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寫《金粉世家》的張恨水,為什麼長期不被文學界待見?

作者:Beiqing.com

張愛玲、沈從文的接受,是革命話語淡出文學史的結果,他們的作品雖然與革命的主要潮流相去甚遠,但無疑是新文學的成果。張讨厭水,但它是一種更深層次、更基本的文化沖突——新與舊、庸俗與優雅。

全文4871字,閱讀約10分鐘

2003年,熱播電視劇《金粉家族》讓《張恨水》這個名字重新回到了許多普通觀衆和讀者的眼前。但與民國時期張恨水紅過江南北相比,"女人孩子知道"的情況,還是可以說是相差甚遠。

張恨水是活躍在20世紀20-40年代人人都暢銷的小說,近幾十年來寫了一百多部小說,包括《金粉家族》《笑緣》等代表作,也成為現象級作品。雖然絕大多數的寫作都不是脫離了對題材的熱愛,但張讨厭水的"普通",主要是貼近平民視角和人性,并蘊含着舊方式的新和慈悲的風格。

但畢竟,因為這個"流行"的胚胎,很難進入文化精英和變革先鋒的眼中。是以,他在受到大衆階層廣泛喜愛的同時,也受到了新文壇的批評。他的作品被貼上了"封建殘餘"的标簽,因為金錢,反對者和新文學發展的障礙,這些新文學驚呼啟蒙。

近日,文化評論家謝偉撰寫的《張恨水》出版。謝說,他寫的《張恨水傳》,包括為筆者"打拼不平"的内涵。在書的"引言"部分,他用了一系列的"被"來形容張恨水,稱無疑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被歪曲、誤解、鄙視、冷落、忽視、埋藏起來的最嚴肅、最長期的作家之一"。

這篇評論具有作為傳記作者的情感色彩和個人态度,但也是出于張恨水和現代文學史的"親密感"。可以做出一個毫無意義的假設:如果張恨水不是在20世紀的中國出生的,一切都在變化,他可能會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進進出出庸俗,創造了自己的文學世界,将傳統主題和風格推向巅峰。但在"新文學"時代,張愛水,甚至覺得很難在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以,張恨水不再隻是張恨水,而是成為中國小說轉折點上一種獨特的文學現象。

寫《金粉世家》的張恨水,為什麼長期不被文學界待見?

張讨厭水

(1895~1967)

被譽為"全民小說"的民國通俗文學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優秀的報人。主要作品有《春明史》《金粉家族》《笑緣》《巴山夜雨》等。

自我名聲一直存在争議

幾乎從一開始,當張的小說獲得廣泛名聲時,他就受到了新文學陣營的抨擊,盡管這通常不是針對他個人的,而是完全針對所謂的"舊"文學和藝術。

20世紀20年代左右,中國文學界正在發生最劇烈的變化。以胡石、魯迅為代表的新文學倡導者的聲音,剛剛傳開了很久。他們的姿态激進,實力薄弱,為了争奪讀者和地位,他們無法接受與龐大的舊文學體系,而是積極尋求批評的對象,以流行小說為代表的《蝴蝶》和《星期六》成為他們攻擊的重要目标,被诟病為"遊戲的金錢消遣", 是新文學之路的先行之路。

而張恨水,離這場思想風暴的中心還很遠。當胡石在《新青年》上發表《文改》,吹響了文學革命的号角時,22歲的張恨水正在安徽省廬山的家鄉徘徊,心想着如何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幫助母親養活父親早逝。

他從小就接受傳統的民辦教育,喜歡讀《查特齋》、《水獺》等傳統小說,尤其是對金生歎息的批評;一眼看去,年輕的張讨厭水接觸,想試試,從中得到這些話的滋味,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新文學陣營的批評。

漂泊了幾年,24歲的張恨水來到北京,他曾經有過上北京大學的夢想,但擺在他面前的主要任務一直是謀生和養家糊口,是以當有工作從報社和通訊社做的時候,學習的想法很快就被抛棄了。1924年,張藝謀加入程社的《世界晚報》擔任增刊編輯,他的第一部小說《春明史》從此在《世界晚報》上連載。這部以楊愛媛為中心的小說,展現了當時北京官廷和社會的"煙與黑",隐藏了晚清诟刑小說和暗屏小說的陰影。

傑出的才華被揭示出來,小說很快就受到了歡迎,據當時的同僚說:

很多讀者買晚報,先讀小說,有的經常來到報門口等晚報出版。

在近五年的《春明史》系列中,張愛水,在《世界日報》增刊中開始了一長串的《金粉家族》,一個冷血女人的冷秋婚姻,以首相悲劇之子金燕玺為小說主線,結構宏大而完整, 描繪了金家三代100個生動的人物,也寫下了一扇從興衰到樹敗的宏偉之門,樹分崩離析的結局。《金粉家族》觸動了衆多讀者的心,尤其是女性讀者,為張恨水赢得了更大的口碑,也從任何陣營都不能忽視他的存在。

寫《金粉世家》的張恨水,為什麼長期不被文學界待見?

