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最長的村名——鞭打蘆花車牛返村的由來

話說春秋時期,孔子的一個弟子,叫闵子骞。子骞小時候,因母親早逝,他的爸爸又給他找了個後媽,這個後媽還帶着兩個弟弟,後媽呢對待子骞不怎麼好。在某一年的正月十六日,子骞爸爸帶着三個孩子(子骞、子骞與同父異母的兩個弟弟)走親戚。子骞趕着牛車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當天正值隆冬季節,那天雪花紛飛,寒氣刺骨,當他們一行走到半路一個叫杜村的地方時,闵子骞因禁不住風吹雪打,渾身凍得僵硬,手裡的趕牛繩、牛鞭都掉在地上。再加上山路不平,牛車失去駕馭,連車帶人一起側翻在雪地上。他的爸爸卻看見子骞的兩個弟弟沒有怕冷,以為子骞故意偷懶,于是十分生氣,舉起趕牛鞭超子骞身上抽打去,轉瞬之間,鞭打之處,棉襖綻開,蘆花飛揚。

中國最長的村名——鞭打蘆花車牛返村的由來

原來,子骞身上穿的看起來厚厚實實的棉襖裡面竟然全是蘆花。他的爸爸又撕開兩個弟弟的棉襖一看,裡面卻是嶄新的棉花。看到這一切,子骞爸爸恍然大悟,這分明是繼妻虐待前子。憤怒的父親當即調轉車頭傳回家中(這就是鞭打蘆花車牛返),匆匆磨墨展紙,寫下了休書,決心要将繼妻趕出家門。

中國最長的村名——鞭打蘆花車牛返村的由來

眼看家庭即将破裂,子骞為了顧全大局,跪倒在父親面前勸說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留下高堂母,全家得團圓。”苦苦哀求父親留住母親,保全這個家。後媽看到此情此景,深受感動,羞愧難當,悔恨莫及,一把抱住子骞,母子倆哭作一團。子骞爸爸聽見子骞的一番話,覺得言之有理,更知兒子深明大義,孝行可嘉。再看繼妻确也痛徹悔悟,于是也就罷了休妻之念。從此以後,子骞後媽悔而向善,對子骞愛護備至,親疼有加。

中國最長的村名——鞭打蘆花車牛返村的由來

闵子骞孝行可嘉,被世人傳頌,人們為了弘揚他的孝行精神,就把杜村該故事的發生地稱為“鞭打蘆花處”,把"杜村"更名為“鞭打蘆花車牛返村”。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明白了孝不僅是一種美德、是一種禮儀,更是一種智慧、是一門處理家庭關系的藝術。如今這個全國最長村莊名“鞭打蘆花車牛返村”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孝文化教育基地。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