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際學校就給孩子吃這個,真的好嗎?

前兩天寫了一個北京頂尖國際學校的爆料,有家長實名公開校内霸淩,但從老師到校長都選擇靜默冷處理。

我覺得,這不對。

校内霸淩是一件學校必須幹預的事,因為小孩在爹媽面前可能表現的人畜無害,但到了一個集體環境中,可能就會産生恃強淩弱的心态。

老師要出面教育引導,因為比起家長的話,小孩更愛聽老師的話。

另外,跟很多家長想的不一樣,霸淩跟生活條件關系不大。不是村小就一定有欺負同學的情況,而國際學校就是一座純淨的象牙塔。

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寫出來希望大家關注霸淩,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其實,這個媽媽的爆料裡還有一部分,是關于學校餐飲品質不佳的描述。

當時我不以為然。

一方面校内餐被诟病由來已久,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我是見過世面的,後廚發黴的蔬菜被曝光之後,大大降低了我們對餐的預期,隻要不食物中毒就好。

但結果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W姐曬出了小孩當年吃的東西,一個完整的餐盤——

看的我目瞪口呆,餐費7200的國際學校的娃,每天吃的就是這個?

我覺得這可能不是午餐,這應該是人生的考驗吧。

高大上的國際學校收的7200也不是餐費,而是品格教育的學費。他們通過這種連體面都不要的努力,要讓衣食無憂小孩從小明白:

吃苦才是生活本質…

難怪之前我朋友圈裡那些做國際學校的朋友,沒事兒就喜歡曬學校的餐各種大魚大肉大蝦,當時我還覺得這些搞教育的好俗氣啊,明明是個校董校長級别的人,也有張北大的文憑,怎麼搞得好像新東方廚師學校畢業的一樣…

現在我明白了,原來一所學校,讓小孩吃好是這麼難的一件事。

我還知道了,原來作為一個老母親,我的底線還真不是「隻要不食物中毒」都好。這個餐盤我也接受不來。

但有些人看問題的角度比較特别,在餐盤照片曬出後表示,餐廳滿足不了每個人的口味,但也不必是以放大…

飯菜清淡,是适合孩子的。

看到這句話,我的心理狀态是:???

既然分歧那麼大,那就PO出更多家長看法吧。如果國際學校就給小孩吃這個,有多少媽媽覺得很适合自己家娃的口味?

評論區舉個手吧。

不好意思,我作為一個公立+私立的媽媽,覺得這個餐盤确實很挑戰家長的包容度。就算當年我去山上靜修三天,免費餐都沒有簡陋到這種程度。

而公立的餐費一天12塊,也不會給小孩生菜葉子沙拉當盤菜。

這…大概就是留言區裡某些家長說的,東西文化有差異?

據說美國小孩都吃這個?…

那漂亮國的娃真是慘的一比。中午隻有三明治,在菜葉的喂養下,還能保持對高強度運動的熱情,長出NBA球員那麼強壯的身體。

雖然我不信,但我知道肯定有人願意相信。但就算願意信,家長真面對自己小孩的健康發育問題,也不會犯傻。

W姐看到餐盤後退掉了餐費,選擇開始每天讓阿姨給小孩做飯送餐,為了保證熱飯熱菜不厭其煩地折騰,而像她這樣選擇的家庭,在這所國際學校裡不在少數。

啧啧,行動永遠比言語誠實啊。

不過話說回來,這件事發生在2017年,據說學校後來換了供餐公司。

最近又被翻了出來,隻是因為W姐爆料引起了學校的反應,他們給全體家長發了通告,說一位自稱前學生家長,指控學校存在欺淩行為,抱怨學校食品服務…

通篇通告中沒有明确否認/承認問題的存在,隻是用「自稱」誤導大家質疑爆料人身份。對此W姐隻能出面舉證澄清,拿出了學費繳費單,證明自己确實兩個小孩都在學校就讀過,也因為争議,再次翻出了相關餐盤照片。

本來學校餐飲或許已經改善,但通告的态度卻表現得傲慢,不僅沒有正面回應質疑,反而将畢業生家長排除在家長之外…

這件事就比較嚴重了,尤其是對這所學校。

因為很多人不知道,這所學校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就是他們的家校共建,甚至專門有組織名稱,強化家長和學校緊密連接配接共建的社群概念。

而這封郵件,是對他們最引以為傲的部分正面打臉。

不過,今天我并不想過多讨論學校,隻想聊聊校内午餐,它到底重不重要?

