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Growth Hacker(增長黑客)-讀書筆記7(完結)

2A3R-病毒傳播

1、用病毒傳播撬動增長的杠杆

  • 病毒式傳播

       基于使用者訴求的一種傳播方式,不同于以往“中心化”一對多廣播式的傳播路徑,“去中心化”的病毒式傳播中人人都是節點,傳播的效果能夠以幾何級數倍增,四兩撥千斤地撼動潛在閱聽人的認知。

  • 衡量病毒傳播的兩大核心名額:K因子(K Factor)、病毒循環周期(Virial Cycle Time)

       a. K因子:使用者評判病毒傳播的覆寫面,公式為:K因子=感染率(某個使用者轉化成新使用者的比例)X轉化率;K因子越高,産品自我擷取新使用者的能力越強。提高K因子,主要從感染率和轉化率兩個方向入手;鼓勵使用者平均多發送邀請,如在一對一的通訊錄聯系人邀請之外,增設發微網誌、郵件群發選項,可以增加感染更多使用者的機會;優化被感染着看到的着陸頁,讓注冊步驟盡可能剪短,則能提高注冊成功的轉化率。

       b. 病毒循環周期:指從使用者發出病毒邀請,到新使用者完成轉化所花費的時間;病毒循環周期越短,效果越好;為了縮短病毒循環周期,首先應當盡可能減少使用者的操作成本,如醒目的行動号召、友善的一鍵分享按鈕、傻瓜式的下載下傳安裝流程;其次可以增設使用者的“緊迫感”,如24小時候就會失效的優惠券、注冊後能立即收到10元返利承諾等。

2、Bug營銷

       看似由Bug引發的網絡狂歡,背後極有可能是精心策劃的一場炒作

3、借勢營銷

      一條消息從什麼時候開始推送,在什麼時候影響到特定人群,如何延長半衰期,看似聽天由命撞大運,實則仰賴技術層面的精密策劃

4、建構産品外的病毒循環

      産品外病毒循環建構的三大考驗

  • 創意來源:優秀的創意來之不易,它需要扣住人們情緒的扳機,打通與現有資源的脈絡關節,搭乘網絡的順風車,還要有讨人歡喜的界面和新穎有趣的互動(讓人眼前一亮);
  • 生命周期:盡可能将生命周期拉長,或是在前一個體外病毒循環式微之際,立即退出一個新的來維持熱度;
  • 産品契合度:建構的體外病毒循環政策應當與被主推産品相契合,一般而言,使用體外循環推廣起來的大衆産品契合度高、推廣難度較低,而垂直産品效果則有待觀望。

5、産品内置的傳播因子

      典型的産品體内傳播方式,它将傳播與功能挂鈎,讓真正使用過産品且有更高要求的進階使用者制造口碑,進而讓傳播更加精準和有說服力。

6、病毒傳播中的使用者心理把握

  • 喜愛:人們總是比較願意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歡的人提出的要求,還樂意主動傳播自己喜愛的食物,借以表達一種傾向,闡發一種觀點,尋求志同道合的夥伴,融入有歸屬感的圈子;
  • 逐利:簡單粗暴的利益交換,能換來立竿見影的傳播效果;
  • 互惠:逐利的一種變體,是人類社會日常交際的基礎;
  • 求助
  • 炫耀
  • 稀缺:稀缺資源引發人們的好奇争搶,而邀請機制則将病毒傳播的效果成倍放大;
  • 害怕失去或錯過
  • 懶惰:作為産品開發者,應當充分利用人們懶惰的心理,提供便利的分享方式,如一鍵分享按鈕、跳轉手機用戶端直接擷取身份認證等;在設計傳播機制時,系統可以設法自動挑選合适的預設傳播對象,減少使用者操作,幫使用者偷懶。

7、病毒傳播的建議

  • 打造與衆不同、别出心裁的創意,同時保證能夠濃縮成一句話進行傳播;
  • 提供簡單直接的參與形式,不要挑戰使用者的内心,不要太高使用者的期望後令他們失望,而是要超越使用者的預期;
  • 借鑒遊戲設計元素,在“成就時刻”鼓勵使用者通過社交網絡分享戰果;
  • 盡量設定較多亮點、槽點,讓傳播者有話可說;
  • 故意設定漏洞,借進階使用者去主動發現、宣傳,往往有奇效;
  • 在策劃之初就準備好二次傳播乃至三次傳播的方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