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慎重!路邊的野菜别亂摘,更别亂吃!小心中毒

随着春季的到來,自然萬物沉睡了一個冬季,在輕風的撫摸下探出了頭,更是在綿綿細雨精心呵護下,萌發出嬌嫩的新葉,迎着陽光盡情地舒展着腰肢。

植物的生長不僅給大地帶來一份新綠,也同時喚醒了我們的味蕾,人們沿着春的足迹,到山野中尋找期待已久的美味,它便是野菜。

野菜,顧名思義就是非人工種植的可以食用植物。

慎重!路邊的野菜别亂摘,更别亂吃!小心中毒

圖庫版權圖檔,不授權轉載

大陸自古就有食用野菜的習俗,這可能也是至今人們依然樂于采挖野菜食用的原因。

明朝朱元璋的兒子朱橚曾著有《救荒本草》,這位皇子把可食用的 414 種地方性植物進行彙總整理,配上精美的木刻插圖,以期應對救荒所需。

書中不但記載了常見野菜及其食用部位,還記載了一些需要經過特殊的加工處理才可食用的有毒野菜,足以見得古人對野菜的深入探索和了解。

時至今日,關于野菜的書籍層出不窮,人們食用野菜也越發普遍,當然,也時常會有食用野生植物中毒的報道。

在這裡,我們倡導大家路邊的野菜不要采,一方面,野菜熱的背後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時小鏟子一路鏟下來,還會破壞當地生态環境,是以喜歡吃野菜的話,可以選擇正規商超購買,有專業品控把關,吃着更放心。

今天我們就說說能買到的野菜,作為生活在南京地區的人,我們對常見野菜有着“七頭一腦”的叫法,作為南京人的“心頭好”,素有“南京人不識好,一口白米一口草”的說法。

“七頭一腦”分别是香椿頭、荠菜頭、苜蓿頭、馬蘭頭、枸杞頭、豌豆頭、小蒜頭和菊花腦,想要食用到這些“美味”,可就大有講究了。

01

香椿頭

學名:香椿 Toona sinensis 

慎重!路邊的野菜别亂摘,更别亂吃!小心中毒

圖庫版權圖檔,不授權轉載

香椿嫩葉可食,大陸已經有 2000 多年的食用曆史,最常見的做法就是香椿漲蛋,北方人還喜歡香椿拌豆腐。

愛它的人為之着迷,每年剛上市動辄上百元一斤,不愛之人避而遠之,或許是享受不了它那濃烈的味道,就好比許多人不食香菜(芫荽)一個道理。

香椿雖美味,不過有一種同為羽狀葉的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卻跟香椿長得很像,但是它并不能食用。

慎重!路邊的野菜别亂摘,更别亂吃!小心中毒

圖源:作者

02

荠菜頭

學名:荠Capsella bursa-pastoris 

慎重!路邊的野菜别亂摘,更别亂吃!小心中毒

圖庫版權圖檔,不授權轉載

荠菜之美味,古人早已熟知,《詩經》裡就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荠”的稱贊,杜甫也曾在《狄明府(博濟·一作寄狄明府)》中寫下“誰謂荼苦甘如荠”。

蘇東坡對荠菜無比青睐,他将荠菜做成羹,便成就一種美食“東坡羹”。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載有:“荠生濟濟,故謂之荠”,這裡所說的“濟濟”,便是衆多的意思,可見荠菜分布之廣和衆。

民間諺語有“三月三,荠菜花兒上竈山”,在南京也保留着“三月三,荠菜花煮雞蛋”的習俗。

慎重!路邊的野菜别亂摘,更别亂吃!小心中毒

荠菜煮雞蛋  圖源:作者

當然,我們食用荠菜最常見的吃法,還是将荠菜嫩葉剁碎,制作成荠菜餃子和包子。

但是,幼嫩的荠菜頭相當難以辨認,很容易與其他植物的幼苗混淆,是以千萬不要在野外自行采摘呀!