2015年朋友曾推薦我看一部紀錄片,名字叫《School Lunch in Japan - It's Not Just About Eating》,當時全網觀看3000萬。

内容非常簡單,就是跟拍一個小女孩,全程圍觀國小生的一頓午餐。2021年又出了一個加強版,再次轟動。

紀錄片裡學生餐也很簡單,午餐就三樣:大菜、小菜和一道湯。但「用心」絕對不是表面看到的那麼簡單。

比如炸鲷魚片。

用的一次性開口的桶裝食用油。炸好的鲷魚片要進行測溫,保證内部沒有生的部分,廚房阿姨大聲報出測溫資料進行記錄。最後,還有美味的柚子醬淋在鲷魚塊上才算完成。

而看似簡單的小菜裡,則包含了豬肉、胡蘿蔔絲、芝麻。

必須一提的是蔬菜湯,它并不是「一鍋亂炖」。湯汁由海帶和小鲣魚熬制而成,但熬完湯底後會被撈出來,然後去掉湯面上的白色浮沫,再把雞肉粒,大白菜和豆腐放入鍋中。

于是,才有了讓人食欲滿滿的暖心湯色。

我說的這麼詳細,不是為了讓大家去學做營養餐,而是想說,隻要是給孩子的,簡單菜色也可以很用心。

因為同樣是午餐,在有的國小裡它不僅僅是吃飯,而是一次重要的「食育」。

就算是普通的洋芋泥,用的洋芋都是小朋友親手種的有機食品(學校很多都有菜地);而飯菜美味才能保證大家吃得幹淨不浪費…

因為一餐一食都表現出對下一代的用心至「誠」,是以這個流水賬一樣的紀錄片,每次推出都會席卷全網流量。

當然,如果有人非要去杠東西文化差異,倡導小孩過苦行僧的生活,這樣能讓他們未來更有競争力也無可厚非。

但對學校而言還是要重視餐食,這是責任心的表現。或許菜色不豐富,但哪怕隻是三明治,也能從菜蛋肉的搭配中,看出對教育是否用心。

也不能每次有「做不到位」的事情,就推卸說,這是中外兩國家長認知上存在「文化差異」,國外也是這麼做的雲雲…

如果非要對标,為什麼不去比紀錄片裡的午餐?

有時候我跟女兒生氣,會吼她讀書這麼不用心?她反駁我說,班上的同學還不如她。我說,你怎麼不跟比你強的比?

而學校管理層和我家小孩一樣,抱有同一種僥幸心态。

這個媽媽的爆料,站在旁觀者角度,我覺得她沒有想刻意找學校的麻煩,隻是希望校方可以正視問題,學校更好地發展。

至于為什麼公開場合探讨,大家也懂的,在和學校的溝通中,家長大多時候都是弱勢方。

為此攻擊家長(正常讨論除外)顯得學校氣度有限,也讓那些号稱「站在帝都國際學校圈鄙視鍊頂端」家長們失了體面。

當然,教育純屬個人選擇,對這件事看法不一是必然的。沒有完美的學校,去或留一定都是當下最适合自己的選擇。

夏蟲不語冰。但求遵循本心,各自安好。

很多人問過我,怎麼樣是一所好學校?

我覺得,是對教育有「敬畏心」。時時刻刻對學生成長、家長意見如履薄冰,不斷疊代成長。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