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碩在《翦商》中寫下的最後一句話,透露出人類共有的好奇

“翦商”,意思是周族翦滅商朝。3000多年前的這次改朝換代,是一次走向文明的新生。

曆史學者、《南北戰争三百年》作者李碩的新作《翦商:殷周之變與華夏新生》(以下簡稱:《翦商》)圍繞一個驚心動魄的“人祭”問題展開,借助考古史料撥開層層曆史迷霧,揭開上古神秘面紗的一角,對中國早期文明的起源曆程做了一次鳥瞰式的巡覽。

《翦商:殷周之變與華夏新生》

李碩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記者手記

這也許是我近年讀過的最為“沉重”的書。

當我合上《翦商》時,李碩寫的最後一句話,在我腦海中回旋:“也許,人不應當凝視深淵;雖然深淵就在那裡。”

對于作者而言,寫這部書是“一場無法解脫的恐怖之旅”,他研究過戰争史,史書中固然充滿戰争、死亡,但文字過濾掉了感性直覺的認知,而他嘗試還原人祭殺戮現場并進入殺人者與被殺者的心理世界時,依然感到“無力承受”。

上古社會被包裹在一種難以名狀的非理性存在中運作,我們不能用神話和傳說的想象建構當時的場景。李碩告訴我們,經和典更多起到的是教化而非記錄的作用,我們隻能結合考古勘探挖掘和推理,在曆史的縫隙中窺見上古社會的一絲真容。

李碩的許多颠覆性的曆史觀點,其實在10年前已經“網紅”過一次。當時他還在清華大學曆史系攻讀博士學位,寫下一篇名為《周滅商與華夏新生》的萬字長文,文章先是發表在《讀庫》雜志上,之後又被網絡廣泛轉載。直到2020年初,李碩才将那篇長文擴充為一本47萬字的作品。當時他辭去了新疆大學的教職,回到成都和家人在一起。他先在安陽、洛陽小住了一段時間,看過殷墟和二裡頭遺址後,再次進入上古世界。

李碩說,他喜歡一個人在地廣人稀的地方遊曆,讓自己融入未曾見識的風光之中。在進入成堆的考古報告之前,他想象那會是一趟去往原始時代的新奇旅行,但未曾料到,探究人祭之源會如此令人壓抑。“那時也經常問自己,用一輩子裡這麼長一段時間,搞這種陰沉苦悶的工作,值得嗎?無奈中也安慰自己:寫史寫到這種狀态,怕也是一種難得的經曆……”

我們從李碩的字裡行間看到他如此好奇、如此執着,而激發人類好奇心的内在動力,一定是對真相的渴望。我們探尋真相,想知道自己是誰、來自哪裡,又去向何處,是我們内心無法停止的渴望,是人之為人的意義所在。隻有越來越清晰地看到來路,我們才能走向更明确的未來,哪怕回望之旅颠覆認知。

凝視深淵,是如此壓抑、深沉而意義重大。

它為何流行,又為何消失

中國上古時代的文明起源,始自新石器時代末期,終于商周易代,時間跨度千餘年

上書房:網紅考古學者、曾主持二裡頭遺址考古的許宏老師對《翦商》一書評價很高,他認為您給我們描繪的是“我們陌生的形象”,為什麼您要從人祭這麼殘酷的話題入手,描述上古時期的“我們”?

李碩:因為人祭的消亡和周滅商有直接關系。在周武王死後,輔政的周公旦取締了商人的人祭風俗,并消除了關于人祭的文字記錄和曆史記憶;周公此舉可能是為了防止其死灰複燃,執行得也比較成功,于是留下了3000年的記憶空白。

我寫的是中國上古時代的文明起源,始自新石器時代末期(4000餘年前),終于商周易代(殷周革命),時間跨度千餘年,人祭是繞不過的話題。

人祭,就是殺人向鬼神獻祭。關于上古的人祭風俗,直到近百年現代考古學興起,發掘出殷商的大量人祭遺址及商王占蔔獻祭的甲骨刻辭,才進入現代人的視野中。至于這種風俗是如何退出曆史和人們的記憶的,大多數學者似乎預設,它是逐漸、自然、不知不覺地退場的。一種代表性的說法是,殷商前中期盛行人祭,到晚期就很少了。但考古發掘報告卻表明,在商朝特别是殷商中晚期,有着目前中國發掘最大規模的人祭遺址,商朝對于人祭的狂熱可見一斑。

上書房:為什麼要用人來祭祀,難道沒有别的替代嗎?

