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攜程網創始人季琦:網際網路已不再有機會(轉)

向傳統轉身,用IT 業的思想和作風去沖擊傳統行業,這似乎已是第一代網際網路創業成功者的共識。季琦說:“雖然還有很多人認為網際網路中有很多東西可以淘,但我個人,包括我身邊的朋友,都不這麼認為。”

  文/ 唐宋

  這幾天,季琦一直很心焦。

  “這種感覺以前從未有過,是一種莫名的緊張。”季琦說,再過幾天就是太太的預産期,醫生說會是女兒。這個身家億萬的男人說:“我一直想要個孩子,四十歲了,才有個孩子,很緊張。我太太都沒我緊張。我很喜歡小孩,很期待想看看小孩會長什麼樣?”

  女兒通常應該像父親,而季琦形容自己的外貌是: 眼睛小,笑起來就找不到了。這個準爸爸偏偏還很喜歡笑,笑容可掬的背後卻是令任何商場對手都膽寒的“進攻性”。

  住在地下室的CEO

   和沈南鵬、梁建章等人共同創辦攜程網、又創辦如家酒店連鎖、漢庭酒店連鎖,季琦似乎從來沒有停下來的打算,他說:“攜程成功了,但我不能歇着,還有很多 别的機會。” 季琦19 歲從江蘇如東貧寒的農村考入上海交大,走的是一條外省青年艱苦奮鬥最終大獲成功的典型道路。初到上海,連國語都不會說,直到現在季琦還自認分不清前、後 鼻音。雖然從小喜歡看書,但來交大前甚至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圖書館”這種東西,“一進去就傻了,落地窗,陽光透過玻璃照進來,有這麼多書,我當時驚呆了。 ”

  阿裡巴巴CTO吳炯是季琦在校園遇到的第一個上海同學,他領着他去宿舍登記、去食堂買飯。那時候大家都很窮,每天隻能吃一頓葷的,上到第四節課就開始幻想食堂裡的大排,“直到現在還是喜歡吃大排,覺得大排真太香了。”

  季琦難忘中學時走了八裡多的路回家吃午飯,媽媽告訴他: 家裡沒吃的,你自己想辦法吧。從此以後,季琦再遇見任何困難也不覺得苦了,人生中樂趣永遠要比苦難多。

   剛剛創辦如家的時候,季琦親自去北京整合各方資源,住在公司租的一套四室兩廳裡。沒多久,季琦覺得現有的創業隊伍基本都是來自各個星級酒店,他們的行為 做派和“經濟型酒店”相差甚遠。季琦說:“我覺得應該讓他們知道什麼是‘經濟型酒店’,我們應該怎麼做事、做人,于是,我就從那個高檔社群裡搬了出來,搬 到地下室去了。”

  有個哥們兒跟他說:“季總,你不能住地下室吧? 沒聽說過CEO 住地下室的啊。” 季琦說“: 那我這個CEO就住給你們看。” 在那間位于西直門附近的地下室,季琦住了将近一年。房間不大,沒有廁所,洗澡和友善都要穿過一條長長的走廊,冬天屋裡有暖氣片,“還好,不算冷。”

   如家之前,中國的經濟型酒店隻有錦江之星和新亞之星。2002 年,季琦帶着一本本子、一把尺,一個老式的佳能膠卷相機, 季琦的辦公室很大,一邊是間精巧的按摩室,還有一方棋桌,他坦言自己不下圍棋,隻下五子棋把上海和甯波兩地的每一家錦江之星都住了一遍,房價多少、多少間 房、床有多寬,門有多高,都一一記下。閑時還和值班經理、服務員聊天,客源資料和成本結構都摸得清清楚楚。

  季琦說:“IT 界認為我已經不是IT 人了, 酒店業又覺得我們這種人不走傳統路線, 不穿西裝不戴領帶,有時候很嚴肅,有時候很诙諧,有時候甚至有一些荒誕。” 非IT 人的IT 式生活非IT 人季琦依然每天上午8 點到公司, 然後開始天南海北地處理公司各項業務, 但一般都在當天趕回。不出差的時候也是在公司各個角落轉悠,同員工交談。這有點像馬雲(馬雲新聞,馬雲說吧)。馬雲也喜歡背着雙手在公司裡亂竄。季琦現在 的公司還在漕河泾開發區西南軟體園一幢普通大樓裡。離開網際網路的季琦卻幾乎沒有離開過漕河泾,甚至一直在吳中路的一家小店裡理發。那家店開了十多年,剃頭 的師傅幫季琦剃了十多年。兩個人同歲,喜歡聊天,開玩笑,講講黃色笑話。

