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府文藝講壇|李敬澤和他的“三窩演義”:在我們的近處,有大片的陌生與空白

作者:方志四川

四川線上記者 程波邊軍 攝影 李強

10月17日下午,由四川日報全傳媒主辦、四川省圖書館協辦的天府文學論壇在四川省圖書館開幕。中國作家協會副會長、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李景澤擔任演講嘉賓,分析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學觀,并以"唐僧、山水、喜鵲、語氣——暢談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學"為主題,與讀者分享他的研究和思考。

談到喜鵲的話題,李先生說,随着生态環境的改善,現在北京有很多鳥類,北京最常見的鳥類是喜鵲。"有一天,我在網際網路上買了一架望遠鏡,在窗前,人們以為我成了一個天文學愛好者,看着天空中的星星。但是不,我的望遠鏡主要用來監視我的"鄰居"。有一天,李景澤說,他突然看到窗外的樹上有三個鳥巢。他們是我的"鄰居",但我從來沒有注意過。是以我買了一架望遠鏡在那裡觀察它們。然後我發現它們是喜鵲,我覺得它們與一個家庭分開,三個巢被喜鵲家庭隔開,現在我基本上可以說出它們每個人的名字,它們和誰在一起,誰是兩個,誰在那個巢穴裡。"

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李靜澤認為,現代人可能正在失去與現實世界的心理關系。"我想,如果它是一個農民,在我家屋檐下築巢的燕子,我必須知道,它就在我們的房子裡,它是你家的一部分。但現在在我們周圍,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裡,我們似乎沒有這樣的親密關系。是以我架起了一架望遠鏡,我希望能夠建立如此親密的關係,當然,與我的鳥兒,這群喜鵲已經在我們的窗戶中生活了兩年。"

"一千多年前,我們有唐僧,對外界的野生世界來說,偉大而光榮,但在唐僧之外,我們有一個偉大的光榮的悠久的農業文明傳統。這一傳統使我們能夠與周圍的世界建立非常密切和熟悉的關系。在這樣一個傳統的發展過程中,在曆史的演進中,我們的感覺結構也在不斷的擴大和變化。李景澤從自己與喜鵲打交道的經曆中,談到古人與現在與自然的關系的變化,"現在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甚至是全新的自我。我們對世界有了充分的理智把握,甚至我們的感官結構也已經能夠把握世界的細節,我們可以用望遠鏡凝視火星上的一塊石頭,我們可以凝視月球上的一塊石頭,仿佛這個世界對我們來說沒有秘密。但與此同時,在我們眼前的地方,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世界裡,我們可能留下了一大片陌生的、空白的。我們的文學,我們的人民,無論我們是作家還是普通人,我們可能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不斷變化的當代形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