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旗勳貴:我給大清流過血,圈點地怎麼了?| 循迹曉講

八旗勳貴:我給大清流過血,圈點地怎麼了?| 循迹曉講

八旗勳貴:我給大清流過血,圈點地怎麼了?| 循迹曉講

 循迹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主講:三喵先生

策劃:三喵先生

責編:馬戲團長

全文約2500字 閱讀需要6分鐘

在中國古代,土地是最重要的資源,而每次改朝換代,既得利益者都會對土地重新劃分,這個過程非常殘酷,無數人傾家蕩産,死于非命,以此造就新一代權貴們的地位和财富,等到下一次改朝換代,一切又周而複始。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初的“跑馬圈地”。字面意思上看,這就是馬跑一大圈圍起來的土地就歸自己,那麼當時為啥要這麼搞?跑馬圈地到後來的影響是什麼?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八旗勳貴:我給大清流過血,圈點地怎麼了?| 循迹曉講

◇ 影視劇中滿清入關劇照

公元1644年,滿清抓住了中原動蕩的機會,一舉入關進入北京。但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那些滿洲勳貴過去的家産都在關外東北地區,現在入了關,他們自己的家丁奴仆到底如何安置,他們自己如何在關内獲得财富和地位,就成了大難題。如果不能把這些滿洲勳貴給安撫好,剛入主中原的滿清可能就會陷入内亂。

與此同時,當時北京四周因為遭遇戰亂瘟疫,老百姓民不聊生,大量土地荒蕪,清朝急需想辦法把這些土地利用起來産生賦稅,不然的話,不僅會陷入财政危機,很可能對南明政權的戰争造成嚴重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由朝廷主導的對土地再配置設定也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八旗勳貴:我給大清流過血,圈點地怎麼了?| 循迹曉講

◇ 晚清時期,用驢犁地的農民

于是,順治元年十二月,滿清朝廷頒布了圈地令,首先是讓戶部去清查北京近郊的土地,那些因為戰亂荒蕪的田地就都分給滿洲勳貴和他們的家人,土地的産出,是要“以田代饷”,有了土地之後,朝廷就不再給勳貴們口糧了,這麼看上去,圈地這件事一舉多得,既安撫了衆多滿清貴族,也開墾了無主荒地,更是能讓老百姓安居樂業,這麼一條妙計,飽經戰亂的老百姓應該非常歡迎才是,但這圈地令在實施的過程中很快就走了樣,給老百姓帶來了莫大的痛苦。

圈地的問題首先從丈量土地開始。北京近郊的确有大片荒地,這過去都是明朝藩王們幾百年間巧取豪奪來的,如今随着這些藩王們被屠戮殆盡,看上去荒地可以随便被分掉了。

可問題是早在明朝滅亡之前,就有不少藩王田地被普通百姓耕種,到這會兒也都有很長時間了。而且,明末藩王們的田地錯綜複雜,往往藩王田地之間也都有民田,加上崇祯皇帝上吊之後,大量百姓已經在京郊荒蕪的藩王田裡耕種,想要理清之間錯綜複雜的關系,實在是非常困難。

而滿清的戶部的處理方式很簡單就是一刀切,先查明朝的檔案資料,隻要這塊地過去曾經被封給某個藩王,那不管它現在如何,就是一塊無主荒地,至于其上的老百姓,統統要被趕走。而這塊土地到底有多大呢,由于時間緊迫,滿清官員丈量的非常粗疏,往往是攜繩騎馬,馬力所緻,這土地就收歸滿清了。跑馬圈地就是這麼來的。

八旗勳貴:我給大清流過血,圈點地怎麼了?| 循迹曉講

◇ 入關後,軍功貴族是滿清朝廷首先要嘉獎的一批人

如此一來,滿洲勳貴們獲得的田産數量,其實大大多于實際上明朝藩王的土地。這麼一折騰下來,北京的土地幾乎都被八旗勳貴瓜分完畢,比如說當時的密雲,原有土地兩千七百多頃,被圈走的就多達兩千一百多頃,合着幾乎都被滿清官家給占完了,這在當時的北京近郊是普遍現象。

而圈下來的地進行内部配置設定,統一分給皇室宗室和八旗各部。至于在這個過程中流離失所的老百姓,那就不是這些貴族考慮的事情了。但随後滿洲貴族們發現,就算是有了土地,他們自己又沒有能力去種,去管理,總不能讓這些地白白荒着啊。

于是,順治二年,滿清頒布了《投充法》,準許八旗官兵招收無地農民屯墾耕地,這聽起來挺好的,而且清廷幾次頒布法令,強調這事兒完全自願,可事實上很多農民都是“被自願”投身到旗人的土地上。

八旗勳貴:我給大清流過血,圈點地怎麼了?| 循迹曉講

◇ 晚清時期,在田間勞作的農民

在這之後,農民們的苦難才剛剛開始,滿洲勳貴對他們往死裡使喚,他們事實上成為了這些滿清勳貴的農奴。很多人不堪忍受,導緻大量農民逃亡,八旗們圈占的土地很快就無以為繼了。為此,“頭疼醫腳”的清廷再次頒布了《逃人法》,規定嚴懲任何敢于逃跑的農奴。

這下子可算是捅了馬蜂窩,很多人一看在滿清的土地上反正怎麼着都是死,那還不如跑到南方投靠南明小朝廷,就這樣,圈地運動極大地加深了滿漢對立,甚至在滿清統治的地界,都有時不時蹦出來的抗清義軍,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圈地運動帶來的惡果。

即使如此,滿清貴族對土地的貪欲是無窮的,而且随着清朝不斷地擴大占領區,更多的貴族也需要田産去打發,是以圈地運動在順治四年又搞了一次,這次的範圍可不隻限于北京郊區了,而是擴大到河北山東,範圍更大,造成的後果也更加嚴重。

但此時的滿清朝廷奉行的政策是“獨崇滿洲”,為了讓滿洲貴族滿意,無論怎麼犧牲内地漢族群眾利益都在所不惜,是以這次圈地,讓本來就很緊張的滿漢沖突更加緊張,而當時的滿清面對這樣的局勢,隻是一味鎮壓,如此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八旗勳貴:我給大清流過血,圈點地怎麼了?| 循迹曉講

◇ 當然橫了

在後世的曆史中,圈地令,逃人法和臭名昭著的剃發令一起,被形容為滿清入關的幾大惡政,而真正執行這個政策的多爾衮,也是以背負上了罵名。

多爾衮死後一直到康熙初年,滿清的朝政還是把持在滿洲勳貴手裡,而随着他們的人口增加,以前圈的地還是不夠。于是,康熙八年,在鳌拜的主持下,清朝又進行了一輪圈地,這自然又搞得民不聊生,沸反盈天。而等到康熙帝扳倒鳌拜之後,等于事實上在慢慢削弱滿洲貴族集團的利益和影響力,圈地這種事肥了貴族,苦了百姓,對皇帝卻毫無益處,絕不可以再做了。

于是,康熙二十四年,皇帝下旨今後永遠不許滿洲貴族再圈地,這次持續幾十年的圈地運動,才算是給畫上了句号。這件事情一直被當時和後世的人們大加褒獎,看作是康熙帝的仁政,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這圈地令是多麼不得人心。

圈地這件事一開始的初衷可能不錯,但到後來完全失控,這其實也不難了解,滿清的那些貴族也是人,也有貪得無厭的欲望,一旦這樣的欲望跟不受制約的權力相結合,一定就會釀成人間慘劇,而古代中國的悲劇在于,如此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是以才會有那句感歎:“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