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的人工智能教育就類似于20世紀90年代末的計算機普及一樣,剛開始對于大衆是陌生的,但總有一天會普及到每一個人。”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必選科技)進階副總裁兼教育和消費者事業群總負責人鐘永認為,人工智能是不可逆轉的浪潮,隻有充分掌握人工智能知識,才能更好地迎接人機共存的未來時代。
2012年,優必選科技于深圳市成立,最早從事人形機器人研發、平台軟體開發運用及産品銷售。2016年,優必選開始探索教育領域,從2017年開始,由鐘永負責人工智能教育業務。優必選推出了“軟體+硬體+内容+服務”的貫通式人工智能教育解決方案,培育各類人才掌握人工智能核心素養。鐘永稱優必選作為教育領域的“新人”,一直在以謙卑的心态向同行、校方和一線教師學習,在資料和真實案例的回報中不斷調整現有方案,讓人工智能更好地擁抱教育。
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轉型
目前人工智能教育的兩條核心應用路線主要是“工具型”和“内容型”。作為“内容型”的代表企業,優必選人工智能教育課程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以積木、智能機器人、單片機、算法設計、資料擷取與處理、人工智能應用為載體的形式呈現,集多學科知識和各種數字化工具應用于一體,讓學生了解并關注人工智能教育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熟悉智能機器人的設計理念和工作原理。
針對“内容型”人工智能教育課程體系普遍存在知識體系斷層的現象,優必選推出了涵蓋國小、國中、高中、高職、高校各學段的貫通式人工智能教育解決方案,包含人工智能課程、師資教育訓練、活動競賽、空間建設、教育雲平台等内容。
在基礎教育階段,優必選以提升中國小生人工智能素養為核心,提供涵蓋“平台+軟體+硬體+課程+服務”的人工智能教育整體解決方案,搭建起“AI教育普及校—AI教育特色校—AI精英培養中心—AI科普教育基地”四大教學場景,建構了“1網+5庫+9應用”落地架構——以自主研發的“AI智慧教育平台”為核心,結合創新課程庫、硬體工具庫、軟體應用庫、智囊庫和營運資源庫,實作課程服務、教師教育訓練、認證評價、研學實踐、賽事活動、親子體驗、分享交流、成果孵化、生态融合9項應用服務,覆寫“教學測評”全環節。
優必選人工智能教育服務進入許多中國小課堂。
在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優必選依托在人工智能及機器人領域的前沿技術優勢與産業落地經驗,關聯多方生态資源,面向職業教育校内和校外場景,提供全鍊路數字經濟技能人才培養方案,覆寫人工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制造、內建電路、資訊安全及大資料等領域。在中高職及大學院校場景中,優必選通過“崗課證賽”相融通推動産業學院及專業共建。在校外基地場景,優必選職業教育參與政府人社部門的新職業人才标準認定、社會化職業技能教育訓練,推出就業創業指導與實踐等服務,為地方搭建公共實訓基地。
優必選推出的貫通式人工智能教育解決方案,目前已落地全國千餘所中國小,基本覆寫了長三角、珠三角在内的多個省市,并通過幫助更多的青少年獲得人工智能基本素養,助力傳統教育的轉型。
前沿探索人工智能課程實施
“做好科創類教育,既要懂科技,又要懂教育,優必選剛好兩樣都懂。”鐘永介紹道。作為人工智能教育領域的前沿探索者,優必選人工智能教育的教研團隊在具體落地實施課程時,充分研究了這門學科的特點,從課程設定、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上做出了差別于傳統教學的改變。
在課程設定上,人工智能課程涵蓋學科範圍廣,不僅包括數學、統計學、計算機這種傳統學科,還包括程式設計與算法,具有明顯的跨學科融合特點。人工智能教育結合了計算機科學、數學、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生物學,甚至還有文學、音樂、美術等,要求學生具備多學科知識背景。相較于傳統課程的以知識為主體,人工智能課程設定更加強調對學生邏輯思維、計算思維等高階思維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注重個性化需求,通過大資料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制最适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和課程内容。此外實踐性強,學生通過項目式學習鞏固理論知識,例如開發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訓練、資料收集和資料分析等。教師追求創新力,人工智能領域技術疊代迅速,通常會鼓勵學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決方 案。