《金粉家族》(2003)

1930年,《春明史》已經完結,《金粉家族》逐漸進入好境地,張恨水和上海《新聞》副主編《幸福森林》主編嚴杜和,在《新聞》系列《新聞》系列《哭聲事業》中,這部作品沒有前兩部代表作品那麼長,在一年内就結束了, 但成為張恨水讀者最廣泛、最轟動的小說,使他的文學作品名從北京紅到上海,到南北大江的婦兒都廣為人知。

《哭泣的事業》很快出版了一本單行本,随後被搬上銀幕不下十二遍,在各種劇作中,書的舞台頻頻被改編,因為讀者的意圖還不完整,市場上還出現了大量的《反哭因》《新哭因》《哭因》等僞書、續集。

寫《金粉世家》的張恨水,為什麼長期不被文學界待見?

電視劇《The Cause of Laughing》(2004)

出生于安徽農村,獨自一人到北京打張恨水,于是成為一名著名的偉大作家。雖然公衆讀者很受歡迎,但他在新文學評論家眼中的"重要性"也迅速增強。在1931年6月發表的論文《學校閥門萬歲》中,餘秋白寫道:

第二城池,隻不懂歐洲文本和古籍的"老人",是以他們在文壇上稱王,是張恨水、燕獨和、天微笑、西方神等等,什麼黑幕、俠義、華麗、宮廷、偵探......小說。

把張的名字放在讨厭水的人名單的首位,是對他影響力的另一種認可,也是對張讨厭水的流派和陣營的明确歸因。

雖然張自己讨厭水,與"俞"大師毫無關系,也從未在他的主要出版物《星期六》等作品中發表過,但因為他使用這一章,講的是男女相愛的主題,以及大衆階層的普及,或者被稱為"俞"的代表作家。1932年,錢敖玉(Aying)在《上海事變與蝴蝶文藝學院》一文中,更直接地指出,張恨水是"封建遺留的蝴蝶作家"的代表,是"一般為封建遺産和部分小公民層歡迎作家"中的"驕傲之子"。咄咄逼人的眼光讓左翼批評家看到張恨水,把張琦背回小說中的新思想,也沒想到他的小說中庸俗、優雅獨特的追求。

現代文學史上的尴尬境地

張在20世紀30年代的批判和批評,雖然沒有影響他的知名度和商業上的成功,但一直持續到幾十年的現代文學史。正如TheSis在書中哀歎的那樣,"在現代文學的課程中,張恨水沒有立足之地"。雖然在20世紀40年代,對張恨水有一些比較公正、和平的評論,比如毛敦的文章說:"近三十年來,使用'分會體'可以有利于棄用,讓'分會後身'延續了新的生命,應該是第一個推廣恨水先生的。"但是在張恨水身上找到一些"進步"的色彩,并不能真正解決他在文學史上的尴尬。

1950年代和1970年代的文學史自然沒有張愛水的地方。20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被埋藏的現代作家都被重新"搶救"和關注,如張愛玲、沈從文等讀景潮,但相比之下,張恨水依然孤獨。由錢立群、溫剁敏、吳福慧編纂的教科書《中國近代史三十年》雖然從兩章關于"通俗小說",我們可以讀到對張恨水更為公平的介紹和評價,如張恨水""發展成為社會小說集","實作了小說體系現代化的文學使命"。但作為輔助的"課程學習指導"可以看出,這兩章從來都不是重點講解和掌握的内容。

為什麼會這樣?張愛玲、沈從文的接受,是革命話語淡出文學史的結果,他們的作品雖然與革命的主要潮流相去甚遠,但無疑是新文學的成果。張讨厭水,但它是一種更深層次、更基本的文化沖突——新與舊、庸俗與優雅。

