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奇譚》:比起封神,更重要的其實是這幾點

《中國奇譚》前兩集《小妖怪的夏天》《鵝鵝鵝》橫空出世。

瞬間斬獲豆瓣9.4知乎9+的高分。

前者反向從小妖怪的縫隙解讀不一樣的西遊故事,大聖高高一棒打下、狠狠打在各路社畜的共情點上。

後者以令人耳目一新的畫風,展示了一個“大嘴召喚”“大嘴套大嘴”的鵝籠書生故事。

一個外奇裡正、走溫情共情路線,另一個從裡到外從故事到畫風都一奇到底。

别開生面,口碑不俗。

但第三集上線之後,評論風向開始悄悄變化。

從故事角度來看,人和狼女,幼年朋友被血腥拆散的故事,委實平平無奇。

從畫風角度來看,并沒有《鵝鵝鵝》那樣出衆的颠覆感。

從制作層面來說,畫面好看、配樂線上,但整體顯得太普通。

對《中國奇譚》而言,第三集就好似一個由盛轉衰、急轉而下的分水嶺。

此後第四集《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觀感頗為獨特。

第五集《小滿》畫風獨特、情感細膩,配樂存在感很強、整體風格自成一系。

但淹沒在春節檔各路影視劇狂飙的喧嚣中,聲量顯得有些微弱。

第六集甚至比第三集還老套、還無趣。

第七集胡同老頭《小賣部》的故事,則重新點燃了可愛又溫情的小火把。

一,古老萬物有靈論和現代胡同的錯位并置

《小賣部》裡的石獅子、黃鼠狼、小老鼠,乃至一把椅子,都變成某種意義上的“人形”。

能講人話,有自主意識。

彼此之間還有不一樣的差別特色,比如以前被撞過的,晃一晃頭上還往下掉石頭。

比如他還講話結巴。

比如紫色小老鼠居然叫巧克力,還總是優哉遊哉不停吃零食。

各路動畫,将無生命實體拟人化、或者讓小動物說人話,本是正常操作,《小賣部》的不同和可愛,則在于融入了胡同老頭的濃郁煙火氣。

《中國奇譚》:比起封神,更重要的其實是這幾點

1. 靈氣和胡同煙火氣

狐鬼花妖成精成怪的故事,古已有之。

在各路書生黃粱一夢露水一段情緣的橋段中,出現頻率很高。

但這路鬼靈精怪的故事,時常以驚恐面貌出現,或帶着世事大夢一場空的難以捉摸的仙鬼之氣。

要麼虛無缥缈,要麼似真似幻。

至于将玩具拟人化、小動物拟人化,例子數不勝數,也并不新鮮。

《小賣部》不奇在載入古樸的萬物有靈論,也不奇在将物件拟人化,而在于并置上述内容和“碎嘴子臭脾氣胡同老頭的落地質感”。

一邊是想象力的瑰麗傳統,一邊是極其日常的熟悉質感。

《中國奇譚》:比起封神,更重要的其實是這幾點

兩者雜糅,效果反倒有幾分意外之喜。

這老頭一邊絮叨小賣部的老闆:你咋還不找對象啊,一邊又悄咪咪和老鼠黃鼠狼以及石獅子們做朋友;

前者是典型的世俗老者身份,後者則是跳出這層束縛的童心未泯、故地難忘。

很真實很熟悉,但又發掘出了時常被掩蓋的不那麼常見的一點内容。

我尤其喜歡烏龜說話、背後是大媽說話的設定,轉折本身太過尋常,但放在《小賣部》裡,好似了解所有内容的一把鎖。

老頭摸摸烏龜、逗逗肩膀上的鳥。

說說遇見的小倉鼠。

因為他這一方“打破所有界限持續輸出”,是以才有念念不忘的“耗子精綁架他玩耍”。

2. 亦老亦幼的天真畫風

各路老頭,擔綱影視劇或動畫主角的頻率都不太高。

他們大多負責在各路婆婆媽媽劇作裡,扮演“老古闆”“拖後腿”、催婚催生碎嘴子的“惹人嫌”角色。

更有甚者,時常以原生家庭吸血鬼面目出現。

最好的可能性,也不過是外表慈祥内心有乾坤的家主,或者吉祥物。

奇幻旅行、離開尋常生活去往奇異世界,主體大多被定義為少男少女、各路小朋友,或者有中年危機的男男女女。

或者,身負奇幻使命但暫時尚不自知的中青年。

從某種意義上說,留守老人在影視劇中,地位也相當邊緣。

《小賣部》明明好似是兒童式的爛漫故事,但帶入老頭,又絲毫不違和。

反而做到了亦老亦幼的可愛。

你看,剝開層層古闆老套的絮叨,如出一轍的天真赤子之心。

《中國奇譚》:比起封神,更重要的其實是這幾點

3. 淡淡哀愁和濃濃可愛

《小賣部》故事的前提,是老頭的兒子買了樓房、邀請老頭搬出老胡同。

這是孝順和好意,但也是生活方式變化車軸滾滾前進之下的幾許無奈。

老頭并沒有拒絕,但心中對這滿是破爛的老房子,依舊充滿留戀。

牆上滿滿當當,挂着的兒子口中的“破爛”,有全家福、有獎狀、有孩子小時候看的《黑貓警長》。

所謂“破東西”,都是時光都是回憶。

老頭的老伴兒哪去了?故事沒說,但左不過那麼幾種可能。

老頭明明是被孩子惦記被孝順的“有福氣”長輩,卻依舊有幾種留守老人式的難言孤寂。

與其說這是生活層面的“真留守”,不如說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上的“遺老”模式。

