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Growth Hacker(增长黑客)-读书笔记7(完结)

2A3R-病毒传播

1、用病毒传播撬动增长的杠杆

  • 病毒式传播

       基于用户诉求的一种传播方式,不同于以往“中心化”一对多广播式的传播路径,“去中心化”的病毒式传播中人人都是节点,传播的效果能够以几何级数倍增,四两拨千斤地撼动潜在受众的认知。

  • 衡量病毒传播的两大核心指标:K因子(K Factor)、病毒循环周期(Virial Cycle Time)

       a. K因子:用户评判病毒传播的覆盖面,公式为:K因子=感染率(某个用户转化成新用户的比例)X转化率;K因子越高,产品自我获取新用户的能力越强。提高K因子,主要从感染率和转化率两个方向入手;鼓励用户平均多发送邀请,如在一对一的通讯录联系人邀请之外,增设发微博、邮件群发选项,可以增加感染更多用户的机会;优化被感染着看到的着陆页,让注册步骤尽可能剪短,则能提高注册成功的转化率。

       b. 病毒循环周期:指从用户发出病毒邀请,到新用户完成转化所花费的时间;病毒循环周期越短,效果越好;为了缩短病毒循环周期,首先应当尽可能减少用户的操作成本,如醒目的行动号召、方便的一键分享按钮、傻瓜式的下载安装流程;其次可以增设用户的“紧迫感”,如24小时候就会失效的优惠券、注册后能立即收到10元返利承诺等。

2、Bug营销

       看似由Bug引发的网络狂欢,背后极有可能是精心策划的一场炒作

3、借势营销

      一条消息从什么时候开始推送,在什么时候影响到特定人群,如何延长半衰期,看似听天由命撞大运,实则仰赖技术层面的精密策划

4、构建产品外的病毒循环

      产品外病毒循环构建的三大考验

  • 创意来源:优秀的创意来之不易,它需要扣住人们情绪的扳机,打通与现有资源的脉络关节,搭乘网络的顺风车,还要有讨人欢喜的界面和新颖有趣的交互(让人眼前一亮);
  • 生命周期:尽可能将生命周期拉长,或是在前一个体外病毒循环式微之际,立即退出一个新的来维持热度;
  • 产品契合度:构建的体外病毒循环策略应当与被主推产品相契合,一般而言,使用体外循环推广起来的大众产品契合度高、推广难度较低,而垂直产品效果则有待观望。

5、产品内置的传播因子

      典型的产品体内传播方式,它将传播与功能挂钩,让真正使用过产品且有更高要求的高级用户制造口碑,从而让传播更加精准和有说服力。

6、病毒传播中的用户心理把握

  • 喜爱:人们总是比较愿意答应自己认识和喜欢的人提出的要求,还乐意主动传播自己喜爱的食物,借以表达一种倾向,阐发一种观点,寻求志同道合的伙伴,融入有归属感的圈子;
  • 逐利:简单粗暴的利益交换,能换来立竿见影的传播效果;
  • 互惠:逐利的一种变体,是人类社会日常交际的基础;
  • 求助
  • 炫耀
  • 稀缺:稀缺资源引发人们的好奇争抢,而邀请机制则将病毒传播的效果成倍放大;
  • 害怕失去或错过
  • 懒惰:作为产品开发者,应当充分利用人们懒惰的心理,提供便利的分享方式,如一键分享按钮、跳转手机客户端直接获取身份认证等;在设计传播机制时,系统可以设法自动挑选合适的默认传播对象,减少用户操作,帮用户偷懒。

7、病毒传播的建议

  • 打造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的创意,同时保证能够浓缩成一句话进行传播;
  • 提供简单直接的参与形式,不要挑战用户的内心,不要太高用户的期望后令他们失望,而是要超越用户的预期;
  • 借鉴游戏设计元素,在“成就时刻”鼓励用户通过社交网络分享战果;
  • 尽量设置较多亮点、槽点,让传播者有话可说;
  • 故意设置漏洞,借高级用户去主动发现、宣传,往往有奇效;
  • 在策划之初就准备好二次传播乃至三次传播的方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