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考分流過早,建議十年義務教育”?專訪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

作者: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

羅岩,《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中考分流過早,建議十年義務教育”?專訪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

義務教育十年可行嗎?

一塊石頭激起了一千波。

近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陽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出了"中考過早分流,十年義務教育的建議",引發了對義務教育制度的讨論。

“中考分流過早,建議十年義務教育”?專訪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

姚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

事實上,延長義務教育期限、将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建議已經多次提出,但也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姚洋提出這種十年義務教育,在具體制度設計上是将國小五年制、國中和高中改為五年制,取消轉入高中制,取消轉學和擇校,進而減輕學生的壓力和負擔。

作為經濟學家,姚洋一直密切關注教育,在他看來,教育相對容易改變,可以成為經濟社會變革的動力。

民生周刊:九年義務教育在全國已經普及,普及已經35年,在提高人民素質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為什麼建議将九年義務教育改為十年制?

姚洋:這有幾個原因。首先,九年義務教育是不夠的,因為中國現在進入高品質發展的時代,勞動密集型産業越來越少,我們不僅需要大量的科學家、技術人員,還需要合格的産業勞工,隻有九年義務教育是不夠的。

其次,現在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普及階段,聯考入學率超過50%。這意味着大多數可以上大學的孩子都可以上大學或上大學。但現在考試分流選拔,按照"工作一般等同"的要求,近半數的孩子不能去高。我覺得轉行還為時過早,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人生的命運在這個時候決定了,至少他不能再當科學家了,他大部分的職業教育,未來要做資深藍領。這是不合理的,特别是對男孩來說。因為男生成熟晚,很多男生在高中才開始好好學習,成績會上升。

第三,現在是12年的基礎教育,其中兩年是浪費的,一年是準備考試,一年是準備聯考。也就是說,12年不需要學習,10年就足夠了,這樣我們就不需要轉移競争,學習壓力很小。

民生周刊:但是,聯考的壓力還在,在聯考的指揮下,義務教育制度的改變能否減輕考試的壓力?

姚洋:當然,聯考的壓力還存在,要承認。我也不主張取消聯考,但至少我們可以緩解入學考試的壓力。從國小到高中,一共10年,沒有那麼多時間,最多3個月複習考試。

複習考試沒有成效,考試沒有好轉,不會提高孩子的能力。在複習中,你提高了,别人也提高了,但聯考名額已經建立。水位高,去年的錄取分數是500分,今年會變成505分,明年可能會變成510分,你的努力都被沖走了。

主張減輕負擔和引入教師輪換是正确的。但高中階段不能輪換,因為高中階段已經開始選擇。但如果成為十年義務教育,可以輪流進行。有些人不接受輪流,說沒有好學校,但如果是義務教育,就應該沒有好學校,差學校。

民生周刊:義務教育階段為什麼不能有好學校和窮學校?

姚洋:很多人都有根深蒂固的精英選拔觀念,認為中學應該選,我覺得錯了。中等教育已經是一個人應該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即不應該被選中,所有的孩子都應該接受同等品質的教育,這展現了人們作為人的整體發展作為最終目标的理想。

我希望最終每個人都能接受大學教育,但現在不可能,因為财政資源有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但在現代社會,沒有接受過中等教育,進入社會與人交談是不清楚的,思維邏輯是不夠的。

我曾經去工廠做過一個調查,填寫了問卷,高中生來了,5分鐘翻過來翻滾,眼睛都在閃爍,國中生在一些木頭上,10分鐘可以填寫,國小生連話題都看不懂。教育改變一個人,不僅教給孩子技能,也教孩子如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實踐技能可以在高等職業或大學學習,中國小旨在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被選中與他們作鬥争。現在大多數孩子都受到了打擊,重點學校、普通學校、重點班級、普通班級,突然把孩子分成369個等等。

民生周刊:根據你的研究,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出現了哪些問題?

姚洋:我認為最大的問題是浪費學習。一個孩子這麼着他刷問題,他會讨厭學習,會放棄學習,這樣天才就可能被毀掉。

例如,在國小做雞籠和兔子籠子有意義嗎?到國中用方程式來解決它。但現在很多國小都要教這些東西,據說是智力的發展。

現在聯考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語言的難度增加了,數學的難度下降了。我覺得英語可以做參考點,英語考試對農村孩子是不公平的。

民生周刊:大衆高中、延長義務教育數量類似的建議也出現過很多次,但教育界的反對聲音也很多,你覺得哪裡有阻力,政策困難在哪裡?

