作曲家,幾十年來我收藏了很多中外歌劇的出版總譜。陳蔚的《再别康橋》《紅河谷》兩本全教材,是我首次見到中國原創歌劇以這樣的形式出版——劇本、鋼琴縮譜、劇照、首演版本演職人員及獲獎記錄等放在一起,為學生用一本書提供一部劇創作的全部流程。”

歌劇《紅河谷》作曲孟衛東介紹:“我一共寫了14部歌劇,從來沒有出版過這樣的譜子。在《紅河谷》教材出版的過程中,我和陳蔚導演,以及劇目的主創人員都付出了極大的努力。當時在疫情的影響下,我們反複多次的精細校對每一首曲目、每一個音符、每一個文本。在這部歌劇作品中,我先寫的鋼琴譜,後寫的樂隊總譜。當時的鋼琴譜創作是為了給樂隊創作做的鋪墊,是以對于鋼琴演奏者來說有一定的挑戰。中國歌劇方興未艾,也期待後續中國原創歌劇有更多的好作品能夠以這樣的形式陸續出版。”

歌劇《再别康橋》《紅河谷》全教材出版,展現創作流程

全體合影

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主任、中國音樂學院中國聲樂藝術研究院院長王士魁介紹,歌劇是一種集演唱、表演于一體的綜合性體裁,對聲樂人才的最高評價不是歌唱家,而是表演藝術家,而沒有演過歌劇的歌唱家不能叫表演藝術家:“我們的聲樂學生由聲樂主課導師培養後,又經過陳蔚導演的系統舞台訓練,最後成為優秀的歌劇表演藝術家。中國音樂學院20多年培養的聲樂人才都上過陳蔚的課,經陳蔚之手導演的著名作品除了今天大家看到的《再别康橋》《紅河谷》,還有《五姑娘》《冰山上的來客》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