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準确把握“以人口高品質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丨理論

文/鄧智平 張桂金

人口問題始終是大陸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2023年5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财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大事,必須着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以人口高品質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深刻領會和準确把握這一重要論述的重大意義、豐富内涵和實踐要求,對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價值。

準确把握人口高品質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的關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在邁進現代化社會的過程中,14億多人口無疑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主體力量,同時,中國式現代化的成果也将惠及全體人民。在這個意義上,人口高品質發展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手段,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目的。

人口高品質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要素支撐。經濟發展、現代化建設離不開充沛的生産要素支撐。在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資料等諸多生産要素中,人口要素具有基礎性地位,是最具活力、最具創造性、最具能動性的要素,應當始終作為發展中最核心的變量來考慮。巨大的人口規模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裕的勞動力資源。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大陸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離不開人口紅利的促進支撐作用。同時,14億多人口的消費有利于形成超大規模國内市場優勢,為加快建構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有效支撐。新時代新征程,随着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準的提高,大陸正加速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人力資源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疊加,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強勁的動力引擎。

人口高品質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支撐。作為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态,中國式現代化有自身的鮮明價值追求。與西方式現代化以資本為中心不同,中國式現代化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标。中國共産黨将科學社會主義的價值觀主張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相結合,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踐行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産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執政理念和價值主張。

準确把握人口高品質發展的豐富内涵

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人口高品質發展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口高品質發展有着豐富的内涵,一般認為,人口高品質發展是指人口總量充裕、人口整體素質不斷提高、人口結構優化、與資源環境相适應的人口發展。

人口規模适度增長。長期以來,大陸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巨大的人口規模不僅在供給側提供了充裕的勞動力資源,而且在需求側形成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為應對各種不确定因素沖擊提供了更大的回旋餘地。2022年,中國人口變動進入分水嶺,未來,推進實作适度生育水準和适度人口規模是促進人口高品質發展的一項重要内容。

人口結構持續改善。人口結構與人口均衡發展緊密相關,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程序産生越來越直接的影響。目前,大陸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征,必須全面認識、正确看待大陸人口發展新形勢,通過優化人口發展戰略,不斷改善人口的年齡結構、性别結構、空間結構等,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才能牢牢掌握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主動權。

人口素質顯著提高。提高人口整體素質是目前人口高品質發展的首要任務。人口轉變的規律表明,随着現代化程序的加快,人口紅利必然要從數量紅利向品質紅利轉變。這種品質就是要通過提高人口身體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來實作,把人口從普通勞動力變成高素質人才。新中國成立以來,大陸人口健康預期壽命不斷提高,受教育程度持續改善,人力資本不斷積累,人口素質改善明顯。提高人口素質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通過人口全生命周期的高品質發展整體推進,特别是要深化教育衛生事業改革創新,把教育強國建設作為人口高品質發展的戰略工程推進。

人口外部環境不斷優化。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是超大規模人口國家面臨的重要挑戰。大規模的人口消費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意味着人對自然資源環境的索取不斷增加,會加大資源、能源、環境系統的可持續性壓力,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問題必須與人口問題統籌考慮。人口的高品質發展,意味着人口發展與安全、人口與經濟社會、人口與資源環境的高水準動态平衡和良性互動。

準确把握人口高品質發展的實踐要求

當下大陸人口高品質發展面臨着人口結構轉變帶來的巨大挑戰,要以系統觀念統籌謀劃完善新時代人口發展戰略,形成總量充裕、結構優化、素質優良的人口高品質發展格局,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一是完善人口政策體系,保持适度生育水準和人口規模,改善人口結構。目前大陸生育率水準低于人口更替水準,提高低于更替水準的生育率,公共政策仍有一定的作用空間。在優化人口生育方面,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出台,明确提出要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随後《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援措施的指導意見》出台,生育支援政策體系更加健全。進一步完善覆寫全民全生命周期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體系,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以解除生育的後顧之憂、釋放生育潛力。如通過保障孕産婦和兒童健康等措施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準,通過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推進教育公平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等。完善有助于家庭發展的社會政策體系,推進住房政策、假期政策等領域更多地向家庭整體傾斜,提高家庭人口再生産能力。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如織牢社會保障和兜底性養老服務網,擴大普惠型養老服務覆寫面,強化居家社群養老服務能力,完善老年健康支撐體系和發展銀發經濟等。

二是着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提高人口素質的最重要途徑就是教育,實施教育強國戰略則是人口高品質發展的首要工程,是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的關鍵。這就要求我們要以個體生命周期來規劃教育發展事業,完善覆寫普惠性托育服務、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終身教育等全鍊條教育服務體系。例如,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加強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水準,着重提高普惠性學前教育品質,擴大優質義務教育的覆寫範圍,全面提升高中教育的育人水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創新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創造性人才、拔尖人才,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此外,還需要健全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升人口健康素質;持續提升國民文明素質,提升國家軟實力。

三是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面對新的發展形勢,迫切需要把高品質充分就業作為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的主要途徑,穩定勞動參與率,提高人力資源利用效率,以人力資源高品質發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例如,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素質,以增強普通勞動者通過自身努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的能力;加強對大齡勞動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開發更适合大齡勞動者的崗位,促進大齡勞動者更好地參與社會建設;大陸低齡健康老年人口規模大、素質高、經驗豐富,是寶貴的社會财富,且再就業、社會參與熱情高,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新紅利”,可以鼓勵低齡健康老年人通過多種方式參與社會經濟發展等,暢通其為社會經濟發展發揮“餘熱”的機制。

作者簡介

鄧智平,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改革開放與現代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

張桂金,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與人口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傅銘途 王隽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