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是最後寫《封神》的人,是時候聊聊“烏爾善們”了
文|令狐伯光
2023年暑期檔最波折的電影大概還是《封神》了,這部電影本來已經逆襲了,結果前段時間導演烏爾善民族言論,再到飾演妲己的娜然挖出的言論,把這部電影和主創推到了風口浪尖的角度。

這裡就從烏爾善和娜然,以及選角導演的言論上聊聊吧。也就是烏爾善說的“漢族的稱謂是從元朝過後形成的”,娜然轉發的“花木蘭是蒙古人”,再到選角導演嘲諷的四等漢等言論上。
我是名影視部落客,這裡還是用擅長的“用發展眼光看問題”,以及接受教育的辯證法寫一寫吧。
先說答案:伯光君作為一名85後漢族青年,特别是“在釣魚城打死了蒙古大汗”的川渝人的後代,我肯定不同意烏爾善等人的觀點。
這群人在曆史觀,民族觀和某些表達上明顯和我們不同,這問題讨論下去較為忌諱(為了号不讨論)。但就像那個年代過來的“河殇派”一樣,這群人表達不同,但很多人是沒有達到網友痛斥“立場”的問題。
我相信肯定有人要罵洗白什麼的了,那就請繼續看下去吧。
呼麥,質子旅,九斿白纛?《封神》有沒有“夾帶私貨”
我從來以發展眼光看問題,又很關注中國影視工業,中國文化産業有突破及推動的作品。這兩年最關注作品《流浪地球2》《封神》,不但寫了無數稿子分析推薦。也看了大量幕後,兩位導演和主創采訪。
這些結合網友考據作品出來的元素進行的立場批判,我認為有些太過“牽強”了。
比如網友挖出《封神》文化元素夾帶私貨,呼麥、質子團、宮女圓領長袍、象征蒙古族權力九斿白纛等。
這電影也有部落客去列舉曆史的原文反駁,我再一一去查證過後,便發現網友批判的這幾點,完全都站不住腳。
比如質子軍團這點,元朝确實有質子軍,但更早的中國朝代都有同樣的曆史。電影裡姬發等人是質子軍,也是皇家侍衛姬發。所謂宿衛,即皇宮禁衛。這個質子又是侍衛,又是軍隊去打仗,伴随天子出征更是比比皆是。
《資治通鑒·唐紀三十二》“府兵入宿衛者,謂之侍官,言其為天子侍衛也。”《資治通鑒·陳紀四》“帝(北齊後主)帥宿衛者步騎四百,授甲,将出戰……”
再看看網友批判的九斿白纛,它在蒙古的原型如上圖,電影裡如上圖
如果你不是情緒化的一葉障目的話,我相信你明顯能感覺到兩者是不同的。蒙古的九斿白纛隻有一個,電影裡面有6個,而這個東西在更早的漢人朝代反而更像。
實際上,元朝之前中國古代這個旗幟,類似旗幟的東西比比皆是,反而象征漢人朝代氣節,比如“蘇武牧羊”的畫像裡的節杖它都比元朝的九斿白纛,更像電影裡面的設定。
這個接下來就是那個宮女的圓領長袍,也被不少人誤導說是蒙古袍子,我們再看看曆史上的原型。
最後就是疑似呼麥問題,這個配樂制作者明确有說過,“天降玄鳥”那一段找來了八個國家級男低音。有趣的來了,蒙柯卓蘭明确說過,那段有用薩滿元素,以及把呼麥鋪在底下。
上面是原圖的采訪,也有音樂制作視訊這裡就不去截圖。
這時肯定有人說實錘了,實錘了,我們哪怕不提她采訪裡的:“與其說我們這次撷取了蒙古族音樂元素,不如說還是要從薩滿文化中去尋求靈感。”“我希望男聲的低音部要特别紮實,才可以凸顯出那種力量感和神秘感。”
關鍵是音樂上面人家還做到這些,這個劇組在商周的建築、服裝、道具、禮儀,樂器,再到各種文化元素做到大量的考究與考據,這個是否還原網上有很多大家可以去搜搜,是以現在問題就是。
你們:烏爾善一群人是蒙du,是泛蒙主義者,企圖分裂國家
我:他是怎麼做的?
