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已出版《圖解中國傳統服飾》​

這篇講的是我越來越不喜歡電影《封神》的原因,主要是不喜歡電影的粉絲和電影的導演。事情起因是在小紅書上看到有人疑惑為啥同一部電影裡出現了兩種吹奏“篪”的姿勢,是不是個BUG?

本來一件在學界并無定論的事情,電影拍攝時願意去做一些考證工作,并盡量按照現有的學界共識進行模仿拍攝(這個不能叫“還原”),是一件很好的事。盡管,我覺得這是影視面對特定題材時應該做的事兒,就好比拍戰争片要去請軍事顧問一樣,拍曆史題材去請教相關的人怎麼反而成了閃光點了呢?但鑒于目前影視以及影視粉絲雙方的要求都很低,有少數人去做了,就姑且誇一下。

然而,因為導演的飄飄然和粉絲的自我pua,電影裡的呈現方式竟然就開始成為某種曆史定理,即便影片内就出現了不可自洽的bug,粉絲依然可以将這件事以自我腦補的方式給找補回來,并借以“教訓”質疑的人。

——這不僅僅是電影《封神》的問題,而是目前大多數進行自我包裝的影視的通病。

“篪”也是一筆糊塗賬

電影一開始就營銷了不少自己借鑒了多少文物的點。樂器方面,主打的就是“篪”。可能是“篪”的出現畫面比較多(相比其他樂器),加上與伯邑考這個人氣角色“捆綁”,作為“文物彩蛋”進行營銷的價值加成更大一些。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圖/抖音@抖音封神第一部)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圖/豆瓣電影)

然而,那些文章沒說的是,電影《封神》裡伯邑考角色裡的樂器叫做“篪”的前提是,他們參考的文物曾侯乙墓出土橫吹單管樂器可以被定為“篪”。目前學界的共識就是,那兩件橫吹單管樂器是“篪”。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曾侯乙墓出土的兩支“篪”,圖/中國考古文物之美)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圖/豆瓣電影)

還記得「學術」越來越難以走向「科普」?從許宏新書的胎死腹中聊起……裡提到過許宏為什麼不願意為“夏”下定論的原因嗎?是因為文物大多數是自己不會告訴你它是啥的,曾侯乙墓出土的橫吹單管樂器是通過它的外貌特征、所處的時代等從文獻裡翻出較為比對的樂名稱來推定的它是“篪”。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1979年,黃翔鵬發表《先秦音樂文化的光輝創造——曾侯乙墓的古樂器》首次對該樂器進行了考釋,并得到學界廣泛認同。)

然而,對文獻解讀不同,也會從文獻中總結出不同的特征,又或者對文物的分析不同,進而影響對這些“啞巴文物”的命名。是以,持别的說法的學者也有,比如覺得“篪”應該是“簧管”樂器(比如巴烏),又或者覺得曾侯乙墓的這件是“篴”。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其中一個推測認為“篪”近似如今的“巴烏”。巴烏流行于雲南省哈尼族、彜族地區,是一種橫吹的單簧發音樂器,形制類似竹笛,以簧片震動發音。圖/中國民族樂器數字博物館)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巴烏的吹奏方式,圖/民族樂器網)

然而,人們對于“篪”不算完全沒有認知,因為早在曾侯乙墓發掘之前就有不少人試圖制作過一些古樂器,比如我們之前《「箜篌」的民國往事:湮滅在戰火中的仿古和創新……》提到過的鄭觐文。

但在他之前,清道光年間浏陽孔廟首席教習邱之稑就研制出一套仿古樂器(而後“時損時補”),被稱作“浏陽古樂”。這其中儲存至今的有6件“篪”,均為光緒年間制造。這6支篪不管是否符合古意,至少是可以拿出來吹奏的。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1937年,《中華月報》上的浏陽古樂照片,最下方的就是“篪”)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浏陽古樂中的6支篪,圖/《中國音樂文物大系》)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浏陽文廟“八佾樂生” )

鄭觐文當然也做過“篪”,并且做了兩種形制,一種是吹孔在一端的(這類形制也被稱作“楚篪”),另一種是吹孔在中間、兩側各三孔、符合朱載堉《樂律全書》的七孔篪(這類形制也被稱作“周篪”)。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鄭觐文所制的兩種形制“篪”,圖/陳正生《談談大同樂會的“篪”》)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李家安制作的“楚篪”,圖/廣陵散社群)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李家安制作的“周篪”,圖/廣陵散社群)

