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點|美食題材劇情片創作的三點思考

《愛很美味》影片導演之一是陳正道,曾執導過《催眠大師》《重返20歲》《盛夏未來》等作品。帶着對陳導演新作品的期待,筆者走進了北京的一家影院。

晚上七點的黃金場次,能容納200餘人的偌大影廳隻坐了不到20個觀衆。看這架勢,該片的票房表現很難達到預期。《愛很美味》講述了三個閨蜜的故事,普通女孩劉淨開了一間理想中的餐廳,但不容樂觀的經營現狀令她心生動搖;漂亮女孩方欣渴望在職場中證明自己并非“花瓶”,卻因意外懷孕打亂了節奏;強勢女孩夏夢習慣了赢,為完成公司的新任務碰得“頭破血流”。影片是同名劇集版的延續,在拍攝方法和創作理念上與劇集版一脈相承。按理來說,有同名熱播劇集鋪墊,影版《愛很美味》應該更容易叫好又叫座,但事實似乎并非如此。其中因由,值得深思。

觀點|美食題材劇情片創作的三點思考

縱觀同類題材作品,我認為美食題材劇情片創作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平衡好美食主題與其他主題的關系。美食題材劇情片往往通過将美食主題與其他主題相結合來講述故事。比如,美食與武打結合的《滿漢全席》,該片由徐克執導,張國榮、袁詠儀主演,講述趙港生與滿漢樓老闆的女兒相愛,兩人一同邀請名廚出山,在“滿漢全席”大賽上三人協力,取得了比賽的勝利。這是一部很“武俠”的美食片,影片以廚藝比拼為主題,融合了功夫的武打設計,片中美食界就像個江湖,門派林立;故事情節也很“武俠”——大俠落難,找回自我,練成神功,和反派決戰。

觀點|美食題材劇情片創作的三點思考

還有美食與田園風光相結合的日本影片《小森林》,前往東京闖蕩的女孩市子,因為無法适應東京快節奏的生活,回到了自幼生長的老家——小森村,這裡青山綠水環繞,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簡單而甯靜。循着童年時母親利用山川田野間各種食材做出美食的記憶,市子也烹制出一道道治愈人心的美食。這是一部清新治愈的電影,情節極簡,靠四季輪轉的時間變化來推動情節。從食材的準備,甚至從果實播種、孕育開始,耐心細緻地介紹着每一道料理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

觀點|美食題材劇情片創作的三點思考

在主題平衡方面做得恰到好處的,要屬李安導演的《飲食男女》。《禮記·禮運》中有這樣一句話:“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從焉。”這句話表面上講的是吃,其實講的是傳統儒家文化。《飲食男女》以台北圓山飯店主廚朱濤老先生和他的三個女兒為主角,以他們每周末的家庭聚餐為線索,建構出人物“食”與“性”的關系平衡,通過老中青三代的沖突沖突與和解,寫實性地呈現了中國式家庭哲學。

觀點|美食題材劇情片創作的三點思考

其次,在美食的表現上要有創新性。中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曆史和文化的國家,中華美食也因其獨特風味和文化内涵而享譽世界。在此背景下,美食題材劇情片中美食部分的呈現要有足夠的創新性,才能滿足觀衆的心理期待。還以《飲食男女》為例,開篇展示名廚朱濤的烹饪過程,給觀衆留下深刻印象,畫面中美食的視覺沖擊感十足。其以美食來展現電影核心思想的表現方法,被後來諸多電影所借鑒。再以周星馳的《食神》為例,該片圍繞“食神”話題,展現了很多美食,并借助美食來刻畫人物關系,尤其是高潮部分的食神對決,看點頗多,“黯然銷魂飯”更是給觀衆留下深刻印象。

最後,要有引發觀衆共鳴的正向價值觀。近年來,國内外制作了大量的美食紀錄片,一些美食紀錄片以美食為切口,探讨飲食文化,講述人生故事,引發觀衆共鳴。比如,《舌尖上的中國》不僅呈現了美食的制作和工序,更展現了美食背後的故事與鄉情;《風味人間》站在全球視角觀察中華美食流變,展現中國文化魅力;《食物的選擇》探讨了食物選擇對人們健康的影響,等等。

觀點|美食題材劇情片創作的三點思考
觀點|美食題材劇情片創作的三點思考

美食題材劇情片其實也一樣,最終能夠引發觀衆共鳴的,還是影片傳遞的價值理念。比如,《小森林》中的“人本身就像一個螺旋,雖然看起來似乎總在一個地方轉圈,但每次卻又不一樣,或上或下或橫着延伸出去,把圓圈畫大一點,再大一點。想到這裡,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再努力一把”;再如《食神》中的“根本就沒有什麼食神,或者說,人人都是食神”。每每看到,總是觸人心弦。

(劉漢文  福建省“閩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福建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原電影研究所所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