你:他拍的《封神》夾帶蒙古文化元素私貨很嚴重
我:有多嚴重
你:有呼麥,有一段音樂元素背景音有呼麥,有蒙古族的呼麥哎
《封神》到底有沒有問題?有問題,也沒有太大問題
至于網友根據烏爾善之前作品《畫皮2》服化道以倭代華是慣犯,這就更明顯是胡扯了。
你們仔細回憶一下,中國古裝影視劇美術服化道明顯開始回歸是2019年曹盾的《長安十二時辰》過後,在此之前包括他自己的《海上牧雲記》都和風泛濫。如果再加一條“不中不洋”,那時期有哪部國産古裝影視劇無辜?
最後就是費翔的美國纣王,那然的俄羅斯妲己國籍的問題。我是覺得通過陳牧馳,袁泉選角,再到西岐李雪健,于适和楊玏一方的選角,導演團隊可能是突出一個疏離感和我們熟悉傳統西周的比較。
你要硬要說夾帶私貨,我個人也不反對,那最後我的觀點是什麼呢?
烏爾善及背後這群人在某些觀點上确實和我們不同,我不同意他們的觀點,也認為他們有點那類傾向(一如河殇派)。但我不會像粉絲都推給“資本陰謀”,但也不認同現在網絡戴帽子去搞批鬥那套。
烏爾善等人民族言論有争議——作品裡疑似有問題文化元素——他們夾帶私貨,解構文化曆史——他們是蒙du,泛蒙古主義,分裂國家——他們馬上要來圖圖了——
這既沒有客觀事實的分析作品,又沒有從環境發展去唯物辯證,更沒有較為嚴格的學術、立場、甚至政治事實去分析。這種網絡“刨祖墳”的方式去延伸問題,去推導立場,再去批鬥方式,國内沒有多少創作者是無辜的。
張藝謀,陳凱歌和莫言等都是河殇派,大多數港台文化創作者都有問題。
曹盾最新作品是古裝大片《敦煌英雄》,前有《九州海上牧雲記》以倭代華,後有電視劇《廣州十三行》公然篡改曆史,洗白大買辦伍敦元,公然反對革命?曹盾的革命立場是不是有問題(電視劇都沒播出)
對了,《長安十二時辰》《敦煌英雄》原著作者馬伯庸,是内蒙古的滿族旗人。
蒙古選角導演播出言論的時候,他的履曆裡還有《戰神紀》《狼圖騰》《将軍在上》《帝王業》《忽必烈》《海牧》《缥缈錄》等等,那這些作品的導演沒有問題?
他是在徐克《射雕》拍攝的時候爆出言論,那徐克有沒有問題?可能有人會說馬伯庸,徐克等人沒有這種言論,而且“每次嫖娼都有你小子啊”。
《封神》沒有問題,烏爾善等人有問題?但這問題挺“灰色”
吳京在内娛什麼地位不用多提了,但他是滿族,他在關于“民族主義”也有過這樣言論:“我們八旗子弟被欺壓到底,沒有大清國就沒有老北京”等。那吳京是不是有問題(其實也有人找來罵過,主要《戰狼2》《破球》太硬)。
按照現在的輿論環境,肯定有人說你拿吳京出來擋槍也沒用,最後談談我的觀點。
我個人感覺國内的滿、蒙、疆、藏因為曆史和地域原因,像那邊還有一個外蒙古,這些有過曆史輝煌的民族,在近現代民族觀念影響下,以及大陸之前的政策。這些都導緻他們在民族,曆史與現代有某種與我們異同的表達。
這表達與我們談到漢唐的驕傲很相似,蒙古帝國有多輝煌不用說吧。
我們談到霍去病“封狼居胥”的驕傲,他聽到不舒服回一句‘是否還記得四等漢’。和之前網上什麼流放嶺南廣東人笑什麼,打北方哪裡原來打的是我祖先類似(但這些地區民族和曆史意識淡薄得多)。
藏疆滿蒙在近現代的種種原因下,他們有這種觀點不算奇怪。
烏爾善聯合其它蒙古族發過一張專輯《黃鍋》,以及他和一些蒙古族發起的“遊牧計劃”。“黃禍”在曆史上有兩個含義,一個是蒙古帝國吊打全世界給歐洲人的恐懼,另一個是19世紀歐洲宣揚黃種人對白人是威脅的極端民族主義。
烏爾善等人是對于蒙古帝國輝煌的迷戀(或者自嘲),還是站在西方跟着嘲諷自己和中國人?它内容也是蒙古族音樂,你要了解成民族分裂,不也可以了解成對西方黃禍論反擊?