03

苜蓿頭

學名: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

苜蓿頭也被稱為“草頭”,足以見得其出身野草。

苜蓿又稱“牧蓿”,有着“牧草之王”之稱,當年張骞出使西域,為中國帶來了多種優良作物,苜蓿便是其中之一。

宋代詩人梅堯臣在《詠苜蓿》寫道:“苜蓿來西域,蒲萄亦既随。胡人初未惜,漢使始能持。宛馬當求日,離宮舊種時。黃花今自發,撩亂牧牛陂。”

當然,在饑荒到來之時,人們也會摘取苜蓿嫩葉作為食物,陝西諺語“關中婦女有三愛,棉花攪團苜蓿菜”就是人們食用苜蓿頭的真實寫照。

慎重!路邊的野菜别亂摘,更别亂吃!小心中毒

圖庫版權圖檔,不授權轉載

在南京紫金山腳下的苜蓿園,就是古時朝廷種植苜蓿飼馬的地方,當地所食用的苜蓿是南苜蓿的嫩尖,可是與其同生的還有酢漿草Oxalis corniculata和白車軸草Trifolium repens等。

一眼掃過,它們的嫩葉都是三片,隻是南苜蓿是羽狀三出複葉,酢漿草和白車軸草為掌狀三出複葉,長在一起,又有多少人能保證不采錯?是以還是不要到野外采挖為好。

04

馬蘭頭

學名:馬蘭Aster indicus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其葉似蘭而大,其花似菊而紫,俗稱物之大者,為馬也,故名。”

是以,馬蘭也稱為紫菊。馬蘭頭的使用方法很簡單,采摘嫩尖後洗淨切碎,和香幹一起涼拌,十分美味。

慎重!路邊的野菜别亂摘,更别亂吃!小心中毒

圖庫版權圖檔,不授權轉載

講到馬蘭,大家會不會不由自主地唱起來:“小皮球,香蕉梨,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雖然我小時候聽到的是“一二三四五六七,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這裡說的馬蘭,指的是馬蔺(mǎ lìn) Iris lactea ,一種鸢尾屬植物,俗名也稱為馬蘭或馬蘭花。

05

枸杞頭

學名:枸杞Lycium chinense 

慎重!路邊的野菜别亂摘,更别亂吃!小心中毒

圖庫版權圖檔,不授權轉載

枸杞春季嫩尖可做蔬菜食用,《詩經》有“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的記載。枸杞一身是寶,《本草綱目》記載:“春采枸杞葉,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長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

人們将枸杞的價值充分挖掘,保溫杯裡泡枸杞也足以證明人們對其功效的認可。

06

豌豆頭

學名:豌豆Pisum sativum

慎重!路邊的野菜别亂摘,更别亂吃!小心中毒

圖庫版權圖檔,不授權轉載

《本草綱目》記“山戎,豌豆也,其苗柔弱宛宛,故得名豌豆,種出胡戎,今北土甚多。”

豌豆頭是豌豆的嫩尖,此時豌豆尚未開花,清炒後味道清香。

古人也喜歡吃豌豆頭,隻是他們稱之為“薇”,《詩經·小雅·采薇》中就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剛止”的記載,古人采薇采的就是豌豆頭。

慎重!路邊的野菜别亂摘,更别亂吃!小心中毒

圖庫版權圖檔,不授權轉載

古人除吃豌豆尖之外,還将豌豆種子制作成多種美食,最出名的可能就是豌豆糕,當傳入京城後稱為豌豆黃,主要就是由豌豆、紅棗、柿餅和栀子加工而成。

《中國曆代禦膳大觀》中有“從來食物屬燕京,豌豆黃兒久著名,紅棗都嵌金居裡,十文一塊買黃瓊”的記述。也有摘取野豌豆屬植物的嫩尖食用的說法,如救荒野豌豆(大巢菜)Vicia sativa 的嫩尖,從它的名字“救荒”便可知它曾被應急食用。