會探案的人這會兒已經發現了,文獻裡對于“篪”的記載一定是有點模糊或混亂的,否則不至于鄭觐文做了兩種視覺上演奏方式完全不同的篪。目前呢,“楚篪”的相似款已經有了出土,有也隻有曾侯乙墓裡的,“周篪”沒有出土實物,但它有相似的圖像,而“楚篪”沒有圖像(這哥倆真是絕了)。

然而,這倆甚至不是“篪”的唯二選擇,畢竟不少學者有其他主張。而且提到“篪”的文獻出現得很早,但記述“篪”形制的文獻卻比較晚且混亂,“均出于漢魏之後”,連孔數都有6、7、8、10等數。更颠覆的是,毛貞磊在《篪之疑說》裡提到,“篪”必須是有底的這個顯著特征最早隻能追溯到劉宋時期。如果連這條都推翻了,那真的幾乎就難以尋迹了。

怎麼吹“篪”其實沒有記載!

促使我寫這篇的原因是我看到了一篇小紅書,po主截圖表示,同樣是“篪”為什麼同一部電影裡伯邑考和殷壽兩個角色的姿勢是不一樣的?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圖/小紅書)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圖/小紅書)

伯邑考角色是雙手的手心都朝向自己,這個方式與現在的笛子有明顯差别,而殷壽角色則是一手朝外一手朝内,與現代的笛子相似。

來了,具有粉絲鮮明特征的“資訊差”解釋來了!這題又叫《烏爾善到底有沒有解釋過這個BUG?》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圖/小紅書)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圖/小紅書)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圖/小紅書)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圖/小紅書)

尤其是下面這個評論,太典了,不由讓我想起之前《電影《封神》的服飾美學:一部失敗的“創世”之作》評論區也有粉絲罵我“文章裡提到的團隊的研究比之還要深入,團隊隻是選擇了這種呈現方式”,隻能說,祝大家腦補愉快!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圖/小紅書)

雖然粉絲們給的解釋看起來很重複又很混亂,但可以歸納為兩種(不少粉絲表達的時候将這兩種混雜了):

第一種,伯邑考正确,而殷壽錯誤。導緻殷壽錯誤的原因是,他是王,可以所心所欲。(這種解釋指向“篪”的演奏方式是有定式的,電影安排殷壽故意破壞這種定式以完成某種表達)

第二種,手心朝内表示尊重,伯邑考需要表示尊重殷壽,殷壽需要表達不屑。(這種解釋指向“篪”的演奏方式沒有定式,演奏者需要根據自己與聽者之間的身份和關系選擇自己的演奏方式)

我沒吹過“篪”,但五音不全的我小時候因為手指條件被抓去學過梆笛。樂器演奏的手法是根據樂器來的,不是按照什麼尊卑禮法随随便便就能改的。而且學樂器要勤練,要形成肌肉記憶,不是我今天内心想表達個什麼或放飛個什麼就能說改就改的。難道稱王了還得從頭學樂器,這王當得也太遭罪了吧!按照習慣,難道不是應該連夜改禮法,讓天下人為我改指法嗎?還是說,所有人學“篪”都得先學兩種,然後跟上司上台排位次一樣,看看周圍人的位階和彼此最近的交往關系來選一種進行表演?

有意思的是,盡管粉絲常常以自己看過更多營銷内容的資訊差教訓普通觀衆“不懂”,但很明顯從這個很小的點就可以看出,他們其實靠的也隻是互相瞎傳話的。因為我去看了他們提到的這段烏爾善拉片,隻提到了這個演奏方式與笛子不同,是值得留意的細節。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網絡視訊截圖)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網絡視訊截圖)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網絡視訊截圖)

至于“篪”到底怎麼吹奏,從前面關于“篪”應該是啥樣的争論裡也可以看出,其實根本沒怎麼記載過。

前面提到“楚篪”有物,“周篪”有圖,因為篪的演奏方式是從疑似“周篪”的圖像來推測的,從圖檔看所謂手心朝向自己的演奏方式可能隻是兩隻手分别放在腦袋的兩側并且朝裡。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毛貞磊在《篪之疑說》裡整理被用來考釋篪演奏方式的圖,我也的确找不出這些圖線圖以外更清晰的圖像了)

可以看出圖像裡的樂器都比曾侯乙墓出土的“篪”要長,那個隻有30厘米上下,比現在的笛子還要短很多。

關于篪的演奏方式圖像資料裡,最有力的是長沙楊家灣M006号墓中的樂俑,因為算是實物,但應該儲存狀态不好,除了當年的清理簡報再也沒看到更進一步的資料了。毛貞磊認為,這件木俑所用樂器雖然是實物,但僅僅隻是竹管,沒有刻畫吹孔、按孔以及“篪”最明顯的有“底”的特征,如何認定這就是在演奏“篪”?