姚洋:主要問題是教育觀念,是很多人骨子裡精英文化中的對立面,他們認為好學生應該去好學校,是以高中要被選中。

我們的考試已經實踐了近1500年,已經在選拔中,我們已經适應了這種機制,人才選拔的理念深入骨髓。

在精英主義思想下,改革是很困難的,有人可能會問,不學習能做什麼?如果你還沒有準備好上大學怎麼辦?其實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大學可以做準備工作。

民生周刊: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将九年義務教育改為十年是否成熟?

姚洋:我認為時機已經成熟。現在,12年中有2年浪費在刷牙上,縮短上學時間不是問題。

我們這一代人就是這樣來的,我學了10年,然後考了聯考,有一段時間改成了9年,然後是10年。我們也不會有才華嗎?我并不覺得有什麼不足。

民生周刊:你能算一個賬号,續期後的教育經費會有什麼變化嗎?目前的政府财政能否支援這一變化?

姚洋:從财務角度來看,一定是省錢,因為從12年的基礎教育到10年,儲蓄兩年,花錢的需要也會相應減少。

當我們提出共同富裕時,我們首先呼籲的是教育的平等化,教育沒有公平,并談論什麼共同繁榮。關于共同繁榮,最根本的事情是賦予每個人獲得一定數量收入的能力。在國中階段把孩子分到369分以此類推,潛台詞是有些孩子不能有獲得高收入的能力。

我們應該廢除學校的等級制度,沒有"各級各式各樣"的學校。轉為十年義務教育後,教育經費劃撥在省級,每所學校的配置設定與學生完全相同,進而確定了農村學校和城市邊角學校就讀的兒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其實,如果沒有學校級别,教師輪崗就容易了,去任何一所學校都是一樣的。

民生周刊:十年義務教育不是簡單的延長時間,有沒有包括高中的普及,現有的教師、學校等資源能否跟上?如何分階段實作它?

姚洋:現在即使在農村地區,孩子也會上高中,但高和高有差別。最關鍵的問題是職業高、高、高、廠合作、學生學習、就業不成問題等方面,職業水準高、發展水準高、欠發達地區的工廠很少,學生在高等教育中幾乎沒有基礎知識。

但是,我們很容易把職業高改成一般高,因為老師都是大學畢業的,他們教的一般高一點問題就不行了,高中教學不好,因為教高需要懂技術,派人進廠。是以,高中老師進來,高中老師不是問題。

至于實施,我認為我們可以做和教師輪崗一樣的改革等等,先做試點,讓各省願意先試。在實施上重視,國小到高中一直是一個制度,不擇校。

民生周刊:對于學生來說,九年義務教育要到十年,到底增負還是減輕?

姚洋:十年義務教育隻是多了一年,但知識不止一節。有些學生真的不喜歡學習,可能會覺得任務更重。但是,高中對人有很大的影響,會讓他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當他成年後,他會欣賞這種經曆。

另一方面,經過九年的義務教育和十年,中學考試被取消,學生的競争壓力将大大減輕。再加上教師輪換,學校之間毫無意義的競争也會減少。此外,在培養普通學生時,要向他們灌輸新的教育理念,不應隻向學生傳授知識以應對考試。這樣,義務教育進入十年,雖然增加了學習知識,但減輕了學習的壓力,就是減輕了負擔。

民生周刊:學校制度的改變會引發教育制度的一系列變化,哪些改革需要同時推進?這項改革能否消除内部教育量?

姚洋:有一些改革要同時進行。比如,孩子現在6歲就上國小,心智不成熟。原來的國小6年,可以在第一年進入學前班,讓孩子慢慢适應學校環境。

高中畢業後,如果大學覺得學生應該準備一點,可以做一年的預科教育,可以自己做準備,也可以委托一所中學來做。同時,職業教育将稍微倒退一點,轉為高等職業教育,這也将提高我們未來技術勞工的社會地位。

另外,學校不分等級和品類,考試不分流,學生的負擔當然可以減輕。我們大概在考試前三個月就停止了複習,壓力不大,也很有才華。

一些從事教育的人認為社會問題變成了教育問題。但教育也是社會的一部分,教育本身比較容易改變,要改變社會氛圍,需要幾十年、幾百年的時間,還需要把握。改革教育體制是一手好手。

現在是轉變觀念的時候了,在中國小階段要實作教育資源的充分平等,讓我們共同繁榮有基礎,否則共同繁榮就是空中的城堡。

“中考分流過早,建議十年義務教育”?專訪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

制作:民生周刊新媒體編輯部(ID:msweekly)。

原文刊登于2021年第19期《民生周刊》

原标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陽:九年到十年,減少浪費學習

□ 羅岩,《民生周刊》記者

編輯:蔣宇新

負責編輯:劉偉

主編:崔敬芳

《人民的傑作》

了解不同的"人民"民族商品,創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的負責人是中國唯一關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