(當然不是指真正意義上的遺老,僅僅比喻)

故事裡出現一個很常見的畫面,大媽教老頭用手機交水費,老頭滿臉拒絕“我不會”。

現代生活節奏快、變化快,而對早已停止跟随風雲變化、對新鮮事物持抗拒态度的老人來說,胡同裡的一間老宅子、一把老東西、一種老日子,或許才是安全又值得眷念的過去的黃金時代。

哀而不傷、直而不露。

有幾許淡淡的難以排遣的憂愁,但更多的是煙火氣的溫暖、是“一屋子精怪”的可愛。

《中國奇譚》:比起封神,更重要的其實是這幾點

二,一老一幼的對位表達

從某種程度上說,第5集《小滿》和第7集《小賣部》,或許是很對位的故事。

(雖然個人覺得第七集更應該叫老頭,但這不重要)

《小滿》和《小賣部》,一喜一悲,一老一幼,一收一放。

一個絮叨話痨,一個欲言又止。

但都指向内心那一點難以言說難被了解的微妙情感。

《小賣部》裡的老頭,話特别多,但幾乎從來不剖白内心的真正情緒。

他對老房子的不舍,對老街坊的親切,對古早生活方式的濃郁依戀,都不好好說。

甯可“一天跑回來八回”、被問“樓房是沒報紙啊”,也絕不正面回應。

被提醒“可得注意,沒人怎麼水費還這麼高”,當然也不能交代實情。

一方面,這可能是性格使然。

這一看就是一生要強的鋼鐵老大爺,哭哭啼啼膩膩歪歪說舍不得放不下?

哎呦喂,打死也不肯。

一方面,這或許是在映射“無人堪聽、無人能訴”的孤獨。

《小滿》裡的小滿被大怪魚所驚吓,但神經大條的小夥伴們紛紛表示全都沒看見。

小滿在經曆害怕、補救、珍惜等多個複雜的心理階段之後,陡然看見被懸挂起來出售的血淋淋的大鲶魚,頓生複雜情緒,但他同樣無法表達。

他隻能拉着媽媽“不要不要”逃跑。

同樣,小賣部裡的老頭要怎麼說呢?

嘿,您猜怎麼着?

小耗子和黃鼠狼成精啦,還綁架我去玩了呢!

《中國奇譚》:比起封神,更重要的其實是這幾點

對于這種“奇異不能言”的内容,你可以将之了解為某種特殊情況:比如有幻想甚至是有某種病症傾向(不認識人了,将身邊物件當人);

也可以将之了解為普遍情況:我們每個人心裡,都總有一個角落,藏着一點很難被認可被了解的幽微秘密。

《中國奇譚》:比起封神,更重要的其實是這幾點

同樣說内心的九曲十八彎,《小滿》走向非常殘酷,而《小賣部》則給了老頭很溫情的秘密花園。

從風格角度來看,個人認為《小滿》在美學上可能更有特色,對幼童微妙心事的描摹也更有縱深更細膩;

但這都不影響《小賣部》可能有更大衆層面的接受度。

三,一叙事一抒情的映照

如果将《小賣部》和第四集《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對照來看,核心似乎也能呼應。

一個是空間上,從都市鋼鐵高樓對胡同煙火氣的回顧;

另一個是時間上,對遍布神話傳說和鄉土氛圍的“鄉愁”的念念怅怅。

簡單粗暴來講,一個是失落的胡同,一個叫失落的故鄉。

前者勝在故事性和日常貼近感,後者妙在藝術性和情緒延綿感。

《鄉村巴士》(以下都簡稱《鄉村巴士》)在故事性上顯得不夠完備,甚至可以被認為“沒有講一個特别具體的故事”。

但在氛圍感上,白茫茫落雪之後,村子裡突兀的公共廁所,沒有等來的新投資,反而顯得更有情緒空間。

各路神祇在薄暮時分接連上鄉村巴士,“我”說有奇怪的三個影子,王孩究竟怎麼回事,每一條線似乎都無意形成閉環。

但“昨日鄉村已如一場大夢”的淡淡憂愁,三分懷舊三分諷刺三分樸素,調性很獨特。

對比《鄉村巴士》在情緒上的發掘,《小賣部》顯然更着力于故事。

老頭以為收到“詐騙彩票”,發掘其實是“耗子精和他的朋友們”的邀請,一起去當好朋友愉快玩耍,并為它們偷偷留下一個秘密基地。

有頭有尾有始有終,有主線有支線,還有各路呼應細節。

但《小賣部》故事的滿,也便讓渡了一部分情緒上的留白。

(沒有指責二者中任何一個不好的意思。)

或者說,《小賣部》裡嘎嘣脆的胡同日常氛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這份“留守”的古舊的淡淡哀愁,更熱鬧、更接地氣也更真實。

《小賣部》和《小妖怪的夏天》一樣,在已播7集中“奇”的一面并不特别冒尖,但這兩集都是“三分奇+七分共情”打法,閱聽人範圍更廣、共鳴可能性更大。

舒心結語

《中國奇譚》七集之後,評分依舊相當能打。

熱度方面,似乎沒能維持“一朝驚豔天下聞”的強勢開局姿态,但縱使未能狂飙,也依舊是漂亮、有特色、有探索性先鋒性、有真正表達核心的優秀嘗試。

比起偶發的驚豔,持續探索新玩法本身,或許更為關鍵。

我們需要的,未必隻是一部所謂封神之作,而是很多不一樣的新出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