毛貞磊舉例了一件民族樂器“吐良”,吹孔在中間,沒有按孔,演奏時也是雙手分别那在兩側,視覺上也是與此相似。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吐良,景頗族吹奏樂器。竹制,橫吹。用一根竹管,打通竹節,中間偏左開一吹孔;或用兩支竹管插接,在中間插口附近較粗的管上開一吹孔。無按音孔。全長約50厘米。吹奏時,左手握管的一端,用拇指開閉管口;右手用掌心開閉另一端管口,由吹氣的緩急和左右手開閉的不同配合,吹出不同音高。用平吹和超吹的技巧,音域可達兩個八度以上。圖/中國民族樂器數字博物館)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景頗樂器傳承人鮑勒況示範吐良吹奏法,圖/瑞麗市融媒體中心)

趙松庭曾在90年代初根據典籍和圖像創制過“雁飛篪”,長度和演奏方式都跟圖像資料裡比較相似。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趙松庭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成功研制出雁飛篪,因開孔位于管腔的中間,兩端閉管,獨特的造形設計,造成了氣流在管腔内的左右回旋,形成低音似埙、中音似箫,高音似笛的音色特點,圖/《砥砺前行,不改初心——記董嘯的箫笛制作及雁飛篪探索之路》)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杜如松演奏雁飛篪)

并且,趙松庭将這類“吹孔在中部,把笛管一分為二,管中無阻隔,左右兩側笛管互相聯系而又可以分别加以控制”的樂器取了一個學名,叫“同管雙笛”(也就是“周篪”樣式)。除了上面提到的“吐良”,類似樂器還有“拱辰管”“口笛”“叉手笛”等。

其中的“拱辰管”“叉手笛”見于文獻,得名的原因是吹奏的時候“其執持之狀如拱揖然”,可能是電影《封神》粉絲口中所謂符合禮數的說法來源。那也就難怪普通觀衆看不出電影裡伯邑考的吹奏方式是如何表現禮數的,因為隻有“周篪”雙手向内才比較像行禮,“楚篪”雙手全在同一側是看不出來的。(不過我懶得去找是誰把這個話傳到粉絲群體中去了,以及隻有“周篪”樣式才能形成這種效果,電影裡那種“楚篪”樣式是做不到的。)

即便是吹口在一端的“楚篪”形制,毛貞磊也舉例了1956年影像記錄的浏陽古樂,其中的“篪”演奏方式是和笛子一樣的。雖然浏陽古樂是仿制的,算不上還原,對于真正意義上的先秦古樂幾乎沒有逆向參考價值,但提供了我們一種思路。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圖/毛貞磊《篪之疑說》)

無獨有偶,甯保生也在90年代初創制過一款“新篪”,“音色與洞箫、長笛惟肖”。這是一款“楚篪”,“為了使笛子演奏者更好上手,改成了像笛子這樣雙手相對的姿勢”,可見雙手朝内的姿勢更多是一種推導,而非吹奏必要。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甯保生新篪演奏。1992年,對中國已失傳數百年的邊棱吹管樂器古篪進行研究,在摸清開管和閉管不同的泛音序列、不同的發聲規律的基礎上,從理論上解決了尾翹孔的定位問題,終于研制出“新篪”。圖/《中國樂器博物館》)

是以,在目前沒有明确史料的基礎上,談論“篪”必然是雙手掌心向内演奏時缺乏證據的。

影視的傲慢與粉絲的無知

以上,也不是說電影《封神》的道具模仿對象選擇有錯誤。拍電影,采納具有共識的結論進行模仿拍攝,是沒有問題的。除非,主創團隊非常願意自己去花時間去了解更多的知識背景,進而形成自己的選擇,又或者非共識的結論正好更符合劇情安排或更利于電影拍攝的一些手法展示,那也是沒有問題。

比如,烏爾善說是出于戲劇性考慮,把原著中的古琴換成了篪,也友善後面一場戲由殷壽攜帶。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網絡視訊截圖)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網絡視訊截圖)

其實更符合導演需求和劇本安排的古樂是“埙”,畢竟有“伯埙仲篪”的典故,後面劇情還可以安排一個呼應。不知道是因為埙太普及以至于沒有古樂的神秘感帶來的宣傳價值,還是劇組壓根沒想到這個典故,畢竟選“篪”的理由劇組也沒說。