遊牧計劃裡面的孛兒隻斤·布仁賽音,以及人類學者烏·額·寶力格兩人走得更遠。
前者的“蒙古帝國遺産有比中國更為宏大的包容性特征”,顯然指的是曆史上的帝國輝煌,而不是外蒙古(他們眼中打下大半個世界那種包容),後者寫了三本書《蒙古國的民族主義及其雜糅》和《中國邊緣的蒙古人:曆史與民族團結的政治》《協作式的民族主義:中國蒙古邊疆的友情政治》
還沒看過書從介紹來看,第一本明顯是“身份與曆史認同”問題。
第二本已經進入到近代一些嚴肅讨論了。
第三本已經直指根本上的某些問題了(觀點和結論沒看過書不斷言)。
但是吧,我一搜發現些這都是公開的新聞,履曆。如果真按照網友這套,那内蒙古民族大學,南京大學學衡學院,包括“遊牧計劃”其它蒙古族成員烏爾善妻子,杭蓋樂隊,九寶樂隊,藝術家琴嘎是不是也有問題?
琴嘎是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關于《封神》的背後的讨論,有些可以罵,有些還是要慎重
總而言之,因為曆史這群人和我們有不同的觀點,這觀點我肯定不同意,但也不同意網友直接戴帽子把人家逼到那一步。有些人傾向較嚴重軟封殺了,比如《成吉思汗》的演員巴森,有些有這個傾向的但目前作品和行為沒看到。
(如果從中國影視工業的角度,反而在做類似吳京的事情)
比如烏爾善《封神》真要罵所謂夾帶私貨,我認為隻有“蒙古族”和混血演員是最明顯的(搞圈子化)。其它什麼服化道以倭代華,用相似文化元素捕風捉影去搞立場批鬥,這些在我看來就是笑話。
最後,他們這尋求表達投射的異同點,原本是灰色的,不太适合大政策架構下來讨論。特别是網際網路時代飛速傳播下的“二進制對立”環境。沒多少網友會去查下這幫人什麼身份,有什麼著作,表達什麼觀點。
網友連前些年都是西化和以倭代華的國産古裝影視劇,這才幾年都能忽略。
這部電影開始也有人罵其它民族和國籍演員過多,再到西化|以倭代華,以及不還原商周曆史和神話三條。但電影上映品質過硬票房逆襲也沒什麼人說了。說到底還是票房起來了,老小子飄了把傾向說出來,網絡時代瞬間放大,把這個“灰色點”給擱到台面上。
你說有問題也有問題,你說和我們不同也不同,但你說憑《封神》那點文化元素就跳到那一步,我隻能說這種極端化不可取。
目前官方是爆出過後仍然選擇站台電影,都在推動電影出海到全世界上映。你要延伸到什麼陰謀論那些我也不反對,反正網上啥事不能上升到“亡國滅種”,快要崩潰了。
我大多數是不認同的,更别提查了一通這電影和這群人履曆,别往極端上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