“優必選所有的運作項目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服務,就是師資教育訓練。”鑒于人工智能屬于新興學科,中國小教師普遍缺乏相關教育背景,“還應該從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上做出差別于傳統教學的改變,才能有效推動人工智能課程的開展。”鐘永補充道。為了給教師提供相關教育訓練服務,優必選培養了一支專業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師團隊,多角度、全方位地為學校人工智能課程的開展提供服務支援。優必選派出的人工智能教育訓練師每學期都會入校為教師們教育訓練,每學期教育訓練超200次。教育訓練内容主要包括通識課程教學教育訓練、社團活動指導與競賽指導三個方面。在教學思路上,引導教師聚焦于對學生邏輯思維和計算思維的培養。在教學方法上,教育訓練教師能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項目驅動教學和互動式教學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這些師資教育訓練有效提升了中國小教師的人工智能素養和人工智能教學能力,推動着學校人工智能教育向标準化、規範化、正常化、特色化方向縱深發展。
“人工智能教育的本質是教育”
年幼時在江西鄉村的留守兒童經曆,讓鐘永對人工智能課程的重要性深有感觸:“三、四線城市和小鎮的孩子與一、二線城市的孩子最大的差距在哪裡?不是國文、數學等學科類教育的教育訓練,最大的差距在于科技素養和藝術素養的缺失。”也是以他更有一種使命感:“真正做好人工智能教育,首先要立足于教育本身。我覺得做人工智能教育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打開别人的一扇窗——通過教育去打開視野,去培養人工智能思維。”
在石家莊市井陉縣,優必選開設了一個人工智能教育教育訓練基地。有一位教資訊技術課的國小老師,每天都會帶着自己的學生,開車來回兩小時到教育訓練基地學習人工智能課程,在夏令營和冬令營中堅持了兩個活動周期。當問及是什麼樣的動力驅使他能夠堅持這麼久時,這位老師回答道:“農村學生接觸前沿科學技術的機會不多,做老師的隻是想讓學生打開視野,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位于山東泰安的徂徕鎮中心國小,是一所山區學校,優必選在這裡落地了人工智能教學項目,為學生參加各級各類人工智能比賽提供支援,學生們對人工智能的學習熱情很高,進步很快,在2021年山東省NOC大賽中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優必選開展人工智能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某一個學生掌握某種技能,我們是想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未來時代的創造者。”鐘永認為,“科技應該是賦能,而不是主導教育往前走。”在網際網路無比發達的今天,幾乎任何知識,人們都能在網絡上擷取。而在未來,甚至不用自己動手,人工智能就會幫人們把所有資訊分門别類地呈現在面前,但這種唾手可得的知識,并不能算學習,隻有獨立思考才算。
“你去掌握代碼知識有什麼價值?未來十年人工智能發展可能不需要程式員了。首先,優必選要教孩子什麼叫人工智能,讓他感覺到未來的智能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其次,用他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适應未來的生活和節奏;最後,智能時代的倫理道德和社會責任,不能等未來再去讨論,學生現在就要思考這些。”他舉了個“電子導盲犬”的例子,如果從純粹教授知識的角度來說,會教授學生內建的傳感器套件和路徑規劃算法,但是項目制的教學,則是啟發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現實問題,例如,在進行路徑規劃的同時,去識别複雜的環境場景,提升對周圍場景中的交通信号燈、障礙物以及行人目标的應對能力。讓學生既掌握了人工智能知識,又明确了未來應用場景,還提升了社會責任感。
對于人工智能教育的未來,鐘永認為“未來不是人與機器的競争,而是懂人工智能與不懂人工智能的人之間的競争”。憑借着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積累,優必選将持續聚合政府、院校、産業等各方資源,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和教育的深度融合。他相信:“未來人工智能教育将會變得像空氣和水一樣,潤澤一代新人。”
本文原載于《留學》雜志總第216期
文_蘇素
設計_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