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番茄工作法——方法(筆記)

方法

1.方法很簡單。選擇”今日待辦“表格中最重要的工作,扭啟番茄鐘到25分鐘,開始專注于這項活動——僅此一項。

2.番茄工作者5個階段

計劃:在一天的開始,從積壓的工作(稱為“活動清單”)中提取最重要的活動,填寫到“今日待辦”表格中。這就是你當天的自我承諾

跟蹤:确定當天活動後,扭啟25分鐘的番茄鐘,從當天活動的第一項開始。在每個25分鐘的時間段(稱為一個番茄鐘)内,你要手機一些過程名額,比如計算遇到的中斷次數

記錄:在一天結束是,将當天收集的資料歸檔,寫入“記錄”表格。如果你跟鐘了中斷次數,就把中斷次數寫下來

處理:從所記錄的原始資料總提取有用資訊。例如可以計算在每個25分鐘的時間段,平均遇到幾次中斷。

可視化:最終你要将資訊以某種方式組織起來,從中找出改進流程的思路。如果你想獲得最适合顯示情況的工作習慣,在自我調整過程中,基本上每天都要做這樣的回顧。

3.戴明循環(計劃——執行——評估——應用)

計劃(Plan) :定義與其的結果,以及達成他所需的流程

執行(Do) :實施該流程

評估(Check) :對流程進行衡量,比較實際結果與預期結果,找出差距。

應用(Act) :對差距進行分析,找出問題根源,以圖改進。

這一系列的計劃、監控、衡量和改進,也正是番茄工作法的核心,番茄工作法是一套典型的PDCA流程。在每天早晨确定要做哪些工作,跟蹤什麼。然後貫穿全天的是跟蹤事件,在表格畫叉号、撇号、減号等。在每天結束時,将當天的跟蹤資料,與最近幾天的資料以及實作的期望值進行比較。問問自己,有沒有努力完成早晨在“今日待辦”表格上承諾的活動?然後想想如何改善明天的流程。每天重複這個循環,對流程進行改進

4.一張活動清單表格的要求:想想你在家要完成的活動,吧他們呢全記下來,無論是否重要,不必考慮重要程度和優先級,也不必謝出具體做法,隻寫活動完成後的狀态;言簡易駭就行,最重要的是自自己能看懂。

5.番茄工作法有一定的目标導向。量力而為地選擇一定數量、今天能完成的活動,這是你的承諾。如果他們得以完成,滿心欣慰是彙報給你的精神獎杯。

6.傳統的工作清單不算是承諾。将一項潛在的活動填入清單,可能會讓你感到安全,包括填入别人強迫你做的事。清單很長,而且還在源源不斷地增加,可以肯定地說,他們完成不了。沒有承諾,就沒有動機。從這樣一份巨大的清單裡完成和删除一行,不會帶來什麼成就感。

7.差別”活動清單“(傳統工作清單)和”今日待辦“(所提取的承諾),這項必要的政策可以保證你做正确的事情,現在就開始,并全心全意投入你的工作。他們幫你明确目标,建立個人控制。

8.休息之後你要決定:是繼續進行同一項活動,還是切換到另一項。切換是因為最重要程度有所改變,也可能隻是因為上一項活動已經完成。

9.番茄工作法主張在25分鐘時間段内專注進行高品質工作,接着進行5分鐘的休息。休息時間做什麼?方式很多,但主要目标是讓大腦充電,并且對之前吸收的隻是進行背景處理。是以而言,你應當位址誘惑,不要在休息時間閱讀電子郵件、閱讀新聞、大電話,不要做對下一個防竊中會造成額外壓力的任何事情。

10.對高效的番茄鐘工作日而言,長休息和短休息同樣重要。

11.确定有形的目标,能激勵我完成工作。在早晨量力而為地選擇一定數量的活動,是我承諾。努力通過一些較短的周期來履行承諾,是我的形成。無視休息,隻會破壞承諾,喪失動力。尊重形成,有助于持久地實作高效。

12.一旦一個演奏者進入頂級音樂學校,唯一能使他出任投遞的方法就是:刻苦練習。就這麼簡單。還有一點,那些頂級演奏家們,他們練琴比其他人練琴不隻是更加努力,甚至不隻是更加十倍努力,而是更加百倍努力。

13.在這段時間内,關鍵不在于目前活動是否能在目前番茄鐘内完成,關鍵是在這一刻你盡了全力。

14.所跟蹤的内容取決于你希望看到什麼。

15.記錄階段之後是處理階段,就是讓這些抽象的資料變得有用。

16.拿一支筆,一張紙,番茄鐘,還有你的工作日程表。吧數千放在一頁上,扭起3分鐘的番茄鐘。在紙面頂端寫下标題“記錄”。

17.使用一套科學方法,有助于提醒我進行工作改進。首先,我将一個做法标準化;然後,一某種方式測量标準化的做法;然後,将測得名額與需求進行比較,也許為了滿足需求,我不得不改變做法;然後,再次進行測量;最後,将新的、改進後的工作方法标準化。

18在番茄鐘内,我不關心過去和未來。我有以下通盤考慮全局的時間;在早晨坐計劃時;在每個番茄盅之前配置設定優先次序時;以及在一天結束,進行記錄、處理和可視化時。

19.每天要有一個承諾:一個番茄鐘,一個活動,一個目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