常見野豌豆屬植物還有廣布野豌豆Vicia cracca 、小巢菜Vicia hirsuta 和四籽野豌豆Vicia tetrasperma。

慎重!路邊的野菜别亂摘,更别亂吃!小心中毒

小巢菜 圖源:作者

但是!劃重點了!這些野生豌豆中都含有一種叫莢豆苷的有毒化合物,且這種毒素會随着開花結果而不斷增加。

是以,我們做豌豆尖時焯下水很有必要,這樣可以有效的去除裡邊的莢豆苷。

講到這裡,我想說的是,野外的豌豆尖就不要采來吃了,實在饞了,可以到超市或者菜場購買人工種植的豌豆尖,相較來說這種豌豆尖基本已不含毒素了。

07

小蒜頭

學名:薤白Allium macrostemon

慎重!路邊的野菜别亂摘,更别亂吃!小心中毒

小根蒜 圖源:作者

薤(xiè)白,又名小根蒜,《禮記·内則》中有記載:“凡脍,春用蔥,秋用芥;脂用蔥,膏用薤。”

可見公元前,大陸已經開始食用薤白了,是非常容易獲得的藥食兼用佳品。

《本草綱目》贊其為:“物莫美于芝,故薤為菜芝。”

元代王桢也曾說過:“薤,生則氣辛,熟則甘美,植之不蠧,食之有利。”白居易也曾寫下“望黍作冬酒,留薤為春菜”的詩句。

薤白和蔥都是石蒜科蔥屬的植物,味道相似,是以烹制薤白時,做法隻需要參照香蔥或大蔥即可,如薤白炒蛋、薤白煎餅等,都是非常容易制作的美味。

至于食用時需要注意什麼,那就注意享受美味時适可而止吧,畢竟,它味兒大。

08

菊花腦

學名:菊花腦Chrysanthemum indicum

如果說哪種野菜最具南京特色,它非菊花腦莫屬,從七頭一腦将其單獨列舉即可看出它的特别。

說到什麼什麼腦,大家腦海裡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豬腦、羊腦、兔腦等,怎麼菊花也有腦子了?人們還喜歡吃?

莫慌,且聽我慢慢道來。

慎重!路邊的野菜别亂摘,更别亂吃!小心中毒

圖庫版權圖檔,不授權轉載

其實,菊花腦是野菊的一個栽培種,一種藥食同源植物,其營養價值豐富。

菊花腦也可以說是菊花頭,畢竟采摘的也是野菊的嫩尖,菊花腦是南京人的叫法,南京話講時更接近菊花láo。

在南京當地居民的房前屋後,常常能見到菊花腦的身影,菊花腦蛋湯也絕對是超越蕃茄蛋湯的存在,清清涼涼的,足以證明人們對它的喜愛。

野菜大家族,可不止“七頭一腦”!

除了“七頭一腦”,大陸可食用的野菜衆多,每年農曆二月,藍紫色的二月蘭開滿大地,吸引無數遊人打卡拍照。

二月蘭也稱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慎重!路邊的野菜别亂摘,更别亂吃!小心中毒

圖庫版權圖檔,不授權轉載

相傳當年諸葛亮帶兵打仗時,因糧食短缺,就派士兵挖取諸葛菜等食用,《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中有記載:“諸葛菜莖葉可作野菜食用。”

在二月蘭開花前,它的嫩尖是可以食用的,那些長勢肥美、生長在陽光下的二月蘭相較而言苦味稍淡,焯水後便可炒食。

二月蘭花開之時,榆樹Ulmus pumila 上也挂滿果實,因其翅果扁圓形似古代的銅錢而得名“榆錢”,諧音“餘錢”,北方人喜歡将鮮嫩的榆錢拌上玉米粉蒸熟,然後拌上料汁食用,别提多美味了。

在清明前,人們還會将鼠曲草Pseudognaphalium affine 和艾Artemisia argyi 的鮮嫩莖葉打成漿,和糯米粉混合後,加入各種餡料制成青團。

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園食單》中對青團制作有記載:“搗青草為汁,和粉作團,色如碧玉。”

慎重!路邊的野菜别亂摘,更别亂吃!小心中毒

圖庫版權圖檔,不授權轉載

青團蒸熟後碧青油綠,糯韌綿軟,清香爽口,自古深受人們喜愛,隻是古時候多用于祭祀,如今流傳千年後,已成為時令特色小吃之一。

不止青團,跻身特色小吃行列還有烏米飯,它是江南民俗小吃,由人們在春季采摘烏飯樹(南燭)Vaccinium bracteatum 的新鮮葉片,搗成汁後與糯米混合制成。