用“埙”也更符合導演想象中“更低沉更渾厚”的音色。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網絡視訊截圖)

因為這裡是存在明顯誤導的,至少有三重誤導,雖然烏爾善和粉絲們并不這麼覺得——

① 烏爾善自诩“篪”是“還原”的,實際上就是做了個樣子貨,并且這個樣子貨還跟文物不是一個樣子(之前《電影《封神》的服飾美學:一部失敗的“創世”之作》的評論區還有人說“片子的美術這一塊……不允許出現任何文物複刻或者直接套用的情況存在”,請看導演親自打臉)。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網絡視訊截圖)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網絡視訊截圖)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曾侯乙墓出土“篪”的細節,圖/中國考古文物之美)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曾侯乙墓出土“篪”線圖,圖/《中國田野考古報告集 曾侯乙墓》)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圖/豆瓣電影)

② 烏爾善令人以為出土古樂器隻能靠想象它的聲音。然而早在1981年吳钊在《篪笛辯》裡就提到過仿制和試奏,“按最簡單的按孔法”“能奏出一個五聲音階加一個變化音”,可見是有可參考對象的。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圖/吳钊《篪笛辯》)

③ 烏爾善故意略去或者根本沒看足夠的資料,“篪”的音色其實有過記述,聲如嬰啼,這也是一些學者主張“篪”有簧片的理由之一(也就是不認同曾侯乙出土的為“篪”)。如果根據這個描述進行演繹,用在電影裡也是無妨的。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圖/釋名)

是以本文要說的“通病”就是,電影主創團隊開始飄飄然地覺得自己采納的“共識”是絕對正确的結論。不僅如此,他們還會進一步認為并宣傳自己影視裡的模仿呈現是一種具有文物還原高度的曆史标準答案。這樣,就非常非常之糟糕了!

而擷取更多電影營銷資訊的粉絲也是以開始覺得,不了解電影宣傳裡這些内容的普通觀衆等于不懂曆史的無知者,對電影提出疑問的普通觀衆是質疑曆史的肇事者。這樣,就糟糕透頂了!

就好比,上班社畜靠周末都能随便逛下來的博物館參觀數量,封神劇組也做到了卻被粉絲誇上天,誇得劇組去參觀過博物館就能跟直接寫曆史書一樣,誇得這個劇組的所有服化道都是從博物館現拿出來的文物給整上了一般不可質疑,就顯得有些找罵了。

又好比那條小紅書,其實再正常不過的一個觀衆疑問,粉絲評論了一大堆也沒說清楚個是以然,但由于“人多勢衆”,就覺得可以教育别人,甚至要求改掉标題“封神BUG 為啥他倆拿笛子姿勢不一樣”。什麼叫“控評”?這就叫控評!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圖/小紅書)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圖/小紅書)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圖/小紅書)

該如何吹“篪”?電影《封神》宣發下的粉絲控評和曆史真相……

(圖/小紅書)

粉絲似乎忘記了一些事:不了解“篪”是非常非常正常的,就跟不認識生僻字一樣,沒有什麼可羞恥的,這些就是罕見、就是非必須的知識。換汽車輪胎在生産生活裡都比這些常見多了,不會的人也多了去了。而作為一種與生活裡另一種極為常見的樂器“笛”很相似的樂器,提出疑惑也很正常。更何況,從電影畫面看,除了演奏方式不同也看不出這個道具的更多資訊了呀,觀衆又不是開了天眼。

粉絲和被他們追捧的電影主創們更是忘記了,觀衆是沒有義務去看幕後特輯、宣發小作文,乃至導演的所謂拉片。影片出現在影院裡,它就應該是獨立的完整的作品,爆米花爽片更是要做到老少鹹宜。賺着爆米花的錢,挂着紀錄片的旗,竟然還組了一個内娛流量粉圈的局……

感謝閱讀,喜歡請記得分享哦^_^

※ 如無另外标注,文章為 春梅狐狸 原創,如有疏漏歡煩請指正,文章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轉載須經授權并支付稿費;

※ 所使用的圖檔、視訊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随時與我們聯系以協商相關事宜。

春梅狐狸 ? 傳統服飾

臉着地的藏狐,故紙堆裡的服飾愛好者

筆者已出版《圖解中國傳統服飾》,請多支援

如果喜歡 ❤ 記得關注

由服飾了解曾經的生活,窺見曆史真實的模樣,不妄自菲薄,亦不固步自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