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陽康後一個多月仍容易疲勞?醫生:首先排除作息不規律等因素

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 劉穎琪

距離2022年12月的感染高峰,已經一個多月,許多網友在社交平台表示,“咳嗽好了,但感覺還是好累,全身疲勞乏力”。多位臨床醫生表示,引發疲勞、乏力的原因很多,要排除春節期間作息不規律等原因,如果對比感染前有明顯加重,可以排除是否存在器質性傷害。

“疲勞的原因較為複雜。近期又适逢春節假期,是以在判斷自己疲勞程度時,首先需要排除是否在春節期間存在作息不規律、長途旅行、飲酒應酬等情況。”1月29日,中國康複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北京博愛醫院原業務副院長,神經病學教授張通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采訪時指出。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腦病科主任醫師孔令博向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強調,引發疲勞的因素很多,在判斷自己疲勞程度是否需要就醫前,需要考慮近期工作、生活壓力是否加大,以及春節期間聚會、舟車勞頓等因素。

陽康後一個多月仍容易疲勞?醫生:首先排除作息不規律等因素

1月27日,北京積水潭醫院“中醫新冠康複門診”多名患者就醫。北京日報 圖

對于非病理性的“陽康”後疲勞,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内科副主任醫師胡志成在1月29日接受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采訪時表示,首先是調好心态,陽後疲累很常見,不必焦慮,重要的是,積極調整心态,可以晚上就聽聽舒緩的音樂,散散步,做好心理适應。第二點是做好時間管理,調整作息,包括睡眠時間,娛樂和工作時間,避免過于焦慮。

張通醫生也建議,在恢複既往生活規律後大概一周左右的時間内,疲勞仍沒有緩解,并在與感染前疲勞做對比發現有明顯加重時,可以去醫院排除是否存在器質性損害,如心肺功能、肝髒功能以及腎髒功能、血壓血糖及内分泌等。

孔令博也指出,在排除春節假期等因素影響後,稍微一動就會心慌氣短、多汗,需要及時就醫,調整飲食作息,并按照醫生建議看是否需要輔以藥物治療。

陽康後一個多月仍容易疲勞?醫生:首先排除作息不規律等因素

繼續閱讀