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歌剧《再别康桥》《红河谷》全教材出版,展现创作流程

作者:澎湃新闻

12月20日,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中国著名导演、中国音乐学院表演教研室主任陈蔚教授主编的歌剧《再别康桥》、歌剧《红河谷》全教材出版书评会,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举行。

歌剧《再别康桥》《红河谷》全教材出版,展现创作流程

主编、作者陈蔚教授发言

陈蔚是大陆著名歌剧音乐导演艺术家,中国音乐学院表演教研室主任、教授,公开出版剧本和钢琴声乐谱的《再别康桥》和《红河谷》是陈蔚自创自导生涯中两部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剧目。此次推出的《再别康桥》与《红河谷》全教材包含了两部歌剧作品方方面面的信息:剧本、钢琴音乐文本、主创团队创作思路介绍、演出剧照;在每一场经典桥段、核心唱段,读者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直接观看演出录像。

据悉,歌剧《再别康桥》是陈蔚导演2001年创作的一部小剧场歌剧,该剧由陈蔚独立编剧、周雪石作曲,是中国第一部小剧场歌剧,首演于2001年12月北京人艺小剧场。该剧自诞生以来便进入课堂,不断被各级专业院团及许多音乐学院、地方院校师生搬演,成为上演频率最高、场次最多的剧目之一。

音乐学家、评论家居其宏也回顾了《再别康桥》的创作时代及背景: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歌剧界由于迷恋“大制作,大投资,大场面”,不幸染上了“巨人症”,身躯庞大,营养不良,行动迟缓,表情呆滞。陈蔚于是另辟蹊径,通过《再别康桥》,自编自导,自筹资金,以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学生为演出班底,在中国歌剧舞台上开启了小剧场歌剧的探索之路。

歌剧《再别康桥》《红河谷》全教材出版,展现创作流程

表演环节歌剧《再别康桥》 刘智豪饰徐志摩、杨紫萱饰林徽因

《再别康桥》剧本将笔触聚焦在林徽因与徐志摩二人的情感纠葛上,并穿插着梁思成与林徽因、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生活,再由诵者将这两条戏剧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主次分明、发展清晰的戏剧脉络。剧中虽无剧烈的戏剧冲突,但作者在挖掘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矛盾和心理动作方面着力甚多,也为作曲家充分发挥音乐的抒情功能预留出足够空间。此剧剧本另一特色是大量使用剧中人的诗句和言论,由于剪裁得法,缝连细密,故也显得流畅自然,对营造全剧诗意盎然的浪漫抒情氛围起了重要作用。

作曲家周雪石为《再别康桥》所写的音乐,有意追求“高雅的通俗”,具有浪漫的抒情气质,在保持旋律个性化特色的前提下,其音调走句更为流利上口、顺畅自然,这种特点最鲜明地表现在《轻轻的我走了》《一首桃花》《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这几首优美唱段中。

歌剧《红河谷》,陈蔚、钱晓天编剧,陈蔚导演,孟卫东作曲,中国歌剧舞剧院2011年8月24日首演于北京保利剧院。

歌剧《再别康桥》《红河谷》全教材出版,展现创作流程

表演环节歌剧《红河谷》“雪山女神颂” 指挥:赵健 钢琴艺术指导:任卓

剧本根据同名电影改编,以二十世纪初的西藏为时空背景,通过格桑、丹珠、雪儿达娃与觊觎西藏久矣的英国人罗克曼、琼斯之间的爱恨情仇,演绎了汉藏儿女生死相依并肩抗战抵御英国侵略者的英雄传奇,令侵略者不得不在叩问灵魂的反思中慨叹:包括汉藏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永远不会屈服的民族。

与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的小巧精致全然不同,陈蔚赋予《红河谷》的整体风格凝重沉雄、大气磅礴,具有英雄史诗性品格,显出其编导艺术豪迈气质的另一面。孟卫东是一位著名作曲家,他为《红河谷》创作的音乐,有较浓郁的西藏风格,也比较注重旋律的表情功能,有些重要唱段写得细腻动听;特别是两个女性角色,由殷秀梅扮演的丹珠是戏剧女高音,与抒情女高音巨有燕扮演的雪儿在音乐性格上构成动与静、戏剧性与抒情性的鲜明对比,甚有感染力。丹珠向格桑倾诉爱情的对唱,华美流畅且略带俏皮,颇为可听。一些重唱(如格桑和琼斯的二重唱)、合唱唱段在织体的处理上注意各声部的独立性和错落有致,整体听觉效果比较谐和。

发布会中,歌剧《再别康桥》作曲、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周雪石介绍,歌剧《再别康桥》整个的规模、立意、形式、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与普通的歌剧不太一样,他分享道:“作为一名作曲家,几十年来我收藏了很多中外歌剧的出版总谱。陈蔚的《再别康桥》《红河谷》两本全教材,是我首次见到中国原创歌剧以这样的形式出版——剧本、钢琴缩谱、剧照、首演版本演职人员及获奖记录等放在一起,为学生用一本书提供一部剧创作的全部流程。”

歌剧《红河谷》作曲孟卫东介绍:“我一共写了14部歌剧,从来没有出版过这样的谱子。在《红河谷》教材出版的过程中,我和陈蔚导演,以及剧目的主创人员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当时在疫情的影响下,我们反复多次的精细校对每一首曲目、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文本。在这部歌剧作品中,我先写的钢琴谱,后写的乐队总谱。当时的钢琴谱创作是为了给乐队创作做的铺垫,因此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有一定的挑战。中国歌剧方兴未艾,也期待后续中国原创歌剧有更多的好作品能够以这样的形式陆续出版。”

歌剧《再别康桥》《红河谷》全教材出版,展现创作流程

全体合影

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主任、中国音乐学院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院长王士魁介绍,歌剧是一种集演唱、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裁,对声乐人才的最高评价不是歌唱家,而是表演艺术家,而没有演过歌剧的歌唱家不能叫表演艺术家:“我们的声乐学生由声乐主课导师培养后,又经过陈蔚导演的系统舞台训练,最后成为优秀的歌剧表演艺术家。中国音乐学院20多年培养的声乐人才都上过陈蔚的课,经陈蔚之手导演的著名作品除了今天大家看到的《再别康桥》《红河谷》,还有《五姑娘》《冰山上的来客》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