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把他全部自尊打碎,在家裡把他欺負夠了!”
幾年前,郭德綱洋洋自得的,在各大節目中分享自己的“教育方法”。
說這些話時,他從不把郭麒麟的感受放在心上。
結果現世報來的太快,郭德綱後悔死了吧!
當年,郭德綱與妻子胡中惠離婚後,就獨自前往北京闖蕩。
也許是怕兒子跟着自己受苦,他将郭麒麟托付給了父母照顧。
直到郭麒麟六歲那年,郭德綱才将他接回身邊。
但在郭德綱的家裡,并不是隻有他一個孩子。
那時候,郭德綱身邊還有七八個徒弟,吃住都跟着郭德綱。
家裡孩子多了,沖突自然就多。
每當這個時候,郭麒麟就成了那個出氣筒……
家裡有什麼好東西,都是先給徒弟吃,最後才能輪到郭麒麟。
以至于郭麒麟都20多歲了,在家裡想吃個東西,都要先問過郭德綱。
也許,是郭德綱自己經曆了太多“磋磨”,
是以他對郭麒麟的教育,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信奉打壓教育。
郭麒麟從小在家裡,就沒有被“寵愛”過,因為郭德綱要讓他知道,
即便你是我兒子,也沒有任何特權。
玩鬧時他不小心摔倒,沒有人過去扶他、哄他。
連親生父親郭德綱,都像沒事人一樣,和别人繼續打球。
摔倒并不疼,父親的無視卻像一把尖刀,深深紮進了郭麒麟的心裡。
那時候,郭德綱家裡吃飯的多,但凳子數量有限,
是以每次别人都凳子坐,郭麒麟隻能端着碗坐在樓梯上吃。
郭麒麟小時候挑食,喜歡吃肉不愛吃菜,
郭德綱能讓他有“挑事”的毛病嗎?那定是不能夠啊!
每當吃飯時,郭德綱就給他夾一碗菜,讓他去角落裡吃幹淨。
管你哭還是笑,那碗菜必須吃完。
郭德綱很得意,因為他覺得郭麒麟的聽話,都是自己“調教”的好。
但郭麒麟卻說:
“我哭,是因為大家都有椅子坐。”
“而我隻能坐在樓梯上吃不愛吃的菜。”
不止如此,作為郭德綱唯一的孩子,
他在家裡沒凳子吃飯,連牙刷、毛巾、床和房間都沒有。
是以郭麒麟在采訪中自嘲:“我在那不就是個客人嘛。”
(三)
郭麒麟從小到大,隻要是犯了錯,都會被嚴厲批評。
而且,越是人多的時候,郭德綱越要當衆罵他。
他喜歡把郭麒麟的自尊,按在地上狠狠摩擦。
2012年,初出茅廬的郭麒麟給嶽雲鵬助演。
這是16歲的郭麒麟,第一次面對這麼多觀衆。
因為緊張、沒經驗,導緻很多包袱沒說出來,最後演砸了。
當天背景裡,郭德綱就“揪”着他,
當着所有從業人員和師兄師弟的面,狠狠臭罵了他一頓。
事後,還逼着郭麒麟寫道歉信,并在社交平台上,又罵了他一頓。
是以,當郭麒麟有了脫離郭德綱掌控的能力時,第一件事就是搬出去住。
自從他搬出家門,就下定決心,
即便餓死都不會找父親要一分錢。
在郭德綱的教育下,郭麒麟從小就極度自卑,他說:
“2015年以前,我和别人說話,都恨不得趴在地上。”
(四)
也許是年紀大了心腸軟了,也許是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郭德綱對小兒子郭汾陽的教育,稱得上是“溺愛”的程度。
為了小兒子上學友善,他直接在天津買房,回到天津定居了。
每天7點起來送小兒子上學,下午再去接他回家吃飯。
每次提到小兒子,郭麒麟就一臉寵溺的誇:
“郭汾陽了不得,語言邏輯太好了,連我都說不過他。”
這種慈父的形象,是郭麒麟這輩子都缺失的。
外人看了都心疼郭麒麟,
更别說郭麒麟看到這種差別對待,心裡該有多難受了。
(五)
也許正是郭德綱的差別對待,和從小“窒息”的教育方式。
現在郭麒麟很少回家,也很少主動去見郭德綱。
郭德綱這時候倒是想他了,見不着面就在節目上公開喊話。
甚至為了見郭麒麟,故意給他安排一些活。
可他的關愛來的太晚,郭麒麟早就過了需要“父愛”的年紀。
其實那個“家”還有什麼回去的必要呢?
從小到大他就像個客人,嘴上叫着他少班主,
實則德雲社99%的股權,全在後媽王慧的手裡。
關鍵實權在後媽手裡,卻總有人問郭麒麟:
“什麼時候回去接管德雲社啊?”
郭麒麟能說什麼?他一點股份都沒有,有什麼“資格”管。
也隻能維持表面平靜,說一句“不想管”罷了。
那郭德綱就是對郭麒麟“真關心”嗎?
如果真“關心”,怎麼連兒子做了什麼,都不聞不問?
也難怪現在郭麒麟有能力了,第一時間将生母從日本接了回來。
愛與不愛,隻嘴上說的不算,心裡愛才是真的愛。
如今,郭麒麟和父親繼母,也就維持着表面的“平和”。
畢竟郭麒麟上節目的家書,都不是寫給父親的,而是寫給了于謙。
他有時間會和師兄弟聚會,卻沒時間回家看父親。
這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
對于郭麒麟的成才,有人歸結于郭德綱“教育”的成功。
有人覺得,這是郭麒麟自己争氣。
但就像郭麒麟自己說的:
“如果沒有我,他的這套教育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