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期喝電熱水壺燒的水,身體會中毒還會傷腦?3個建議不妨聽一聽

提問:有報道稱【高錳鋼電水壺中的錳會在高溫加熱過程中溶解到水中,進而被人體攝入,導緻神經系統損害。】這種危險是真實的嗎?

先說結果:從報道中的檢驗方法和對資料的解讀來看,【電水壺會讓人變笨】【隻有304鋼的水壺才能用】的結論并不靠譜。

by 雲無心(食品工程博士)

為什麼呢?鑒于“錳超标”相關的話題已經熱了好幾輪,我們索性徹底說說這個錳——

錳是啥?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

對于人體來說,錳的情況跟鐵很相似。缺鐵會出問題,但過多的鐵也會造成鐵中毒。

錳的情況與此相似。首先,錳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它是結締組織、骨骼、凝血因子、性激素等的組成成分,對于脂肪與碳水化合物代謝、鈣吸收、血糖調節等也不可或缺。正常的腦與神經功能,也離不開它的參與;錳不足會影響神經發育。

▲某知名維生素片成分表。圖檔來源:果殼

錳過量,會怎樣?

跟許多礦物質營養元素一樣,過多的錳也會危害人體。錳過量會抑制鐵的吸收,長期過量則會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吓唬公衆的“錳過量導緻帕金森病”、“會讓人變笨”也不算無中生有。

但還是那句老話:“離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人體每天需要多少錳?人體能夠承受多少錳?科學資料不是非常統一,世界各國的解讀不同,所推薦的标準也不同。

對于成年人,美國的“充足量(每天吃這麼多就足夠滿足需要了,并不是說超過就有害)”是每天2-3毫克,中國是3.5毫克,加拿大更高。而“最大攝入量(不超過就認為安全,超過了則風險增加)”,中國和美國制定的标準都在每天10毫克左右。

水、空氣、土壤、食物中都有錳的存在,普通人主要的錳攝入途徑是食物。不同國家統計的居民錳攝入量不盡相同,一般都在幾毫克的樣子。中國居民錳攝入量大緻為每天6.8毫克:一般人大都不會“缺錳”,同時距離“安全攝入上限”也還有相當的距離。

那麼餐具裡的錳,是多了還是少了?

因為錳是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過量攝入又有害,是以是否有害要根據量來談。如果錳好好的在鋼材裡面呆着、析出的量微不足道,自然用不着擔心。如果餐具中的析出不可忽略,那麼會有三種情況:

一、如果一個人從其他途徑攝入的錳不足,那麼這樣的餐具甚至起到了“補錳”的作用;

二、如果一個人從其他途徑攝入的錳充足,但是距離過量還有比較大的距離,加上這些餐具中析出的錳也還是明顯低于“安全限”,那麼這些錳也就無所謂;

三、如果一個人的錳攝入量已經接近或者超過安全限,那麼餐具中析出的這些錳就是雪上加霜。

是以,“錳超标”的餐具是否安全,其錳含量并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關鍵因素在于“析出量”有多少,以及“其他途徑的攝入量”有多少。沒有這兩個名額,說什麼都是紙上談兵。

電水壺的錳含量會危害健康嗎?

你們關心的重頭戲來了!為什麼本文開頭說它是鬧劇呢?因為這個報道中的檢測方法,很有問題。

by 菊(前計量檢測工程師)

首先我們看下事件的起因——《2016年電水壺産品風險監測品質分析報告》,媒體也是看到這個才去采訪調查的。

報告裡面其實并沒有涉及“記憶力衰退”,隻是做了兩項相關的檢測:

不鏽鋼成分分析:這個用了光譜分析電熱水壺本身的錳含量,是相對成熟可靠的檢測方式,基本沒啥問題。

錳析出量:畢竟材料本身的錳含量再高,你也得進入水中才能影響到人體,是以和上面的測試是互相獨立的。繼續往下看,發現在錳析出量的“判斷依據”中使用了中國《GB5749-2006 生活飲用水衛生标準》中提到的“錳含量小于0.1 mg/L”。這點就是讓45批次産品中22批次出現健康風險的判斷名額。

這個結果,問題何在?

本來覺得這報告有理有據,算是闆上釘釘的結論了,但多年前的職業病還是發作了起來——這個錳析出的檢測方法是啥?好好奇……

“錳析出量參照SN/T 2829-2011《食品接觸材料 金屬材料 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屬含量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标準規定方法檢驗”——照着報告中的這句話我真去翻了SN/T 2829-2011标準,發現了兩個頗感驚訝的事實:

1. 食品模拟物:标準中使用的并不是水,而是“4%乙酸食品模拟液”。唉?我們平時燒的是水,結果你去煮乙酸?模拟液pH值約為2.5,和日常燒水的狀況完全不一樣嘛……

2. 标準涵蓋的重金屬檢測範圍:“本标準适用于金屬材料類食品接觸材料(搪瓷制品、不鏽鋼制品和鋁制品)于4%乙酸食品模拟液中砷(As)、镉(Cd)、鉻(Cr)、銅(Cu)、汞(Hg)、鎳(Ni)、鉛(Pb)、銻(Sb)和鋅(Zn)含量的測定。”——唯獨不見錳……用不适用的标準去超标檢測是嚴重違規哦……

圖檔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Zelmer_Electric_kettle_in_Poland.jpg#file under CC-BY-SA-4.0

是以,如果我沒有搞錯的話,這件事兒看起來又是一出鬧劇:錯誤的檢測方法導緻了錯誤的結論(簡單直接的方法是洗淨水壺後直接将純水煮沸,測試水中的錳含量),錯誤的結論又和制造材料的成分比例強行挂鈎。

當然,要最終解答這個問題,可能需要權威部門用正确的方式再測一次,看看結果如何。不過,從目前已經披露的情況來看,這很可能隻是一場鬧劇。

電水壺還能用嗎?

1、從用電安全的角度,條件允許的話,買品質更穩定、材質要求更高的電器固然更好。

2、但并不意味着大家應該立馬把家裡的電水壺統統丢掉,然後人心惶惶地擔憂自己吃了太多錳會“變傻”……在權威部門重新用正确方法檢測之前,這一切還是懸案。

3、尤其注意不要因為害怕錳攝入過量而不敢喝水!暫且不說我們主要是通過一日三餐來攝入錳,減少飲水量絕對是因噎廢食的做法,對身體有害無益!特别是老人和孩子!

鑒于錳的營養與毒性特征,國際上一般不對餐具中的錳析出量設定标準。我們也期待公衆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敏感,能夠促進相關知識的傳播,進而推動标準的建立、風險評估,起到更準确高效的監督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