  現在,季琦買了推子、刮胡刀、圍兜等一整套專用理發用具,擺在那裡。那個師傅不知道這個“季老闆”在這十多年裡陸續創辦了攜程、如家、漢庭,每次還是隻收這個億萬富豪三十塊錢,兩個人還是一樣聊天, 開玩笑,講黃色笑話。

   季琦也有舍得花錢的地方: 辦公桌上的顯示屏是21 英寸的蘋果,兩萬多; 相機是六萬多的佳能。他像個孩子炫耀玩具一樣從櫃子裡把相機配件一件一件拿出來,擺滿了一桌子。他說:“我買什麼都要買最好的。”但除了衣服。他所有的衣 服牌子都是Timberland,在香港打折買的。就連這還是近兩年的事,之前都是穿冒牌的。由于冒牌的衣服被洗衣機一洗容易起球,于是試着買了一次正 版,發現還真是正版的好,不起球。

  季琦說:“那時候我在校園裡跑步,看着對面的樂山新村,想什麼時候能在上海有這麼一套房子,我也就滿 足了。”但從商以後, 心就大了,時時想着要締造一個商業帝國。季琦和那一代所有的大學生一樣,充滿使命感,讀《約翰·克裡斯朵夫》,覺得自己是社會精英。如今,當年的同學聚 會,大部分按部就班發展的,境遇都一般,負責買單的季琦顯然不是個守規矩的學生。在他那輛大衆途銳上,他坐在司機旁邊,像個駕駛教練,口授着各種駕駛技 巧、施加各種号令。司機見前方路口紅燈,便選擇右轉改道,季琦說:“紅燈麼,穿過去就好了。”

  季琦認為工作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一個有自信的男人在家裡也不會是一個窩囊的老公、一個小孩不喜歡的爸爸。而财富代表的是自由,他的自由就是: 拍照片、聽古典音樂、一周看三四部DVD( 最好是二戰題材)、和夫人一起去海邊、一個人的時候就去登山。

  網際網路已經沒有機會

  網上關于季琦資料特别少,即便相對于攜程的共同創辦人沈南鵬和梁建章來說。季琦說:“網際網路這個行業是要邊說邊做, 而酒店業這樣的傳統産業要求企業家盡量說得保守、說得少。”

   轉入傳統行業後,季琦甚至有點“忘恩負義”,除了繼續持有攜程的股份,沒有投資一個網際網路項目。他說:“我不認為網際網路在中國還能出現很多新鮮的商業模 型,中國的網際網路已經很難再有機會了。如果說有, 那一定會和中國的人口有關系,比如遊戲,、搜尋。”雖然自己也喜歡玩紅警、帝國,換換腦子,但季琦認為遊戲不是一個健康的産業,“到我現在這個年齡已經不 用僅僅為掙錢而幹活,是以我不會去做遊戲。”

  季琦甚至認為網際網路不能算是一個産業,隻是一項技術或工具,應該為其他産業提供服務,融入 到各個傳統行業中。在這位中國網際網路業親曆者的眼中,泡沫也好、浪潮也好,網際網路最大的價值是将原有的市場秩序颠覆掉了,更多人開始創業,市場更快與國外 接軌,中國巨大的網際網路使用者數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國在世界上的競争力。

  季琦說:“做成如家,并不是我能幹, 而是傳統行業以前發展得太緩慢。我用三年超過了錦江之星七八年的規模,他們還在像蝸牛一樣爬。”

   向傳統轉身,用IT 業的思想和作風去沖擊傳統行業,這甚至已經是第一代網際網路創業的既得利益者們的共識。季琦說“: 雖然還有很多人認為網際網路中有很多東西可以淘,但我個人,包括我身邊的朋友,都不這麼認為。馬雲、張朝陽他們都離不開自己的公司,像我們這批人中,能離開 自己公司的都開始投資傳統産業,做的事情也更具體,不像以前那樣抽象。比如現在攜程也在造房子,梁建章也在管建造、設計、選址等。但我們做這些事情時,仍 是網際網路的思維模式在主導我們。”

  季琦一手創辦起來的企業都是他自己取的名字,他說:“任何事多琢磨琢磨都能解決。”他取名的方式就是 把一堆名字都寫在玻璃闆上,加以排列組合。“如家”和“漢庭” 就是這樣誕生的。現在,他琢磨得最多的就是為即将誕生的女兒取一個什麼樣的名字。他身後的玻璃闆上已經寫着一排名字, 最上面的一個是: 季曉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