當現代文學史遠非隻是一個時間分階段的,而是以文學革命為出發點,關于"中國文學如何現代化"的曆史,如張恨水,脫胎于傳統文學,注重作家的适度創新和轉化,實在是沒有放處。他不是新文學的頑固反對者,而是不斷吸收新文學的養分,但他永遠不會,也不想趕上先驅者。是以,他越是受到公平對待,他就越能擺脫自己在目前文學史架構中的地位。

庸俗與優雅之間的沖突是一個貫穿時代和現在的大話題。學者楊毅1995年出版的《張恨水:興奮中的寂寞》一書說:

文學史寫作,似乎比一般大衆多多讀規章制度,偏向于流行和熱鬧的地方表達沉默與寂寞,以證明自己高雅的學術品味。

其實,文學史寫作中的這種現象是什麼呢?每一件受到城市人民歡迎的作品,商業上越成功的作品,就越難讓文化精英們正面交鋒。

謝燕益對張愛水的興趣也來自于此,他說,他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開始關注流行文化,發現圍繞張恨水的争議,與讨論大衆大衆藝術的價值問題息息相關,與他自己的感受有關——

有時,精英文學有一些非常專橫和自以為是的東西。

是以,在他看來,注意張恨水,必須解決的問題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其價值觀、道德、審美和對生活的态度,怎麼知道?它真的毫無意義,必須放棄嗎?"通俗文學和城市公民文學的存在有什麼必要性和合理性嗎?"他們有獨立的文學價值觀和适用于他們的審美批評标準嗎?"這些問題不僅僅是關于張讨厭水,而且到目前為止可能還不能很好地回答。

真正的張恨水在哪裡?

盡管長期存在争議,但張當時從未公開回應過新文學界的批評。出名多年後,寫《寫作生涯回憶》就很普遍了:

雖然我沒有正式制作周六派對的文章,但我沒有趕上這個團體。但後來人們說我是星期六排程員,這并沒有大錯特錯。因為在我創造這樣一個胚胎之前,我還沒有開始寫作。

他低調、平和、勤奮,有傳統素養,也有自己的清醒和原則。

在他的一生中,張恨水和他一起參加報紙的主持,真的做過"不開派對,不群"。他把正文部分放得很低,為城裡人寫信,為老百姓辦報,他總結了自己《世界晚報》增刊的目的,說一個信條是"低級理論"。《公約》的三章是:第一,永遠不要談論大問題;我們追求的是讓人們感到有趣和有趣。

他的寫作也附着在城市裡,"理論不是很高"。在寫《金粉家族》的時候,雖然新文化的風吹得到處都是,但張恨水并沒有讓寒冷的秋天走上革命之路,因為——

受故事的限制,我不能寫那種超現實的東西。

那些男人和女人,除了吃飯和走來走去,你說他現在會有青春的想法,這是不可想象的。

寫《金粉世家》的張恨水,為什麼長期不被文學界待見?

不可思議的是,《金粉家族》中的男男女女都有現代青春的觀念。

這樣的創造觀念和辦報,與"啟蒙"人截然不同。後者正是通過文學,通過表達自己的"主義"來傳達一種特定的意識形态。而張讨厭水對時代的感覺,對新事物的接受,就像大多數普通人都有被動的,而不是從啟蒙運動的角度來引導。

20世紀的中國是啟蒙運動,魯迅的《尖叫的自我秩序》中"鐵屋"的比喻還在耳邊,但幾十年過去了,當我們轉過身來,能不能找到一些被掩蓋的東西?也做過很多年的報人、總報副主編的解決方法有這樣的反思:開悟、教育人民辦報的思想,而不是把自己放在與百姓更平等的地位去思考問題,這件事本身就是個問題嗎?張恨水不"工具"做小說做報紙的想法,這還是要學習的嗎?

20世紀80年代、90年代以來,發表了許多關于張恨水的傳記和回憶錄,發表了更多的研究論文。但它的主旨,還是更接近張恨水"翻案",雖然過去的偏見已經得到糾正,但其文學和報業生涯的真正研究還遠遠不夠。謝燕益感歎張恨水研究不足,說:"張恨水寫了3000多萬字的東西,我們讀了多少?我們讀過三百萬字嗎?"在文學史批評和翻案的漩渦中,如何找到和了解真正的張恨水?"這位作家在他的寫作生涯中為普通讀者寫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給他留下了困難。

新京報記者 李偉編輯 張金安

值班編輯 華木南 吳彥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