李碩:不能。因為在當時這是一種巫術思想,在一些特殊場合,比如占蔔、建築奠基、祭祀祖先和天地、開戰前等,認為可以通過一些殺生儀式,把“人牲”的靈魂和活力獻祭給神、先祖或某種不可名狀的自然力量,以此獲得一些實在的利益幫助。

簡單來說,可以把組織人祭者看成一個在人與神之間行走的人販子,通過販賣鮮活的人的生命,在神那裡獲得好處。這是一種原始的赤裸裸的利益交換思維。

上書房:人祭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李碩:新石器時代以來,華北地區形成了殺人祭祀的原始宗教,夏朝滅亡商朝建立之初,豬祭還是比較常見,即使王室也是采用豬祭,之後發展至人狗混祭,再往後,人祭逐漸繁榮起來,甚至成為國家宗教,在商朝發展到了頂峰時期。

人祭的出現伴随着對外擴張的侵略,商族人北克鬼方、南讨虎方、東征夷方、西伐羌方,大量掠奪奴隸,在大量對外征戰下,戰俘的處理問題變得非常棘手。在上古時期生産力不發達的情況下,戰俘的下場隻剩下兩種,成為奴隸或者成為“人牲”。

在商王朝的擴張過程中,大量異族人融入,民族開始融合影響,回答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個問題就開始變得重要。這時候王朝需要建構一種維系自我認同的宗教文化,而用人獻祭是最為明晰和便捷的方式——借以區分執行獻祭的 “我們”(商族人)和用來獻祭的 “他們”(非商族群)。

殷墟考古進展,邵家棚遺址墓葬出土的銅禮器組合

為什麼甲骨文是男性文字

甲骨文是龍山文化之後部落舊習未褪時代的男人們創造的文字。那時還沒有後世人了解的王朝秩序,部族之間的掠奪和殺戮司空見慣

上書房:如何了解商人的宗教信仰?

李碩:商人認為人世間的一切行為都是由鬼神決定的,而且在商人的信仰體系裡面,有些能夠和後世一脈相承。比如我們現代人說“上帝”,“帝”字最早就是出現在甲骨文裡面的,它是商人信仰的非常獨特的一個神。

一般來說,早期原始宗教信仰的神都比較直覺,比如風雲雷電或者死去的祖先、動物之神,它們都能在世俗生活中直接見到原型,但唯獨商人信仰的“帝”是怎麼出現的,很難解釋清楚,“帝”的來源和構成,都沒有定論,說不清楚。

上書房:我們用什麼方式可以比較直接地了解商代的宗教呢?

李碩:肯定是甲骨文。因為甲骨文基本都是商王自己用來算命占蔔的,從留在甲骨上的占蔔内容就可以看到,在商王的觀念裡面,人間的一切行為——包括他本人、他的家族,大到戰争、饑荒,小到商王做噩夢、牙疼、頭疼等,他都認為是某一個神給人間降下的影響和幹預。商王用甲骨占蔔,就是要獲得這些資訊——到底是哪一個神和我關系不太好?我用什麼方式給他獻祭?

舉個例子。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去世後,武丁用甲骨占蔔。在蔔辭中,武丁一直在問:“婦好嫁了嗎?”“大甲已經娶了婦好!”“婦好嫁了嗎?”“成湯已經娶了婦好!”“婦好嫁了嗎?”“祖乙已經娶了婦好!”這裡“大甲”“成湯”“祖乙”都是商朝曆代先王的名字。在商人的世界觀中,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和上天的安排有關,萬事萬物的規律都在祖先(已經死去的曆代商王)的掌控之下,婦好的死,武丁就認為一定是哪代商王相中婦好,将她帶走,在武丁的占蔔下,認為這個人是父乙。

上書房:許宏很欣賞您“甲骨文是标準的‘男性文字’”這個提法。

李碩:(笑)是的,甲骨文是龍山文化之後部落舊習未褪時代的男人們創造的文字。那時還沒有後世人了解的王朝秩序,部族之間的掠奪和殺戮司空見慣,嗜血的諸神主宰着蠻荒大地。

商王需要直接管理的王朝事務比較少,其最重要的事務是組織祭祀和戰争,而商人各宗族則承擔提供祭祀貢品和戰争兵員(自帶裝備)的任務。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正是家族分封制而非官僚帝制時代的規則。

上書房:我迫不及待地想讓周人登場,甲骨文裡也提到了周人?