《本草綱目》中記載:“摘取南燭樹葉搗碎,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成烏色之飯,久服能輕身明目,黑發駐顔,益氣力而延年不衰。”

待到四月到來,刺槐(洋槐)Robinia pseudoacacia 花開,花香随着空氣飄蕩,在吸引蜜蜂采食花蜜得到槐花蜜的同時,也吸引了貪吃的人們去采摘。迫不及待地先撸一把品嘗這份期盼已久的香甜,然後再把一穗穗槐花采收,回家簡單焯水後便可制作多種美食。

巧婦們可以簡單烹制槐花炒蛋,也會制成槐花餃子,來自自然的花香充滿口腔的味蕾,令人回味無窮。

慎重!路邊的野菜别亂摘,更别亂吃!小心中毒

圖庫版權圖檔,不授權轉載

當然,人們并不滿足于隻在春季享受這份美味,還會将槐花晾幹後儲存起來,待到秋冬季拿出制作槐花包子。

與之相似的野菜還有馬齒苋Portulaca oleracea,春季可以直接将它的嫩莖葉當蔬菜食用,《本草綱目》中記載:“人多采苗煮曬為蔬。”

馬齒苋曬幹後既可腌制成鹹菜,還可做成像梅幹菜類似的包子,隻是馬齒苋會帶有淡淡的酸味,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

此時,構樹Broussonetia papyrifera花也開了,人們會摘取構樹的雄花制作美食,采摘那些尚未完全開放的雄花洗淨後和面粉混合蒸食。

别看這賣相不太行,但吃起來味道還是不錯的。

在春季,大陸可吃的野菜太多了,北方人喜歡吃面條菜(麥瓶草)Silene conoidea、掃帚苗(地膚)Bassia scoparia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和灰灰菜(藜)Chenopodium album 等。

南方人還會食用水芹Oenanthe javanica 、木棉花朵Bombax ceiba Linnaeus、蘆蒿(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和魚腥草(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等。

慎重!路邊的野菜别亂摘,更别亂吃!小心中毒

魔芋  圖源:作者

慎重!路邊的野菜别亂摘,更别亂吃!小心中毒

東亞魔芋  圖源:作者

慎重!路邊的野菜别亂摘,更别亂吃!小心中毒

疣柄魔芋  圖源:作者

還有一些野菜很特殊,它們自帶毒素,食用需謹慎,如我們喜歡吃的魔芋豆腐,就是用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 的塊莖制作而成的。

魔芋全株有毒,且以塊莖中毒素最多,想要品嘗魔芋的美味,就要專業人士進行一系列特殊的處理,先把魔芋的塊莖磨成漿,然後加入一定量的堿水充分攪拌。

在經過煮熟或蒸熟後,才可将魔芋中的毒素去除。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魔芋都可以制作魔芋豆腐,是以說如果要吃的話,務必要通過正規管道購買哦。

除此之外,蕨Pteridium aquilinum 菜、野生蘑菇等野生植物,也都需要經過特殊的處理才可去除毒素。

是以如果在野外看到了這些小家夥,還是不要去打擾它們,更不要嘗試食用為好。

總之,還是不建議大家到野外采挖,因為大陸是世界上植物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們大部分人并不具備紮實的植物學分類知識,采摘時弄錯的機率極大。

更何況,幾千年傳承下來,古人都沒将這些野菜開發成蔬菜進行種植,說明我們的祖先經過嘗試,這些野菜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适合當作蔬菜的問題。

如多種野菜吃多了都會造成腸胃不适,還有一些野菜所處環境可能會被污染或者噴施農藥,我們又何必采摘這些野菜當作蔬菜食用呢?

當然了,如果實在喜歡,我們大可以到商超或菜場選購,植物學家們為滿足公衆需求,已經開發出多種人工規模化種植野菜的品種和技術。

這樣一來,既可滿足味蕾享受,還能保證身體的健康,何樂而不為呢。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秦亞龍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

監制|中國科普博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