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産業是日本經濟的最後防線”,如今,這道“最後防線”也被攻破了!
海關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大陸首次超越日本,跻身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以比亞迪為代表的新能源車企出口量激增160%。1-9月銷量達340萬輛,同比暴漲262.4%!
近百年來,日、德系汽車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但随着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崛起,卻逐漸走向了瓦解。美歐恐慌之下,開始将比亞迪、蔚來等拉入限入名單。
外媒驚呼,絕不能讓它們成為下一個華為!
01.攀升60%:國産車在海外“大秀肌肉”
“新訂單增長态勢迅猛,已經排到了明年4月”。位于大陸重慶的新能源汽車産業,一片火熱,數萬輛車裝船,加速出口中亞。
甯波舟山港、上海港口以及中歐班列,十餘萬輛國産新能源汽車正運往全球。今年上半年,大陸整體汽車出口量已經反超日、德,成為全球第一。從1-9月最新資料走勢來看,到今年年底,将突破500萬輛大關。
國内汽車這一路走來,實在不容易。
近百年來,日、德車企的地位一直無可撼動。寶馬、奔馳、豐田等風靡全球,每年僅大陸市場的營收就超過1000億元,彼時,上汽、比亞迪等中企卻隻能跟在後面“撿剩飯”。
為改變汽車領域“一窮二白”的局面,我們曾嘗試用市場交換其制造技術,可氣的是,日德燃油車長驅直入大陸消費市場,拿下68%的份額,但在零件技術标準等關鍵資訊上,卻不肯透露分毫。
當大陸工程師要求進廠參觀、學習,還被德企工廠千防萬防,生怕被我們偷學。美通用汽車工程師還輕蔑表示“就算把圖紙公開,你們也造不出”!
直至2019年,豐田、本田、奔馳等企業還牢牢占據着國内汽車産業56%的市場佔有率。西方這類手段,曾在盾構機、碳纖維等關鍵領域,多次使用。
02.揚眉吐氣!國産車9個月出口暴漲262%
“路堵死了,那就隻能闖出一條新的路”!
近年來,大陸科研人員持續攻堅新能源的産業風口。以比亞迪為代表的新能源車企斬獲92國訂單,甚至拿下了日本7條新能源大巴車的訂單。
為挽回市場,豐田CEO多次在公開場合唱衰新能源“續航拉垮,根本無法與燃油車相比”,還抹黑我們的汽車制造産業“零件依賴于進口,是組裝車”,德企也緊随其後,稱“中國車的定價太低,破壞市場秩序”!
然而,當日方工程師對國産車進行拆解後,卻驚訝地發現,其零件的自研率高達75%,隻有軸承是從日進口。低價優勢的背後,是大陸過硬的技術突破與工業制造的标準化。
連日企豐田拆解比亞迪海豹系列後都不得不承認:成本控制如此精密,我們确實比不了。
汽車産業的揚眉吐氣,僅僅隻是一個縮影。近年來,大陸自研技術的影響力早已今非昔比,半導體等尖端領域的種種突破,都令世界震驚。
國産技術走出國門帶來的震撼,還在持續!
俄媒報道,中國汽車在俄國的市場佔有率,2年裡暴漲至49%,遠超日、德,還接連拿下泰、新加坡等6國的銷量第一。
國内多個高端産業鍊不懼诋毀,已在全球市場逆勢騰飛。
03.崛起勢不可擋,攻守轉換已成定局
對此,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高呼:“我們不能再坐以待斃,合作才是最好的選擇”!
如今,德國掏出1100億謀求與中企合作,來彌補在電車和智能化上的短闆,并加大力度研發新能源汽車。
業内人士驕傲地表示,“這回輪到他們用市場換技術了。不過,雖然我們在新能源車賽道反超傳統技術強國,但仍不能掉以輕心。穩中求進,才是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