李碩:周族自己沒有文字。甲骨文“周”字是商人所造。商人對獻祭有一個專門的動詞:“用”。甲骨文中的“周”,是“用”和“口”兩個字的合寫——在商人看來,“周”族特征,就是繳納供“用”的人口。

人們在河南省安陽市的殷墟博物館中參觀刻有甲骨文的蔔甲

為什麼周人有勇氣滅商

這個事業已經裹挾了包括周人在内、從東方商都到西部遠山的各種政治勢力,一旦開啟就不可能中止

上書房:周昌何來自信,策劃毀滅比自己強大的商朝?

李碩:和周人、羌人相比,商人的文明更加發達,分工專業化程度和生産效率更高。但肯定是仇恨觸發了這一切。

老周昌在到過朝歌、長子伯邑考被“用”之後,帶着驚悚、悲哀和新知,與剩餘的兒子們(周公、周發等)回到故鄉。他們歸來時團結一緻,帶領全族投入翦商事業。這個事業已經裹挾了包括周人在内、從東方商都到西部遠山的各種政治勢力,一旦開啟就不可能中止。

上書房:姜子牙是翦商過程中的重要人物?

李碩:是的。《史記》說太公呂尚是“東海上人”,在渭水邊垂釣遇到文王而被重用。這種叙事模式來自《戰國策》的說客故事,不足采信。在商周之際,世襲階級身份是不可能改變的,根本不會有出身平民的暴發戶,太公必然是出自羌人上層部族的首領之子,可能是被周人俘獲或者誘捕,然後作為人牲送到了朝歌,在某些變故中僥幸保住了性命,在朝歌城内作為一名賤民生活下來。

姜太公在朝歌遇見了周昌和追随而來的兒子們并加盟他們,随他們回到西部。在這樁事業中,姜太公為周人提供了極大幫助。有記載表明,姜太公策劃的都是陰謀詭計、密室之謀,大多沒有被記載下來。

上書房:也是在這段時間,周昌自稱“周文王”?

李碩:老周昌對翦商事業非常樂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商人内部的裂痕,還獲得了以姜太公為代表的羌人同盟軍。再加上卦象顯示的各種預兆——當時族人們還不懂如此高深的玄機,周昌認為翦商大業注定前途光明。

周昌甚至按照朝歌的排場給自己加了王位。從此,他成了和商纣王平等的王——曆史上的“周文王”。當然,這隻是在周人的小範圍内,悄悄瞞着商纣王的耳目。

上書房:您如何解讀周人翦商成功的秘訣?

李碩:周人舉族遷往更适合農業種植的平原地區,借着商纣王授予的“西伯”頭銜,拉攏、團結周邊羌人等部族,對不願服從的部族、方國則進行武力征服。

其擴張非常迅速,勢力範圍甚至伸展到關中之外。被征服者提供了衣食資财,使周族男子得以從生計勞碌中解脫出來,組建武裝。周人傳統的氏族、家支都被打散,青壯年在軍事機關中重新編組。

在擴張過程中,周人還創立了“大學”,也叫辟雍或明堂。這個最早的大學的事業,不是學習研究文化,而是對所有周人男子進行軍事訓練,最基本的必修課是射箭,最先進、難度最高的則是駕駛戰車作戰。

河南安陽市殷墟商王陵區發掘現場

《周易》藏着什麼秘密

周昌通過推演卦象排列組合的變化發現,現有的世界秩序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改變的,包括商朝的統治也是如此

上書房:您有許多驚人的結論,比如“大禹治水”系改造濕地、開發稻田說,商代大規模放牧水牛說,商代中期宗教改革失敗說,周原鳳雛村甲組建築基址系文王大宅說等,但我最感興趣的是您的“周昌創作《易經》為翦商”一說。

李碩:我們就從文王大宅說起吧。一般來講,古代名人故居大都不過幾百年,上古時代的遺迹挖掘出來後具體住了誰基本無從考證,但周昌住過的地方卻被挖掘了出來——岐山縣鳳雛村甲組建築基址。姬昌的院落整體是兩進四合院結構,相當于三個并列的标準籃球場。以現在的眼光看顯得很寒酸了,但也是當時生産力的一個真實展示。

這個小院子裡有一個地窖,周昌在這裡學習占蔔,并且将占蔔運用在現實中。在商代,基本隻有商王或王儲才能在占蔔甲骨上刻寫蔔辭。周昌地窖的龜甲碎片上有各種占蔔刻辭,這是極度僭越的行為,而且這些小碎塊的文字極為細小,一片拇指蓋大小的甲骨上,可以刻寫20多個字。

上書房:在您的描述中,周昌似乎就站在我們眼前。

李碩:年過半百的周昌深谙世界的不确定性,把人生的剩餘時光投入了商人最正統的甲骨占蔔技術和對《易經》的推算,這兩套體系和世界觀,他都不敢偏廢。在朝歌的地牢裡,周昌試圖獲得商王占蔔通神的能力,夢想自己能溝通諸神、推進翦商事業,于是他将伏羲畫出的“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這為他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上書房:正是《周易》給了周昌翦商的信心?

