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靜了,一切都好了

作者:洞讀

周國平說: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

心靜起來的時候,其實内心是非常平和的,是柔軟的,也是呼吸自由的。

許多時候,一個人之是以有雜念,有紛擾,有痛苦,無非是内心不夠安靜。

這些雜念、紛擾和痛苦,就像是瓶子裡那些雜質一樣,如果能夠沉澱下去,你便能得到一份甯靜,一種從容的心情。

到最後,心靜下來了,一切的一切,都開始沉澱下去,安全感起來,舒适感回歸。

這樣的你,一定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體驗到人生的曼妙。

心靜了,一切都好了

心靜下來,不會吃虧

不要着急,就算生活不如意,要抱怨,哪怕人生多歧路。

實際上,不管順境或是逆境,一個人最大的能耐,就是随時随地讓自己的心,靜下來。

靜下來,慢慢反思自己,慢慢洞悉問題,也慢慢尋找到生活的答案。

隻有自己不着急,就算是一時走得慢,甚至被人遠遠甩在腦後,你也不要着急,不要有所顧慮。

因為每個人最終抵達的地方,是不一樣的,甚至連一開始的路徑,都是不同的。

如果兩個人抵達的終點不一樣,是以在分開的時候,你看見他走向那邊,而自己注定走向别的方向。

那麼,你又何必焦慮,何苦耿耿于懷呢?

無論怎麼樣,迷茫也好,混沌也罷,隻要你的心及時靜下來,就一定能夠找到生活的出口。

唐代詩人杜荀鶴在詩中寫道:“安禅不必須山水,滅得心中火自涼。”

心能夠随時随地靜下來的人,反正能夠發現生活的一些小驚喜,小美好。

然後,把更多的事物看得更通透,也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輕松自在,這樣就是一種難得的,其實也是唾手可得的美好生活。

心靜了,一切都好了

心靜,能滋生力量

《道德經》說:

“靜勝燥,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心越急,心就越亂,然後生活的步驟就越混亂,找不到方向,得不到力量。

其實,要想做好一些小事,隻要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就成功大半了。

因為很多人,明明連小事的做不好,卻偏偏怪自己大事做不了。

隻有讓自己在小事情上,做到足夠的完美,足夠的極緻。

然後你就會發現,在做大事的時候,其實也沒有什麼壓力和煩惱了。

因為自己早已經在處理一些小事,小問題的時候,看到了一些規律,總結出了一些心得。

然後,自己也就有了一些經驗,有了一些力量,甚至有了一些可以為自己所用的智慧,能夠随時随地去解決問題。

是以,我們根本不需要焦慮什麼,更不需要拿出時間和精力,去說服自己。

我們隻管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告訴自己,心靜對待,生活就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解決不了的問題。

而且當你心靜下來的時候,不管面對什麼難題和問題,你都能夠拿出更大的決心和耐心,做出應對。

長期下去,這樣的活法和做事的風格,一定能夠帶領你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心靜了,一切都好了

心靜,心靜,還是心靜

人生就是一場場的修煉,一次次的打磨。

不管你願不願意,生活永遠都是往前走的,人生時刻都是在變動着的。

是以,聰明人不會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一些本就存在的問題上。

而是更加精明,更加有遠見,甚至是更加有洞見地讓自己做好準備。

當一個人有了這樣的思維和邏輯之後,他的内心世界其實是可以靜下來的。

然後,靜下來的過程當中,自然而然會想方設法去做出一些必要的改變。

這些改變,又能夠帶領自己走向正确的道路上,做一些正确的事。

正确的事情做多了,反而在接下來,不管處理什麼事情,都能夠顯得得心應手。

有句話叫做:“心若躁,浮生皆亂;心若靜,舉世皆安。”

是以,千想萬想,千做萬做,前提就是要讓自己靜下來,抽絲剝繭,腳踏實地,你才能夠擁有更加靠譜的,也更值得去度過的人生。

是以,心靜,還得是心靜,才能夠讓自己擁有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