李碩:《周易》記載的獵俘和人祭完全超出後人的想象,周昌記錄這些絕對不是為了寫一本日記,他通過卦象排列組合的變化發現,現有的世界秩序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改變的,包括商朝的統治也是如此。

上書房:您如何了解《周易》?

李碩:《周易》最基本的原理是陰陽、卦象、卦辭和爻辭,雖然易卦占算傳承自商人,但相比之下《周易》六十四卦的原理更複雜。它認為,世間的一切并不都是由神直接決定的,而是各種事物會發生互相影響并形成一種因果發展的鍊條,其對應的就是卦裡六個爻的陰陽順序。換句話說,對于每一個主題的卦,周文王都需要找出與之相關的六個事件或現象作為六條爻辭,進而構成一個完整的因果發展鍊。

“易”就是變化無常,周昌用各種無常的可能性重新組織世界,重組頭腦中的各種認知。比如坤卦六三爻:“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其中,“含章”二字曆來沒有合理的解釋,學者高亨認為,“含”為“戡”之借字,“含章”就是“戡商”,也就是“翦商”。是以坤卦六三爻的意思是,翦商之事是可以占算的,如果繼續忠于商王,不會有成果,會有終結。

在六十四卦中,肯定有某個卦象代表的是商朝的崛起;而與它對應的“颠倒成對”的卦,則代表了商朝的滅亡。是以,隻要把這些卦找出來,研究各爻的原理,也就有可能找到滅亡商朝的密碼。而在此過程中,他要刻意地使與翦商有關的各種資訊變得很隐晦,不被外人所破解。

前幾年舉辦的“我在殷墟學考古”活動

孔子究竟發現了什麼

作為殷商貴族後裔的孔子,也許從文獻中發現了殷商殘酷祭祀宗教的線索,在動蕩的春秋末期,他或許也認為亂世應推崇仁德

上書房:真沒想到,這個故事最後的主角是孔子。

李碩:西周建立後,很多商朝貴族和群眾得到善待,被遷徙到全國各地,并沒有被大規模屠殺。其中,春秋時期的宋國就是殷商王族的封地,殷商王族被周朝人稱為“子”姓,之後還出了大陸最有名的教育家“孔子”。

上書房:流淌着殷商貴族血脈的孔子,為什麼到了晚年熱衷于研究《易經》?

李碩:也許孔子從文獻中發現了殷商殘酷祭祀宗教的線索。同時,在動蕩的春秋末期,禮崩樂壞,國将不國,孔子推崇周公,也許和周公一樣,對人祭宗教充滿恐懼,也知道在亂世應該推崇仁德。一方面,他感念周公對商朝殘酷曆史的系統消除,讓天下蒼生成為一家,讓他的商朝先祖得以存續下來;另一方面,他也在努力維護太平的生活,希望通過繼承發揚周公德治思想,為天下動蕩帶來更為理想化的解決方案。

上書房:您如何看待周禮?

李碩:翦商事業成功之後,周公完善着他和父親、兄弟們的道德理想。他制定了種種禮節,把社會規訓得和善、節制、長幼有序。這些說教和規範形成了種種儒家經書,被統稱為“周禮”。

商王的甲骨檔案庫早已随着朝歌焚燒殆盡,其他各種文獻記載也被秘密審查、銷毀。周公建立了一套全新文化:節制欲望、善待他人、克己複禮、勤勉拘謹。這就是正在形成的新華夏民族的樣闆品格。

上書房:也就是說,孔子和子貢等弟子們傳承的,是被周公“修改”過的知識?

李碩:是的。新的周公版曆史說:商人和其他民族沒有任何差別,他們的王朝也是禀受天命所建,曆代商王和宰輔們都仁慈智慧、兢兢業業。隻是末世的纣王喪心病狂,才導緻了商王朝的終結。至于周族,也自然沒有了為商朝充當幫兇的污點。

這正是周公的目的,他不想後人也生活在恐懼和仇恨中,雖然他和兄長已終生無法擺脫。

由此,混血、統一、開放的新華夏民族誕生。華夏曆史沿着武王和周公“修改”後的軌迹繼續前行,直至今日。

《翦商》可以感受到這種文化特性,依然是真實存在于中國人血脈裡的。有熱情、有溫情、有創造、有謙遜、有光明、有黑暗才是完整的人性。

孩子們在孔子像前行傳統拜師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